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检索LKS--OPAC 2.0的研究与实践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OPAC 2.0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知识论文,LKS论文,OPA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OPAC是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的缩写,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20世纪7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大学和公共图书馆,是一种通过网络查询馆藏信息资源的联机检索系统[1]。第一代OPAC[2](1960年至1970年)基本沿用卡片目录模式,记录字段与卡片目录相仿,采用首字母组合和短语方式,从题名中抽取主题词并严格按照字段匹配检索。第二代OPAC[2](20世纪80年代)称为“关键词或后组式系统”,提供关键词检索和布尔检索。第三代OPAC[2]在Internet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础上形成“基于网络的OPAC”,也被称为Web-OPAC,除书目信息外,同时向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借阅、预约情况等反馈信息。在大规模数字化的背景下,网络搜索引擎称成为了许多人查找资料的首选[3],电子资源的出版为用户获取文献信息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但是OPAC在获取馆藏资源信息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所以OPAC的建设水平及其使用性能,对于方便读者查询图书馆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Web 2.0[5]和图书馆2.0[6]的出现给OPAC的改进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并由此带动了OPAC2.0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潮。Jonathan Furner[7]认为用户标签的实现提升了OPAC的功能,并提出OPAC 2.0是Social OPAC的再设计模型,目的是邀请用户参与目录的开发。Patrice X.CHALON[8]认为OPAC 2.0就是将参与功能融合到现有的OPAC,OPAC 2.0的功能包括评论、评级、标签和基于借阅记录的图书推荐。加州大学的书目服务特别工作组[9]根据用户面临的环境变化,于2005年12月发布了关于《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的最终报告,被业界认为是一份普适的OPAC 2.0计划书,提出强化OPAL检索、重构、采用新编目实践及支持持续改进四个方向。胡小菁[10]从10个方面阐述了新型OPAC的理念,分别为简单的检索词输入界面、对用户输入检索词提供帮助、分面浏览与导航、排序与推荐、多种输出选择、地图与位置显示、“FRBR化”显示、用户参与书目建设、简易信息聚合(RSS)推送、扩大搜索范围到OPAC之外。徐少同等[11]分析和总结了OPAC 2.0的特点,包括简洁的界面设计、实用的检索帮助、多样化的显示输出、数字资源集成、引入用户智慧、开源化建设发展。

本文在分析读者检索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OPAC系统——图书馆知识搜索LKS,论述了LKS的理念,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OPAC 2.0的实践。

2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

2.1 当前OPAC系统的不足

通过对图书馆OPAC系统与Google搜索引擎和网络图书搜索引擎(如亚马逊网络书店、当当网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图书馆OPAC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只能检索到本馆的馆藏图书

当前图书馆OPAC系统的检索范围有限,只能检索到本馆的馆藏图书,容易造成读者的检索成功率不高,与图书馆2.0开放式的服务理念不符,也难以进一步围绕读者为核心开展文献服务,这也是大多数读者没有把图书馆OPAC系统作为获取文献首要选择的原因之一。OPAC对于图书馆广泛拥有的数字资源(如书后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的整合和揭示不够,同样不能检索到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难以满足读者最大限度获取文献的需求。

●文献资源信息揭示不足

图书馆OPAC系统大多只展示馆藏图书的基本信息(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单价等),而对于读者感兴趣的其他重要信息揭示不足,例如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作者简介、馆藏位置图形显示等。在图书信息揭示方面,网络图书搜索引擎(如当当网、亚马逊网络书店)表现较为突出。

●读者参与和互动性不足

用户参与是Web 2.0的重要理念,也是现在的Web 2.0网站和SNS网站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图书馆OPAC系统也应该增加读者参与,允许读者参与图书馆的书目建设、书评、图书推荐等工作,让读者成为创造者。同时用户参与和互动,可以增加读者使用OPAC的黏度,进一步提升OPAC的利用率。

