各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_所有制论文

各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_所有制论文

国有经济支配的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经济论文,多种所有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独资经济到底应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大比重和产业的多大范围,国有经济怎么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配,资本要不要社会化,资产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我们将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呢?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传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从经营性财产制度上讲,是指统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因为国家代表全民,这种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在几乎全部社会主义国家里,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即国有制。因此,从对社会主义理想的传统理解看,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实际上,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从建国以来和目前的国有经济看,国有经济分配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初衷在某种程度上被扭曲了。首先,建国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有经济的相当一部分资本是通过不合理的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积累的,农民实际上并没有这部分由价格不合理积累的全民资产的所有权,这不仅与社会主义原则相悖,也不符合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其次,相当长的时间里,严格的户籍制度,划分了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的社会身份,职工也因所处的单位不同,划分了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按照这种制度,农民不能在全民的企业中就业,甚至不能在城市的企业中就业。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不能流动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这样就限制了农民和集体所有制劳动者分享国有经济劳动成果的权力。再次,国有经济的社会福利效应绝大部分扩散在城市之中,比如从国有企业征集的各类社会保障,其支出范围主要在城镇之中,市民是国有经济扩散福利的享受者,而农村农民则享受不到这种全民的福利。第四,就是在国有经济内部,一些垄断性的国有行业,其工资水平要远高于非垄断性的行业,这种收入上的差别并不是由于劳动行为和经营管理上的差别造成的,并且目前许多垄断性的国有行业社会保障还实行行业内统筹,连社会保障的全社会统一性原则都没有做到。因此,我们目前的国有经济,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主义全民意义上的国有经济,是一种非常不合格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只能说是一种国家资本经济。

我们且不论以上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国有经济到底占多大比重,抉择并不取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也不取决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和传统理解,而决定于来自实践并无法回避的这样两个制约:一是国家财政收入实力能给多大规模的国有经济注资,二是国家能用国有经济方式解决多大比重和规模的人口就业。

就第一个制约来看,由于人力收益的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国家根本没有能力给规模庞大的国家经济注入资金,而借贷型运转的“国有”经济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一系列国有企业高负债、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不良资产型通货膨胀压力等问题和银行货币体系崩溃的危险。

就第二个制约来看,目前,下岗没能再就业的不在统计之列的职工达900万余人,统计失业人员达500余万,就业压力非常之大,是建国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就每年的就业形势看,进入就业年龄期的新增劳动力较多,仅城镇本身自1996—2005年将新增4000余万劳动力,每年需要安排就业400万人。农村向城镇需要转移1亿多的剩余劳动力(即使这样,农业中还将剩余劳动力1.5亿之巨)。按照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每年需要向城镇转移1000余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积累了2000万富余职工。经济发展是阶段性的,产业结构也要随着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将不时地有相关的企业缩小、转产和破产,其职工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由于企业只生不死、职工不能流动等种种原因,目前在企业中积累了结构性剩余的劳动力约在1000万人左右。两项相加,每年需要再就业的压力为300万人。因此,世纪之交的10年期间,因新增城镇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动挤出形成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平均每年为1700万人。如此多的人数,国有经济根本无法全部包下来。而且就近几年来看,国有经济还要减人增效。国有经济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资本和劳动比很高,安置一个劳动力就业需要的投资很大,最保守也需要4万元。如果将海年需要就业的1700万人全部安置在国有经济单位中,年投资最少也需要6800亿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是国家财政根本不可能办得到的事情。

国有资本收益率不断下降,人力收益持续提高,人力收益实际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国有企业中就业,纯国有经济的净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毫无疑问,就必定会下降。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势。

基于这样的国情,如果硬是追求比重过高和范围过大的国有经济,势必会在经济发展上欲速而不达,甚至造成国民经济的诸多问题和严重危机。我们必须务实,不能以国民经济银行货币体系崩溃和绝大多数人民失业使社会极不稳定这样的代价去坚持不可企及的国有经济比重。

二、国有经济支配的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民收入国家财政分配比率的下降,迫使国家注资经济规模的缩小,而人力收益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要求居民的储蓄不仅仅进入银行储蓄,而且要分流一部分直接进入资本积累。那么,这样做是不是私有化呢?不是,这样做照样将保持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以下这样六种所有制经济组成。

