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碎华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362000)
【摘要】随着现代心血管危重病医学理论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心内科护士专业水平及抢救配合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抢救技能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为了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及整体素质,以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为主线,建立长期的考核制度,才能够适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心内科工作了十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心脏病病人病情变化非常之快,病人病情变化常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且往往来势凶险,有时可发生在医务人员未能预料的情况下,甚至在病情已获得显著改善的过程中出现,而护士常常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目击者,这就要求心内科护理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心血管专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各种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本文就心理素质和急救意识,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心内科护士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急救护理 心内科 护士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03-02
一、影响心内科急救护理水平的原因分析:
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不足
临床中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如没有按时巡视病人,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工作中粗心大意,对病人病情观察不够详细;有的护士不能很好的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导致病人紧张、情绪不稳定。
2.一些心内科护士没有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以及应急反应能力,没有练就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和迅速稳健的工作作风,对待心内科的病人的病情没有准确的预见性,平时没有做好各项有关抢救准备,甚至造成对病人病情的延误。
3.医护人员临床急救技能不够熟练.进行抢救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重较急,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随时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病人家属心情紧张、焦虑,希望急救的医护人员能快速有效抢救。如果医护人员对病人检查抢救不得力,就容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容易出问题。有的医护人员抢救技术不熟练,如反复的静脉穿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博仪、心电图机、推注泵、输液泵等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都会直接影响抢救的质量。
4.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不够扎实,理论与实践没有做到完美结合,急救护理经验缺失,有些医护人员只有先进的理论,却不会运用到实践中,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理论知识达不到要求,对于需要急救的病人难以从观察病情上找到准确突破口,或者观察分析不到位。
5.医患沟通存在障碍。医患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医疗措施的紧急性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病情不容易判断等,难以保证患者或家属能实时地、全面地了解所有细节,因而其经常盲目附和或拒绝医生的建议,知情同意难以进行或实质性地进行。个体差异的背景、特定的时间及环境、疾病的紧迫状态等,让医患之间来不及沟通,对抢救的预后患者毫无准备,如医护人员讲话不注意、解释不当、态度差如轻易回答“不要紧”“没关系”等,一旦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直接影响抢救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影响心内科急救护理的各种因素中,培养急救护理骨干力量,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是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关键,在很多情况下,心内科护士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举例如下:
病例摘要:
男,51岁,某日凌晨于睡眠中突感胸部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半小时仍未缓解,因之前曾入住过我科,家属直接将其送来我科,当时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能清楚叙述病史,但剧烈胸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并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值班护士根据病情,预见可能有心肌梗死,立即安排住CCU病房,嘱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随即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并及时通知医生,准备好溶栓药物,在等待医生到来期间,值班护士一直守护在其身边,值班医生刚到时,病人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吊,心电监护示病人出现室颤,护士迅速准备除颤仪,配合医生为其除颤,几秒后除颤成功,心电监护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病人神志转清楚,心电图提示前壁急性心肌梗塞,经病人同意后立即给予药物溶栓治疗,胸痛逐渐缓解,医护人员一直守护在患者床边观察病情变化,抢救至天亮后,患者病情慢慢平稳下来。抢救成功。
急救护理能力分析:该心内科护士已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及应急反应能力.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果断的判断力,并具有杂实的基本功,在病人入院之后能够预见室颤发生,并坚持一直守护在其身边,做好各项有关抢救准备,此般守护来源于对病人的爱心和扎实的业务技术水平,并能够通过及时观察和连续的跟踪抓住最关键的抢救时间,在医生到达之前能进行有效的抢救,从而让病人脱离危险。
三 对策:通过对心内科急救实践工作的总结,在急救护理中,为有效开展急救工作,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急救治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敏锐的病情观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各班护士应勤巡视,认真观察病情: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主诉,加强急救意识,培养提高应急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心内科护士应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在观察到病人病情变化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要认真观察,有爱心有耐心详细与病人家属沟通,并给病人以及家属安慰,稳定情绪但又不能放松警惕。
2.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培养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心内科急救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加强对急救病人的心理护理,现代医学要求医护人员对疾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进行躯体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应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将躯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结合起来,首先要求心内科护士态度应和蔼,诚恳,语言精炼,贴切,举止沉着,稳重,在面对突发情况下能够沉着冷静面对,使人产生安全感.其次,在抢救工作中,应针对病种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做到心理护理与抢救工作同时进行,边观察病情及心理状态,边了解患者症状及心理反应,以达到安慰患者取得对医疗护理的合作。
3.娴熟的操作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临床急救护理能力,熟练急救操作技术。
在心内抢救工作中,广泛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决定着病人生存希望的大小。首先要具备丰富娴熟的应急技能。做到对科室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的熟悉,准确把握所收患者的病种特点。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的准确的操作过程。当严重心脏病病人送到病室时,护士应迅速实施救治措施,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在医生到来之前,我们护士应视病情主动为患者实施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导尿、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等等,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熟练地技术和应急本领,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训练,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分析抢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抢救的演习,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我们在工作中应从细小处做起,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心内科护士。
4.心血管专科知识的培训: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读、多问、多听讲、多动笔、多积累,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只有掌握了广泛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抢救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监护仪器、设备等的性能、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才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地实施救护措施。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应该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病例进行分析思考 ,并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积极的抢救工作以后要坚持不懈的观察。并对病因病情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同时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扎实的业务能力。
总结: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心内科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和发展急救能力,以适应心内科护理工作之需。
参考文章
[1]护士急救技能训练体会.
[2]急救人员基本要求及技术要求.
论文作者:王碎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病人论文; 护士论文; 病情论文; 心内科论文; 患者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能力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