2.2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

读者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OPAC系统,这是进行OPAC改进之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2.0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多,读者对于OPAC系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馆藏检索到现在的知识检索,读者希望通过OPAC能够检索到图书馆能够提供的所有文献和知识,而不仅仅是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鉴于此,在引进Web 2.0和图书馆2.0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OPAC系统——图书馆知识搜索LKS(如下图1所示)。LKS是以图书馆馆藏为基础,通过XML技术,与各个文献数据库、互联网资源和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元数据整合,广泛提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论文、视频、图片等知识的搜索,实现检索数据本地化,实现一键搜索。

图1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

2.3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的理念

通过对Web 2.0和图书馆2.0理念的研究,结合读者的使用需求,新一代OPAC系统——图书馆知识搜索LKS包含如下理念:

●丰富的书目信息:图书馆知识搜索LKS不仅展示馆藏的基本信息,还应该展示其他读者感兴趣的书目信息,例如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作者简介、馆藏位置图形等。

●提倡读者参与:提倡用户参与是Web 2.0的核心,同时也是LKS的一大特色,读者不仅是知识搜索服务的享受者,同样也是书目信息建设的参与者。

●相关资源的整合:图书馆知识搜索LKS在展现馆藏信息的同时,应注重整合馆藏的相关资源,例如数字资源、光盘资源等,并提供相关资源的链接。

●图书推荐:通过对馆藏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于读者借阅图书给予指导和推荐。

●支持一键搜索:通过类似Google搜索的“一键搜索”,不仅可以检索到馆藏资源,还可以检索到数字图书、数字期刊等资源。

●倡导个性化:Web 2.0时代的用户都有个性化的需求,LKS应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保持开放性:LKS系统应保持开放性,与其他系统进行链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的实践

重庆大学图书馆根据LKS的理念,融合Web 2.0和图书馆2.0的思想,对原来的OPAC系统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新一代OPAC 2.0系统——LKS。下面介绍LKS的实践思路,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给出解决方案。

3.1 资源与服务的整合

图书馆知识搜索LKS的检索整合如图2所示,除图书外,LKS同时提供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类型的整合检索,同时考虑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展示纸本文献资源信息的同时,提示是否有相应的电子资源,并提供电子资源的相应链接,供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

图2 LKS的检索整合

下面以图书资源的整合为例进行介绍。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资源有超星、书生之家、方正Apabi、金图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读秀知识库,为了实现与电子图书的整合,我馆构建了电子图书平台。按照一定的题录格式(包括图书基本信息和在线阅览链接),将四家数据商的电子图书信息统一导入到电子图书平台。OPAC系统只需要直接与电子图书平台进行链接,而不需要分别与每个电子图书数据库进行链接,从而直接判断是否已购买相应的电子图书,并提供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的链接。通过读秀知识库的信息本地化存储,整合读秀电子图书以及其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另外,通过与光盘资源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光盘资源的整合,在OPAC图书信息展示中,提示是否有书后光盘,并提供光盘资源的下载链接。图书资源的整合效果如图3所示。点击“馆藏纸本”显示本馆的馆藏信息;点击“全文阅读”在线阅读本馆购买的电子图书,对于没有购买的电子图书可申请购买;点击“联盟馆藏”显示其他图书馆的收藏情况;点击“私家收藏”显示私家收藏该书的读者;点击“读秀”可以进行电子图书前17页的阅读,并可申请图书馆购买此电子图书;点击“光盘”,可以下载图书的书后光盘资源。

图3 LKS图书资源整合示例图

3.2 丰富的书目信息及读者参与共建

现有的OPAC系统一般只展示图书的基本书目信息(作者、题名、出版社、出版年、IBSN、丛书名、价格、分类号)和馆藏信息。通过对读者的在线问卷调查发现,读者对图书的封面、目录、作者简介等信息同样感兴趣,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借阅图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图书馆知识搜索IKS提供读者参与共建功能,充分发挥用户的参与积极性,让读者主动上传图书的封面、目录、作者简介等信息,参与图书数据建设的工作,不仅可有效提升书目数据建设的进度,而且有助于增强读者的参与精神。由于我馆购买了超星读秀知识库,其拥有大量图书的封面信息,通过超星读秀知识库的数据接口,在图书信息页面可直接获取图书封面信息。完善的书评功能,有助于读者对图书进行广泛的交流,同时对其他图书的借阅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馆藏位置图形化显示是OPAC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当读者根据馆藏地和图书的索书号到书架上查找图书时,由于馆藏布局的复杂性、读者对排架布局的不了解等因素,会影响到读者无法快速找到图书,图形化显示藏书位置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图形化显示藏书位置的原理如下:因为馆藏图书是按照分类号进行排列的,只需要按照馆藏地,将现有各馆藏地书架的起始分类号进行记录,系统就可以根据图书的分类号与书架的起始分类号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馆藏图书属于馆藏地哪一个书架,从而实现藏书位置的图形化显示。

