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新闻集团现象的考察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新闻集团现象的考察_全球化论文

在全球化国际背景下审视新闻集团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集团论文,背景下论文,国际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一种跨国行为,社会信息化使得“地球村”现象更加明显,这些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被看做是一种“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经验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它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经济全球化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少数国家还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将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面对全球化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正视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崛起的新闻集团现象,看到将要或正在对我们形成的巨大压力,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对策,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一、西方新闻集团的发展态势

目前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控制了世界上80%的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个面对全球开放的社会里,国际信息,包括文化产品的流向是单向的:就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从强国流向弱国,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文化帝国主义”的现象。反观近几年西方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利益于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以美国为例,自从美国发布了《1996年联邦电信法》以后,贯穿跨世纪广播电视、电信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就是“放松管制”(deregulation),美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便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广播电视业内部兼并、联合,市场日益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大广播电视公司乃至媒介集团手中;二是广播电视业对外与其它产业,包括电信、互联网等进行整合。广播电视业开始逐步融入到更大的信息产业之中。与兼并、整合同时进行的就是广播电视及其相关集团正日益借规模优势走向全球化。经过三年的兼并、联合,美国广播电视业变得越来越集中和垄断,美国最大的25家媒介集团,都是包括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电影、唱片、娱乐、电话、互联网、体育、零售、广告等众多产业在内的超级信息传播集团。1997年,世界最大的“时代—华纳”公司的年收入是246.2亿美元,最小的梅里迪特公司年收入也在8.55亿美元。 根据英国《国际电视业》列出的1998年世界百家大电视公司名单,前10名中美国占了7位,其中前5名是美国的,而我国的中央电视台仅列第49位。但是美国的报业集团出现得比较早,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趋势在20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加剧。到1968年,全国1749家日报中已有828家为159个报业集团所有,占日报总数的47%;到1982年,1700家日报中有1136家被155个报业集团所有,占日报总数的65%, 发行量占全国日报总发行量的72%。美国一些全国知名的大报都是报业集团的财产。其中最大的报团拥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报纸。在欧洲,1997年1 月卢森堡广播公司和德国贝塔斯曼公司的子公司乌发公司正式合并,成为欧洲最大的私营电视集团,拥有19个电视台和23个广播电台,分布在10个欧洲国家。尼奈克斯公司、贝尔有线媒介公司和视频电子公司合并,成为英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者——有线和无线通信公司。法国新频道电视台先后购并了UGC的电影发行公司和荷兰电视网,形成了新频道电视集团, 成为欧洲第一大收费电视公司。它现在拥有4800部故事片和3300小时的电视剧、动画片和记录片。1998年5月, 日本两家卫星直播电视台“完善电视台”和“日本空中广播公司”合并成日本最大的卫星直播电视台——“空中完善电视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为传媒产业的合并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这些发达国家掀起的传播产业大合并、大购并的浪潮的特点是:从国内的媒介合并扩展到跨国媒介的合并,从本行业的合并到跨行业的合并。这是西方国家媒介产业的鲜明特色。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一批超级媒介集团,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

二、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

我国的新闻传媒及其产业,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不但成为维护民族文化和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维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兴衰的现实问题。但是我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散”,二是“弱”。

从资源总量来看,目前经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我国各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就达3000多家,比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电视台的总和还要多,广播电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统计,我国有各类报纸2000多家,期刊8000多种。从绝对数来看,我们可以自诩为媒体“大国”。但是结构失衡,总量失控的现状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不但被高度分割在四级“行政块块”里,也分属成百上千家互不统属的所有权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浪费严重、内耗增大。由于是根据地方财力来发展事业,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重复建设就愈加严重。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得国家逐年加大的事业投入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同时也使宣传部门对报刊、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大。这种高度分散的状况,使得我们只能拘守一种外延扩张的模式来“铺摊子”发展事业,很难形成高技术装备、高知识含量、强势传播的新闻媒体。

