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宝1 刘 炜2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 要】自2008年“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治未病中心或治未病科;但基层医疗机构的“治未病”工作近一两年才刚刚启动,且只局限在部分地区,模式也尚未统一,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中医治未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中医 治未病
1治未病的概述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未病”状态的产生,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居处不适、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年老体衰等诸多因素相关。根据“防治养”结合的指导原则,可将“治未病”分为:未病先防病因、将病除因防发、既病防止变化、愈(病/术)后防止复发等四个层次。【2】
因此,可以将“治未病”的含义概括为: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体质辨识”为指导思想,运用中医药诊疗手段,达到预防为主、及早治疗、改善体质、防治养结合目的的中医预防保健和临床学科。
2 发展治未病项目的意义
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指出:我国有7亿人处于亚健康,占人口总数的70%,另外15%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处于健康状态。到2010年中国已有1/5的儿童超重,北京儿童肥胖率,近10年来上升5—7倍。肥胖容易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影响智力及性发育,导致性早熟、影响钙吸收等。【3】
由此可见,在人体生命的各个时期如果不重视“治未病”,均容易导致体质变差,引起各种疾病的年轻化,药物的滥用不但徒增自身的痛苦,直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相反,如果我们及早“治未病”,可以减轻痛苦,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正如美国密执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说;历经2O年的研究得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于美国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存在一个秘密,即90%和l0%,就是90%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医疗费用将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或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医疗费用就比原来上升90%。【4】
3中医治未病的方法
3.1 情志养生
《内经》提倡要预防七情致病,就需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这句备受推崇的养生名言,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情志可以导致疾病。【5】因此,中医“治未病”更强调安心养神、四时调神、动形怡神、以心治神、节制情感、怡情易性等情志养生。
3.2 合理饮食
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过大、饮食不安全、不健康的审美导致过度节食等等,都在破坏着我们的营养均衡,因此,合理的饮食也是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之一。
3.3 体质调理
按照王琦的九分法体质分类进行分型、评定【6】,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7】。这种特质,是以个体脏腑气血盛衰为基础的,既表现为在生理条件下对外界刺激性和适应性的差异,又表现为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患性和疾病发展过程的倾向性。所以无论是在治疗疾病方面,还是在预防保健和养生驻颜方面都应该注重因人制宜的体质因素。如陆平一【8】在《蟀溪医论选中编·病无纯虚论》中指出:“人之生也,体质不同,各有所偏。偏于阴虚,脏腑燥热,易感温病,易受燥气;偏于阳虚,脏腑寒湿,易感寒邪,易患湿症”。所以判断和分析人的体质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不仅可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有利于在诊疗疾病过程中,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3.4 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可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治未病”具体可分为中医健康体检评估、治未病干预治疗、养生指导几大类。其中中医体检评估可包括电脑经络体质辨识系统或四诊仪进行中医经络测评和体质辨识、辩证;“治未病干预”又分为中药内服、外用、传统中医外治、现代仪器治疗等,养生指导可分为运动指导,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还有四季养生、节气养生、十二时辰养生等。
4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治未病诊室”
按照《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要求,完成治未病科室软硬件的建设,主要包括科室结构、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建设及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治未病科/诊室”的日常工作应包括治未病项目的登记、数据收集、“中医健康档案(体质辨识、饮食及用药习惯调查表)”的建立;科室应有治未病服务登记本、建立数据库、门诊电子病历、定期做满意度调查、治未病干预评估及追踪随访等。
5 健康管理
5.1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工作,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尤为重要,“治未病”人员可联合公卫、预保、妇保、儿保等科室共同开展健康咨询、健康宣教等活动。如在不同季节宣讲中医四季养生、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养生等,在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宣传中,增加中医防治优势等。
5.2 健康档案与中医治未病指导
对老年人群,可通过专人培训、指导填写,进行简易体质辨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统计该片区老年人群的常见体质类型及慢性病、多发病的好发体质,综合分析结果,制定不同体质类型的膳食指导及运动养生指导方案,还可与当地政府或养老机构联合、定期组织太极拳、八段锦的指导、社区比赛等;关于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可以进行目前常见的儿童肥胖、性早熟的调查、防治宣教与指导;可通过小儿推拿、刮痧、三伏贴、三九贴、膳食指导等非药物干预,改善小儿体质,提高儿童免疫力,避免药物滥用,降低儿童肥胖症、性早熟、哮喘、花粉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对于其他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及孕产妇等分类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流程、进行中医治未病干预评估及追踪随访及治未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
6 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治未病”应该体现多学科合作、多形式并存、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网络协同管理等,如此才更有利于“中医治未病”体系的完善,如进行区域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健康管理数据库的建立等;从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治未病”的康养结合理念如果人人知晓、家家开展,不仅节约了现有的医疗资源,也能对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推动的作用,最终全民受益。然而,作为与多门学科都有交集的一门学科,“治未病”的前景可观,道路却很崎岖,这也需要我们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一些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中医治未病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线人员,踏实工作,潜心专研,增加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好地为“中医治未病”事业的发展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玉辉等.《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中医药学报.2010,38(6):53.
[2]孙涛,何清湖.中医治未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
[3]孙涛,何清湖.中医治未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3.
[4]张保华.浅谈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外医疗.2011(10):192.
[5]谢晓平,探讨《内经》的中医护理学特点,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4,33(2):243-244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45.
[7]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1995:70-71.
[8]陆平一.蟀溪医论选中编[M].上海:上海久敬斋石印本(陆氏医述十五种之一).1922:40.
论文作者:王天宝1,刘炜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体质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疾病论文; 儿童论文; 基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