3.3 图书推荐功能的实现

通过对馆藏图书的借阅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图书对于读者借阅图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已实现的图书推荐功能有:图书推荐指数(根据图书的入馆时间、借阅次数、浏览次数进行计算,推荐指数从一星到五星)、热门图书(某一分类图书中借阅次数最多的10种图书)、相关收藏(收藏此书的读者收藏次数最多的10种图书)、相关借阅(借阅此书的读者借阅次数最多的10种图书)。

3.4 一键搜索的实现

随着图书馆资源的增多,读者对于一键搜索的需求更加强烈。通过OPAC,通过类似Google搜索的“一键搜索”,不仅可以检索到馆藏资源,还可以检索到数字图书、数字期刊等资源。目前我馆“一键搜索”的检索范围包括馆藏资源、电子图书、光盘资源,以后将陆续加入其他资源,最终实现所有资源的“一键搜索”。

3.5 个性化功能的实现

LKS提供的个性化功能有图书收藏、读书笔记、检索历史。读者可以收藏自己感兴趣的馆藏图书和电子图书,还可以针对收藏图书撰写读书笔记。系统自动保留读者的检索历史,以便读者下次检索使用。

3.6 实现系统的开放性

LKS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与当当网、豆瓣网、Google图书、百度图书等进行链接,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通过分析这些网站的检索链接信息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链接。当检索没有结果时,提示读者使用文献传递服务,或者使用其他资源获取信息,如读秀知识库、Google图书等。

4 问题与难题

4.1 检索效率

由于OPAC显示的信息较多,加之存在较多的数据分析(如:热门图书、相关收藏、相关借阅等),并由于存在与电子图书平台、光盘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接口,造成页面访问速度较慢,有可能影响读者的正常使用。通过采用页面分布加载的方式,首先显示读者最关心的图书基本信息、馆藏信息和借阅信息,再分布加载和显示其他信息,最终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4.2 元数据收割与质量控制

元数据收割是在因特网上分布式检索不同的资源库(repositories),获取元数据在本地集中式建库的一种做法。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保证检索效率。但是图书馆面临的文献数据库种类很多、数据量又非常庞大,可能会有多种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规定,如何实现元数据收割的任务,以及进行质量控制,是整个业界的难题。目前在重庆大学图书馆,通过与商业公司的合作,实现数据库元数据的整合,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式。

4.3 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流程整合

在前面提到的LKS的功能描述中,很多给读者提供的OPAC功能,都需要实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由馆员来进行管理和开展服务,因此管理系统中要设计相关的功能模块,并授权相关馆员使用。

5 今后的发展

尽管图书馆的OPAC受到了搜索引擎的冲击,但是OPAC在获取馆藏资源信息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OPAC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只能检索到本馆的馆藏图书、文献资源信息揭示不足、读者参与和互动性不足。读者对于OPAC的需求从传统的馆藏检索到现在的知识检索,论文在引进Web2.0和图书馆2.0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OPAC系统——图书馆知识搜索LKS。LKS的理念包括:展示丰富书目信息、提倡用户参与、相关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图书推荐、支持一键搜索、倡导个性化功能、保持开放性。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展了LKS的实践,大大提升了OPAC的使用性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OPAC2.0理念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图书馆OPAC2.0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重庆大学图书馆应用分馆

标签:;  ;  ;  

图书馆知识检索LKS--OPAC 2.0的研究与实践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