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元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2750)
【摘要】目的: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据需求采取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县人民医院 2016 年 2 月-2018 年 5 月纳入的慢性 血吸虫病患者作为实践对象,探求患者心理需求,分析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指标。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慢 性血吸虫病患者机体状态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指标不断优化,表明患者需求得以满足。讨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基本需求得以满足, 治疗依从性提升,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病;护理需求;针对性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71-01
血吸虫病为临床典型寄生虫疾病,对患者机体及心理造成严重伤害。患者 患病后会出现慢性腹部疼痛及粘液性血便等问题,机体呈现疲劳的状态,若未 采取及时的干预方式,患者病情将不断发展,直至引发晚期不完全性肠道梗阻,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次实践将我县人民医院纳入的血吸虫病患者 作为实践对象,取得显著成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县人民医院纳入的血吸虫病患者作为实践对象,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 52/48 人,人数总计 100,患者经病原学及彩超学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年龄在 25-68 岁,平均年龄为(42±2.12)岁,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践。
1.2 方法 慢性吸血虫患者一般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患者受疾病困扰体制较差,往 往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较差,负面情绪较多[1]。部分患者在疾病初始阶段 并未重视病情,部分患者存在反复感染疫水问题,患者被确诊后,情绪较为焦 虑,希望病情即刻康复。此时患者对疾病较为敏感,时常询问护理人员病情恢 复程度,并向病房中的其他病友讨教,在治疗过程中,情绪低落,存在一定恐 惧心理,这些负面的心理反应都会对治疗产生一定影响。 1.2.1 精神慰藉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疾病指导时,保持和善的态度,对疾病治疗要充满信心, 使患者感觉被人尊重,在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中,逐渐建立信任,使治疗依从性 得以提升。患者只有依赖护理人员,两者互动才会增多,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
1.2.2 健康指导 患者在入院后对疾病知识并不了解,没有良好的疾病防治意识,护理人员 在接待患者后,应当积极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学会血防及自我管理, 使疾病控制意识提升,学会安全用水[3]。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立足宏观 视角,对患者施以精细化护理,观察患者需求,并在条件允许下满足患者需求, 比如患者的口腹之欲,护理人员应当针对疾病特点,为患者搭配护理的饮食方 案,并指导在饮食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待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1.2.3 针对护理 若患者存在典型贫血症状,应当保障营养供给,能够保持足够的时间休息, 通过食疗的方式,使患者感受机体能力的恢复,使自身心理压力减轻,使治疗 信心恢复。对于行吡喹酮杀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注重服药前的心理干预, 告知患者此类药物的作用及可靠性,使患者存在的疑虑及不安消除,服药过程 护理人员需做到全程监督,并注意患者服药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保障药物效 果[4]。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践应用焦虑及抑郁自评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并观察患者护 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 spss21.0,计数单位利用 x ? s 表示,若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态评价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显现出明显差异,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指标优 于护理前,差异对比明显(p<0.05),见表 1.
论文作者:李源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患者论文; 血吸虫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疾病论文; 需求论文; 心理论文; 病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