1.国家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经济主要存在于银行货币体系、基础设施产业、高科技新兴产业、战略资源性产业、宜于国有经济投资和经营的垄断性产业、国防产业等等领域。这些产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产业。银行货币体系是国民经济最核心的命脉,银行货币的稳定和安全,也就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基础设施产业是投资量较大的公共性产业,是其他产业赖以投资、经营和发展的基础;高科技新兴产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的砝码;石油等稀有资源是国际性的战略性资源,这些资源要牢牢控制在国家的手中,以免受国际市场的制约;宜于由国家垄断的一些产业,如航空航天等产业,可以由国家来投资和经营;国防军事产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由国家来投资经营,并垄断订货。

国家以独资的方式控制了这些产业领域,实际上也就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做到了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看,国家财政的收入是有限的,国家用于投资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国家应当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集中有限资金和精力,切实将这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抓好,真正保证有实力的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主支配。

2.基金组织投资控股的社会所有制

有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它建立一种基金,吸收广大公民的资金购买这种基金,公民委托基金组织投资经营,投资公民按照经营成果和投入基金的资金数量分红,投资公民没有基金组织的股权,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转让基金,但不能抽回本金。这种基金组织再投资于某一企业的股份和股票,使企业财产的一部分由机构所有;而有时企业的资本金部分是由多个基金组织投资形成的,这个企业便成了机构持股和所有的企业。这类企业,既不是国有经济,也不是私人所有经济,而是一种机构将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由机构投资和持股的社会所有制。一些发达国家共同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及其其他基金,集中社会资金,投资于企业的股份和产业,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了非私有制经济的因素,而且这种社会化的所有制经济适应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这种基金投资的社会所有制经济,初始出资者并不拥有投资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如果一个基金组织对一个企业的投资超过一定的比例后,可能对这个企业形成控股,但这是基金法人投资控股,而不是私人控股。因此,它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点就在于集中社会资金,投入企业,使产业资本社会化,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国家无资金注资于企业的制约。

3.国家控股的国有与社会混合所有制

对许多产业,国家可以采取控股的形式,实现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配地位。即国家控制企业资本金的5%或者15%,其它85%到95%的资本金吸收社会投资,通过上市股票、柜台交易股票、内部股份等形式集中资本,但是这些资本是分散的,是由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分散所有的。由于国有股控股和支配,加上分散的股份所有者不能控股,国家通过股份购买限额和买卖监管,也不允许股份集中在某一两个人手中,实际上单个投资人对于企业只有分红的权力,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整体的所有权力。因此,这种由国家控股、分散的投资者持股的所有制,不是私有制,而是一种人力收益提高后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在国家财政变吃饭和举债型财政后,对于国民经济注资的财力有限。如果消极对待,坚持要办纯而又纯的国有经济,受财力的限制,国家能控制的经济的比重必然要下降,国家不能控制的经济的比重必然要上升。这与国有经济支配整个国民经济的原则是相悖的。因此,国家应当积极地学会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去控制大量的社会资本,这才符合规律和国情,也真正体现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配。否则,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一些投资较大的铁路、电站、港口、高速公路、重化工产业等等产业,甚至一些命脉性的产业,国家都可以采取国有控股和吸收社会资金的方式,建立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来解决国家投资于这些产业财力不足的限制。一使这些国家控制的企业有适当的资本金,在国内外竞争中有资本实力;二使这些企业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大部分社会化,不再由国家集中承担,避免国家银行货币体系的压力和风险;三是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也社会化,企业由千百万个投资者去监督,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投资人的监督压力。

4.股份合作所有制

实事求是地讲,股份合作是公有,还是私有,主要决定于股份大体平等,还是少数股东处于控股地位。如果股权大体平等,任何股东都不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资本联合所有,劳动者联合劳动,对于这种体制我们不能说它是私有经济。如果少数股东拥有大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种体制实际上不能称之为股份合作制经济,而是一种私人控股的劳动合作经济,我们没有必要牵强符会地认为它是一种公有制。然而,这种私人控股的劳动合作经济,即使不是公有的,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在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在县城和小城市的经济中,也有它特殊的适应性,不应该限制其发展。

股份合作制形式适应于一些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劳动较为密集的中小企业。从融资制度上讲,它是由劳动者个人注入资金,解决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货币体系和股票市场融资的困难,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大中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之间资金再分配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从管理方面看,股份合作制经济,资本和劳动双重联合,由企业的劳动者监督和管理企业,改变了过去管理不严和经营不善的局面,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诸城市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验就证明了这点。

