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结构洞穴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为例_比亚迪论文

产业链整合、结构洞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公司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腾讯论文,为例论文,产业链论文,比亚迪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产业链是企业集合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产业链整合是指企业直接或间接影响或控制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决策,使之产生期望的协作行为。产业链整合具有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消除市场管制、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促进知识溢出、技术转移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1]。现代企业成长不能脱离产业链而独立存在,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企业成长动力,改善企业成长绩效。

近二十年来产业链的演进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化、纵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节点,企业的成长与其产业链的整合行为必然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成熟资本市场企业成长模式的观察发现,一流成长企业的特点往往通过形成垄断性的技术优势或者商业生态来塑造产业链。如苹果公司通过向娱乐电子消费产品和手机产业链延伸,同时将音乐娱乐、软件应用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到云端设备,凭借在云计算产业链的转型获得巨大成功;二流成长企业通过优异的商业模式来组合产业链;而三流企业则只能扮演改进产业链和填补产业链的角色。

在我国情况也同样如此。创立于1995年的深圳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初期主要从事二次充电电池业务,通过与主流手机生产厂商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随后开始从事手机部件生产及组装业务,向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延伸,并在2007年将整个电子业务在香港分拆上市。2003年,比亚迪通过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制造公司全面介入汽车领域,相继推出了F0、F3、F6等系列自主品牌的经济型轿车,在汽车市场取得了不菲的收获。这种产业链的高度垂直整合模式使比亚迪在2003-2008年实现了快速成长,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跨界经营的典范。然而,这两大业务却在近期受困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缓慢,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并在2012年大规模裁员,遭遇了“比亚迪”式的衰落[2],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反思。另一家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继即时通讯工具QQ获得成功后一直通过对社交网络的纵向整合构建在线生活社区,并全面向电商业务渗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B2B2C(从供应商到经销商到消费者)综合性社交平台,成为中国服务人数最多的互联网企业。对比这两家企业,虽然他们所处的行业不同,但都采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战略,比亚迪追求的是低成本和性价比,而腾讯则强调一站式生活体验。为什么采用相似整合战略的两家企业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结果?对企业而言,产业链整合的核心和关键在哪里?本文通过比较两家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行为,从微观视角研究,在转型国家和市场如何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来促进企业的成长。

1 文献综述

对产业链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研究始于Marshall的企业分工理论,他强调企业间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将企业链的概念植入产业链。Porter(1985)提出了价值链分析理论,认为企业在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又表现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些活动形成一条成本链和价值链,产业链就是将原材料转化成一系列最终产品并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3]。Haddad(1993)基于价值网络的概念,将产业链从线性链状扩展到网络状,把产业链定义为从原料采购,到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转化,最后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络[4]。企业整合产业链是为了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分工既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来完成,又可以由分散在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企业独立完成[5]。

此后,对产业链的研究逐渐围绕供应链和价值链展开,侧重于研究产业链的具体表现形式。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6]。邵昶和李健(2007)又提出,产业链兼具企业和产业的特质,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应当通过调控产业链中的企业关系来促进产业链的优化[7]。张利庠(2007)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链整合思想,分析了我国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并构建了一个基于环境与企业能力不断联动优化的产业链框架,试图动态分析产业价值链体系的变化过程[8]。Wang和Wu(2012)提出[9],高科技企业应根据其核心竞争力选择商业模式及其在新兴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并由此决定研发策略,对应产业链的高、中、低端,研发对企业绩效有着不同的作用。

针对产业链整合,卜庆军等(2006)分析了整合的目标和基础[10],主导企业的存在是产业链整合的前提条件,协调运作是产业链整合的目标,信息共享机制是产业链整合的基础,风险、成本和利益共担是产业链整合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股权并购、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三种产业链的主要整合模式。芮明杰等(2006)从知识共享的视角研究了产业链的整合[11],企业分工的深化使产业链形成了一个知识体,不同类型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和知识整合存在着差异性,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不再是松散的组织形态联系,而是一个存在知识联系的紧密集合体,链条间的整合可以形成知识共享和规模报酬递增,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活动可以从价值链、供应链和知识链的三重维度进行讨论。供应链倡导链条的上下游集成化、协同化,企业间知识分布的不均衡使知识产生了传递的势能与合作的必要性,三种链条体现出明显的过程性与整合性,企业间的竞争成为整个链条之间的竞争[1]。

