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开始重视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以及策略的合理选择。只有选取科学合理的小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阐述了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39-01
由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只有加强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我国小学科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教学效果。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科学课不受“重视”。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课在学校教学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国家大力宣扬科教兴国,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实验器材缺乏等因素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目标时,常常是“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用一份教学计划来教所有班的同学,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势必带来教学效率不高的结果。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设计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成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之一。
2、教学方式单一。为了尽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教学时间,很多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剥夺了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机会,而是由教师向学生直接讲解,或者利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从头至尾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很难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一定兼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能否采用某种媒体,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来确定。由于教师没能很好的处理这几方面的关系,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的时候往往达不到预定的目的,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的有效策略
1、先学后讲,先做后解。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合理运用“先学后讲,先做后解”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课程知识与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解释和探究,进而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回答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组织学生加强小组间的交流与探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防止“填鸭式”教学弊病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指引者,还是重要的组织者。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发挥好课程组织作用,善于开展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科学游戏等,实现系统化的情境教学,丰富小学科学课堂。只有确保教学形式和模式的多样化,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小学生在活动课程交流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2、图形控制,动态解释。通常来说,人的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学习关于人的机体生理功能的时候,切记不要丢弃生物结构,要实现生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的有效对应,加深小学生对生物结构的印象。该教学方法不仅凸显出了直观性的原则,还增强了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生理功能和生物结构相分离的话,会从根本上降低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教学结构核心特点,即多媒体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与整合。在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资源是学生科学认知的载体,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通过实现两大载体的有效整合,就能达到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天气预报》课程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现科学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就能从根本上优化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天气预报来说,每天都定时播放,学生在听预报内容的时候,却没有注意观察。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观看之后让学生回答:在播放天气预报的过程中,你们谁注意到天气现象以及相应的天气符号了,最后举手回答的学生没几个。为了培养学生坚持观察天气现象与符号的习惯,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展示天气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天气经验以及注意观察天气现象与符号的意义,进而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网络图来了解天气,掌握天气现象,使得学生明白天气现象和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实现图形控制,多媒体动态解释。
3、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当中。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体验科学知识学习的主角,教师只是科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做学生亲密的伙伴。小学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腼腆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演示实验当中,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勇气,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小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应当在开展实验课之前,且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加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演示实验成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验难易情况,选择相应合适的学生上台操作,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并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突出学生的核心学习地位,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明玉.基于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17(29):67.
[2]梁慧伟.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4).
[3]贾阳.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2(30).
[4]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论文作者:谢碧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科学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效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