媒体的弱小并不单指规模不大,更主要是实力不强。增强媒体实力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恐难以维系。但在无序的广告市场上,去争夺有限的份额,又经常会引发恶性竞争。因此,壮大媒体实力只能向两个方向努力:一是按照市场发展要求,整合资源,逐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二是适时发展相关产业,积聚资金来增强新闻媒体的实力。在这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媒体实力明显处于劣势。譬如:1999年,美国《纽约时报》每天平均广告额为1000多万美元,也就是说,它一天的广告收入就接近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额。在国内实力较强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固定资产是20个亿人民币。而美国时代华纳则有着1500亿美元(约合12700亿人民币)的固定资产。 再看看日本《朝日新闻》报业集团,它在1997年的营业额近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20多亿元),而我国开发产业较早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同年的营业额不及它的十六分之一。而在广播电视实力方面、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世界百强电视台第一位的时代华纳, 1998 年的营业额是123亿美元,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年营业额却只有6亿美元。在国内媒体中产业开发和资金运作都比较好的上海广电和湖南广电,年经营收入也只在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亿多美元)左右。 在不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这样巨大的落差,也许我们要追赶50年以上。按照加入WTO的有关条款,至多在5到10年之内,我们的媒体市场就要与国际接轨, 在全球化的共同市场上激烈较量。虽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调控舆论导向。但没有经济实力,我们调控的手段是极为有限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地区封锁,拆除部门藩篱,形成统一的媒体市场,尽早制定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新闻法”等有关市场法规,由目前通过行政干预调控资源,尽快过渡到市场机制整合资源,从而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势媒体。

三、初露端倪的跨国竞争

去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论坛》上,美国的维亚康姆公司和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文摘》杂志总裁都希望中国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他们都急于进入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1998年,美国传媒三大集团的首脑在同一年里先后访华。特别是新闻集团的董事长默多克曾三次访华,更是瞄准了广阔的中国市场。他为了编织那张覆盖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卫星电视直播网,早在8 年前就从香港李嘉诚的手上购买了亚洲卫视63%的股权。他深知90年代以来,中国迅速发展有线电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了8000万用户。特别是中国申请加入WTO,他对于开放的中国媒体市场充满信心,认为一旦时机成熟, 亚洲卫视一定能够在华语世界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他在多次与我国领导人的会见中,都反复阐明了合作的意向。其实他早在1995年就花了250 万美元,与《人民日报》合作,在因特网上开设了《中国信息》中文网页,合作期为20年。据说,时代华纳所属的美国有线新闻网今年在香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与电视结合的新闻中心,主要是为了抢占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广阔的新闻受众市场.CNN 亚太地区总裁比尔表示: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市场对于CNN的战略发展极为重要,在香港设立新闻多媒体中心,说明CNN 亚洲地区化的动作在升级和对未来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传媒业中,受冲击最大的,也许要算是音像制品市场了。目前仅美国的电视机构在北京就设立了华纳兄弟、迪斯尼、CNN等办事处,澳大利亚的LIG,俄罗斯的莫斯科电视公司, 韩国的三大电视传媒等等也都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他们趁中国电视制作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之机,以低廉的价格涌进我们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频频得手。目前我们的节目制作能力满足不了过多广播电视台的播出需要,国外及港台一些低廉的节目制品正好趁虚而入,填补了不时之需。不仅如此,一些境外传媒机构还在想方设法挖掘、培养熟悉中国市场的经理人才,利用高额薪酬吸引中国的人才,为境外势力发展产业、牟取利益。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文化消费个体户也十分旺盛。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包括新闻传媒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只占1.04%(1996年的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了。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蕴藏着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它不愧是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小国。加入WTO后,中国民族文化将经受外国文化产品、 资金和文化价值观的多重冲击。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应对措施上做好以弱抗强的充分准备。适时组建我们自己的新闻集团,使之成为开发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自我保护力,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标签:;  ;  ;  ;  ;  

全球化背景下新闻集团现象的考察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