5.合作所有制

合作经济通过互助合作减少流通环节,节省进货和销售的费用,形成购买和销售的规模,对生产和生活进行小范围的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入社社员的一部分投资和生产资料,可以分红;社员可以在协商后抽回投资和入社的生产资料,或者撤回入社的耐用消费资料。这种经济成份适应于农业生产经营、城市住宅消费、职工生活消费等生产和消费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6.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比重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成份,从目前城镇和乡村集体经济的状况来看,也存在着资产负债率高、从银行贷款难、资本金没有渠道注入、产权不清、经营机制不顺等等问题。除了保留和继续发展那部分经济效益高、资本金充足、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集体经济外,集体经济也如同目前的国有经济一样有一个改制的任务。按照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一些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大中型的集体经济企业,改造成为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吸收分散的社会资本,给企业资本金注资,并利用社会的力量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集体经济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资本和劳动双重联合的经济形式。

以上六种所有制经济形式都是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适应不同产业领域的公有制形式,这六种不同层次的公有制形式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这种层次不同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并不是出于人们一时随意的想象,而是决定于我国目前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于国家资本利润率下降和人力收益率上升这样一种客观规律的要求,决定于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不同产业对企业所有制形式的要求,决定于财政国民收入分配率下降和个人国民收入分配率上升这样一种资本来源格局的变化趋势,决定于中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很大、年需要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规模较大这样一个国情。

所有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性质的基础。这就使得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单一的国有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全部,社会主义社会从资本所有方面看,不再是资本的纵向国家所有,还包括资本的横向社会所有;随着现代社会人力收益的逐步提高和资本收益的逐步下降,个人储蓄的急剧增长需要资本社会化,投资和经营的风险也要社会化。投资和经营风险及其损失由国家集中承担,但利益通过国家分配给全社会,这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如果全社会都去投资,都来承担投资和生产经营的风险,都去想办法办企业,都有自己去找就业的门路;国家来负责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市场秩序、基础设施、社会正义、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经济平衡等等。这样的国家,社会纳税养活政府,政府为社会服务,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于全社会,这样的社会是良性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而即使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全部经济发展都由国家来投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风险都由国家来集中承担,企业都由国家来创办,国家要把就业都包下来。这样的国家政府要养活社会,政府要做社会的主人,结果不仅不能正常和健康地发展经济,政府也办不好自己应该办的事情。长期下去,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因此,改革的目的和目标,就是将政府经济转变为社会经济;就是将国家资本为主,转变为社会资本为主;就是将国家承担风险转变为全社会承担风险。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社会主义多种所有制占有优势地位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在思想和政策上积极地鼓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和资本需要结合,资本和市场需要结合,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不断地流动和重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地变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向高度社会化发展,这就无法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划分一个截然不许结合的界线,有一部分公有制经济要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形成混合所有体制的企业组织形式。

其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除了三种经济成份之间互相合作外,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进行竞争。竞争是现代经济技术进步、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往往在各方面形成垄断势态,这种所有制上的优越感,加之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常常使它们不仅感觉不到国外竞争的压力,也感觉不到国内其他所有制经济竞争的压力,使它们长期不思技术进步、不降低消耗、不改进服务、不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内在的动力。而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三方并存,相互竞争,可以促使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展。

再次,发展经济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使其适应一些产业领域对生产资料所有形式的需要,从而缓解我国目前忧心的财政收入不足、城镇就业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等事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一些商业零售、城乡服务、劳动密集型加工等领域,可能既不适应于高层次的国有、基金控股所有、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等所有制形式,也不适应于层次较低的股份合作、合作经济、集本经济等所有制形式,必须由私营和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来相适应。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对外开放,不让直接投资而通过国家借债发展经济的方式已经被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证明:风险极大,效果较差和问题较多。因此,需要直接引进投资,从而降低引进经济的负债率;防范外债和汇率风险,由外国投资者共担风险。直接引进投资,可以同时引进技术和经营管理,并利用国外投资者的市场。而允许国外直接投资,就必然要允许内资和外资混合型及其外资独资的经济形式,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私有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其资本的利润率逐步下降,人力收益逐步地提高,即原来家族所有的资本结构,逐步地向社会开放,从纯粹的私人资本变成私人控股的社会资本结构。一些发达国家私人资本企业的发展过程已经证明了这点。有的私人企业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与公有制经济相融合,不是通过没收和限制的办法,而是通过资本联合的办法,用经济办法进行改造,使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变成国家控股或者基金投资控股控制下的混合型的社会资本经济。

我们的社会如果以国有经济支配,以上六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为基础,再加上个人遗产、赠与和所得征税制度,国家完全有能力和有可能用经济的办法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辉煌的社会主义阳光大道。

标签:;  ;  ;  ;  ;  ;  ;  ;  ;  ;  

各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所有制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