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腹腔、胆道镜联合对于治疗患有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析腹腔、胆道镜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手术进行与住院时间。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不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方面上优于对照组(P<0.05),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少于对照组许多(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管产生结石的患者使用腹腔、胆道镜联合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肝胆管结石;胆道镜;开腹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43-02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combined with biliary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bile duct stones
Wen ji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dominal cavity and biliary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itoneal cavity and biliary endoscopy. The bleeding volu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stones in the use of the abdominal cavity, biliary endoscopy for treatment, not only effectiv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safe,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Laparoscopy; Liver bile duct stones; Bile duct endoscopy; Open
肝胆管产生结石是一种在外科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且较为多发,它因为肝内的胆管里的节段性结石发生病变,由于结石长时间的存在使肝胆管发生纤维化,且肝胆管也在渐渐衰败,导致胆管扩张,最终导致肝硬化等病症的出现,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中65例患者使用了腹腔、胆道镜联合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13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此疾病的诊断准则,且结石主要分布在三级胆管以下的胆管。研究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28±8.07)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01±0.66)年;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3.01±7.8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06±1.65)年。两组患者在普通资料、患病时间等方面上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使用腹腔、胆道镜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先实行腹腔镜显示下将胆囊进行切除,随后再脱离胆总管的前壁,将其前壁进行切开,使用胆道镜进到胆管内将结石掏出,等结石取干净以后对胆道进行冲洗,并对胆总管进行缝合。对照组则使用惯例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实行麻醉,待胆囊切除过后在胆囊管的前壁切口,随后将结石掏出[2]。
1.3 评判标准
对照有关的临床效果评价准则。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住院的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发生并发症的几率[3]。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手术情况
研究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也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存在残留的结石,1例患者发生胆漏,2例患者手术过后出现疼痛感,发生几率为7.69%,而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存在残留的结石,2例患者发生胆漏,20例患者手术过后出现疼痛感,4例切口发生感染,发生几率为52.31%,两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上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使用腹腔、胆道镜联合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出现的并发症最少,安全性最高。
3.讨论
肝胆管出现结石在肝胆外科当中比较常见。此疾病不仅多见,发病率较高,还能导致一些危机的并发症出现,例如肝硬化、肝脓肿、甚至肝癌等,是引起患有良性胆道病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肝胆管的临床治疗当中腹腔镜与胆道镜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多。和以往的开腹手术相对比,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性。首先,它能明确诊断的结果。腹腔、胆道镜联合用于治疗肝胆管出现结石的患者,不仅可以准确发现结石存在的位置、数量与大小,还能帮助医师选取适宜的手术方法,从而缓解患者的痛楚,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其次,腹腔、胆道镜联合对于肝胆管出现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痛楚,还能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帮助患者减少经济负担[5]。
综上所述,对于肝胆管出现结石的患者使用腹腔、胆道镜联合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期间的效果显著,还能缩短手术操作、住院的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值得在肝胆管出现结石患者的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闫从军,王小琴,王永强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切开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5):115-116.
[2]陈安平,宋安宁,田刚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球囊导管扩张即时缝合胆总管切口的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74-76.
[3]王雨龙,向证文,谭燕等.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52-154.
[4]莫世发,韦杨年,张洪昌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老年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3):55-56.
[5]周瑞耀,曹高建,张海峰等.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683-684.
论文作者:温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患者论文; 结石论文; 胆道论文; 肝胆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