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索_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索_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育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49(2006)06-0100-03

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加重以及独生子女等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自私、孤僻、任性、嫉妒、缺乏理想、逆反心理、耐挫力弱……有人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开始将心理素质列入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之中,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心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极强的特点,是进行学科心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绝大多数是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美好感情的文化精品。它们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如感悟体验、熏陶感染等,对青少年也是十分有效的心理作用方式。教育部颁布的课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第一需遵循心育原则,第二需讲究心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遵循心育的原则

1.根据社会实际,遵循超前性原则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后要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心理特征与能力作为心育的目标。例如,社会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工作中的竞争将日益剧烈,这就对人的耐挫力、意志力、自信心和心理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培育。

2.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遵循渐进性原则

心育目标的制定,心育活动的实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在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时,笔者曾这样进行:从新学期的第二天起,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随笔”,只要求用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且每天督促检查,正面表扬。4周后,害怕写作的学生也觉得这“随笔”并不难,于是我又要求学生每天记一件完整的事,或描写一个风景点,后来,逐渐提高要求,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并不定期抽查讲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写“随笔”已成为每天的习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根据心育原理,遵循融合性原则

语文训练和心理教育不是粘在一起的两张皮,而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语文教材本身,还是教学环境和师生双方,都充满着心理教育的各种原材料和契机,教师不是非要在某堂语文教学课中刻意地去渗透心理教育,而是要主动科学地将已有的心理教育材料或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发挥,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见。

4.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遵循和谐性原则

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心育要达到的高超境界就是要合理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心育目标。欲求得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心育目标,因人善诱,因材施教。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是以母子、母女之情为基调的,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沐浴在爱河中,同时初一学生年龄尚小,对母爱领悟不够,刚好任教的学生大多是初次远离父母的住校生,容易思念母亲以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于是笔者就这样设计教学步骤:教师先动情地讲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事例,再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默想母亲平时对自己的爱,然后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让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伴随着对母亲的感恩心情以及饱含感情的朗读,学生们都沉浸在母爱的幸福安祥的氛围之中,平时不曾细细品味的母爱已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心中油然而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心育水到渠成。

5.根据教学内容,遵循适时适度性原则

语文心育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心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必须适时适度。

首先,要捕捉最佳心育时机。如在讲《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这句话时,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这句话并就此展开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逐渐懂得: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

其次,要把握好心育的“度”。语文教学心育要特别注意“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心理学教学。所以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心育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心育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心育因素与学生心理实际的切合“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二、心育的策略与方法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心育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语文心育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配设歌曲,往往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情绪的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为老师的教学作感情和环境气氛铺垫。如上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考虑到现在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难以体味亡国奴的痛苦,于是在简介背景之后,播放《松花江》这首歌,学生听了之后,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家乡的爱油然而生,再通过朗读,使之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爱国之情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平年代的中学生,该怎样爱祖国?学生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让祖国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2.找准教学中的心育重点

在具体教学中,心育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个有“心”人,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并找出要培育的重点。

(1)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但从媒体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青少年的轻生现象屡屡发生,而且残害生命的野蛮行为也不少见。所以关于仰视生命、热爱生命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在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就可融入这方面的教育。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间,有所追求,提升生命价值。在教学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时,可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居里夫人那种不求索取、一生沉醉事业的奉献精神,领悟她的人生意义,从而让学生明白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2)耐挫能力的教育

目前的初中生普遍耐挫能力差,害怕吃苦,一旦遇上困难,就望而生畏,不知所措。教学《在山的那边》时,可将“只要不懈努力,终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作为心育重点。对于《丑小鸭》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要让学生明白:不要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差而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抓住《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以及《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结尾那段话,告诉学生面对困难该如何克服。

(3)理想的教育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学生生活安逸,结果形成了不思进取的心理,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得过且过,学习没劲头。所以教学流沙河《理想》等课文时,就可以融入理想的教育。

(4)爱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集几代宠爱于一身”,习惯于接受爱,不懂得去爱别人,教学莫怀戚的《散步》等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同时布置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引导学生保持一颗“爱”心。

(5)高尚品德的教育

高尚的品德包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团结合作,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等等。因是独生子女,现在的不少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这些美好的品德。如做值日工作时,有学生会忘了甚至逃避打扫卫生,参与值日的学生因此也不认真,随便打扫一下,或者干脆留下一部分不扫,不考虑班级三项竞赛的集体荣誉。教学《登上地球之巅》就可以融入这方面的教育。《斑羚飞渡》中那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其从容镇定的气度,舍己为人的情操,难能可贵的集体精神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6)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教育

大自然让人心胸开阔,热爱生活,走进大自然,还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现在不少孩子往往喜欢呆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仅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因迷恋游戏而导致了不少悲剧,所以,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表达形式上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拟人化,而且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读起来亲切感人,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确定“使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心育重点和“充分让学生读,在朗读中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的心育教学方法。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进行心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中的心育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熏陶、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心灵,这种方式不是主要靠渗透,而是侧重于整合和融合,不是仅仅要求学生“认识到”,而是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和“体验到”,使之身临其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心育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可以这样操作:

(1)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先布置一些较轻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先读,在学生尝到阅读甜头之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有些初中生缺乏选择的眼光,在大量书籍前模糊了双眼,选择了一些不适宜的书来阅读。因此,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心育教学艺术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向学生推荐品位、格调俱高的作品。如反映革命导师、专家名人、英雄模范等典型人物事迹的名人传记;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崇高的人生理想、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名家名作,如《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适宜初中生阅读的科普科幻读物及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再让学生按兴趣择而读之。

心理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将心育落到实处,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6-09-01

标签:;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索_初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