另一方面,企业成长与产业链的关系研究多从产业组织理论中纵向关系的视角来展开。周勤(2004)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认为企业的资产选择和资产专用化程度影响着纵向关系的结构和行为,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12]。余东华和芮明杰(2008)从企业参与模块化分工和网络组织价值创新的途径,分析了企业纵向整合产业链及实现价值流动的动因[13]。综上所述,作为介于产业和企业间的概念,对产业链的研究方法多采用波特价值链、制度经济学、企业纵向整合等理论,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研究范式。尤其在微观层面,对企业成长与产业链内在联系的研究较少,而随着资本与知识内在联系的不断深化,企业之间通过技术、产权等方式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产业链构成了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资本和知识为纽带、环环相扣的复杂网状结构[14],需要用新的理论框架来进行解释。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是指社会网络中各群体之间的弱联系,活动于结构洞中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形成新联结,使网络的价值得到增加,而占据结构洞的个人或者组织利用改变网络结构及信息传播的参与和控制,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竞争优势[15]。而产业链包含纵向的链状形态和横向的产业形态两重维度,链上的企业根据生产流程和价值分布进行分工合作,处于关键环节的核心企业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链接成一体,实现对关键要素和资源的控制与共享,这与结构洞的内涵颇为类似。

Goyal(2007)指出,由于存在信息或资源流动空缺的结构洞,个别组织或企业率先占据了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16]。Ahuja(2000)把占据这一关键位置的行为称为结构洞的跨越者[17],即关键企业或组织可以决定信息和资源流动的方向,并可以连结那些原本处于弱联系的群体。由于这一行为本身具有增值性,因此在被连结的群体面前具有了信息和控制优势。Hite和Hesterly(2001)提出,伴随着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网络也在不断地演进:从嵌入式的强联系过渡到强联系与弱联系的一种平衡,由强调黏性网络转变为跨越结构洞,从路径依赖到有意识地管理网络,通过建立计算型网络为企业成长获取更多的资源[18]。

Simon(2010)认为[19],结构洞、知识异质性与企业管理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知识经济时代,控制知识链能为企业带来租金和超额利润,因此,企业会努力提升其在网络中的中心度。结构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包含着五种不同的作用机理:自治、竞争、信息穿越、机会识别以及创新,其中创新能促进企业间异质性知识的相互渗透,并对提高企业绩效发挥关键性作用,随后他通过对238家通讯企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以上假设。Yu(2013)以748家台湾地区高科技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社会网络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曲线,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开放性对企业整体性价值的正效应,同时,过度的技术多样性往往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效应[20]。Robin和Nicolas(2007)比较了结构洞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21],认为当网络中的知识较为稀缺时,占据或跨越结构洞能促进企业成长,而当网络中的知识较为充裕时,嵌入式网络及强联系对企业更为重要。因此,随着企业网络的演进,企业创新不仅源于内部资源,还可以通过联盟及合作等方式从外部获取,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其外部资源的获得程度,在短期内有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但从中长期看,企业间的信任和紧密联系也十分必要,内聚式网络和富含结构洞的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际上并不矛盾[22]。

由于产业链具有企业及产业的双重属性,而企业网络结构与企业绩效的联系一直被诸多研究所验证,因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学中的结构洞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企业成长及产业链整合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

2 研究框架及模型

按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产业链整合可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23]。横向整合是指企业通过对产业链上相同类型企业的约束、兼并、收购、重组等途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扩大产业链的宽度。纵向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以资本控制和渗透、技术及契约约束等方式,主导企业延伸业务,控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拓展产业链的完整性、延伸力及耦合度。无论是横向整合还是纵向整合,传统产业链整合理论追求的是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2.1 产业链整合的战略逻辑

产业链的企业间存在着知识、创新、价值的流动过程,通过在各主体之间的流动与转化,知识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链接在一起,在知识传递、交流和共享过程中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知识链。创新是产业成长的核心驱动要素,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创新形成消费者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或服务,企业的研发活动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创新产出的必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研发推动了产业链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而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是知识在产业链内顺畅流动的前提。企业间是以产品或服务相互关联的,产品的相关性越强,产业链的网络结构就越紧凑。产业链中的关联环节越多,附加值越大,竞争优势往往就来源于这些价值环节之间的联系。所以,产业链是融知识链、创新链、价值链于一体的网络。

产业链整合也包括知识整合、创新整合和价值整合三个层面。知识整合是将产业链中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编码的知识体系。产业链的协调以知识的共享为基础,知识整合影响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知识整合效率越高,研发效率就越高。创新整合是企业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更具系统性和效率,提高产业链创新成功的几率。价值整合是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协调,最有效地为顾客创造价值,使产业链的利润最优化,同时也使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这三个层面的整合在产业链自组织过程中形成网络,这一网络最大的功能是学习和创新。可见新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出发点是提升顾客价值,挖掘潜在需求,追求熊彼特式的创新租金[11]。

产业链整合主要从三重维度来影响企业成长:一是,通过跨越结构洞形成一个有效率的、信息丰富的企业网络,产业上下游通过信息传递、知识共享在价格、产量、策略等方面实现纵向协同,通过上下游策略的一致性,使得需求和供给能够更有效地衔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一体化的产业链利润。二是,通过知识外溢、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使企业的产品及创新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储备,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难以通过市场获得,企业需要通过联盟、合资等整合手段,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和知识衔接起来,使企业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并利用企业外部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知识整合是产业链整合的实质内容。三是,当企业面临技术与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依赖企业网络对企业形成某种支持,跨越结构洞整合分散的创新知识,通过协同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实现用户需要的价值,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突破原有产业边界的限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开的设计规则让其他厂商遵循,使企业能洞察市场变化,化解经营风险。由此,本文得出以下命题:

命题1:产业链整合可以改变企业网络结构,使企业跨越结构洞,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为企业成长提供动力。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企业的成长与资源获取是与产业链结构的改变相联系的。随着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主流,嵌入式网络为企业提供了获取知识、资源和技术的渠道,跨越结构洞及知识多元化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企业改变了网络结构,控制并跨越了结构洞,创造一个能让自己最大可能把握信息和关系优势的环境,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主导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以及价值流向,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度,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图

2.2 结构洞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

产业链形成的原因在于产业价值的实现和增值,企业整合产业链的边界和效果取决于企业对结构洞的控制力,产业链中的企业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合作博弈的关系,合作博弈理论中的Shapley方法是基于各合作伙伴在动态联盟中的重要程度来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本文将采用Shapley赋值法来描述产业链中各个企业合作博弈后的利益分配结果。

设集合I={1,2,...,n},表示产业链中包含n个企业,对于产业链中的任一子集s(表示n个企业集合中的任一组合)都对应着一个函数ν(s),ν(s)为定义在I上的特征函数,表示企业合作博弈产生的收益,满足:

参照Burt(1992)关于结构洞的计算公式以及张其仔(2008)对企业技术升级的成本定义及映射原理[15,24],则企业i距离产业链中极大点的距离为:

由式(8)和式(11)可得出以下命题:

命题2: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控制力越强,企业网络联接的效率越高,其在产业链中的实际利益分配也越大,因此,占据或跨越产业链中的结构洞能有效驱动企业成长。

3 研究案例

产业链整合包括股权并购、战略联盟、产业集聚等多种具体方式。股权并购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对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企业实施控制;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与产业链上关键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提高整个产业链及企业的竞争力;产业集聚是指通过资本要素的不断汇聚形成有效的知识外溢和共享。每个企业会根据产业链的价值形态以及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适宜的整合模式。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选取了两家处于不同产业链的著名企业,通过收集包括公司重大事件、研究报告等在内的各种资料和数据,结合企业当时所处的情境特征,揭示企业整合产业链行为的动因以及企业网络结构与产业链价值重组的内在逻辑。

图2 二次充电电池产业链示意图

图3 手机产业链示意图

3.1 比亚迪公司案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二次充电电池、手机代工以及汽车三大块业务,并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产品领域的相关业务。从比亚迪的发展历程看,向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延伸对企业创业初期的快速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比亚迪起步于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经过多年的研发及生产经验积累,具备了从电池材料到单体电池再到电池模组全产业链的成本控制和研发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产品中,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手机领导厂商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厂商。2010年比亚迪在手机用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8.75%。

由于二次充电电池的产品采购商主要为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对电池的质量及成本都有严格要求,为保证电池产品的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生产商只有在较高的生产工艺下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需求,因此,二次充电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新的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比亚迪在起步阶段,通过对充电电池的持续研发形成了技术优势,在行业中确立了领先者地位,此后比亚迪向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渗透,通过对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延伸,具备了手机外壳、键盘、摄像头、柔性线路板、液晶显示模组等手机部件及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整机设计及组装能力,为包括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提供代工服务。

与二次充电电池类似,手机产业链终端的大型品牌厂商对代工产品在生产规模、品质和成本控制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比亚迪采用高度垂直的整合模式,通过全产业链生产和研发使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节省了物流成本,降低了资本投入及生产成本,从而保证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优势。手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厂商的市场控制力,尽管比亚迪具有整机的设计及组装能力,但是不生产自主品牌的手机,而是致力于手机代工和组装业务,虽然公司在一定时段内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使得比亚迪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从图4可以看出,比亚迪手机代工的毛利率整体偏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后,2003年比亚迪进行了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型,全面进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比亚迪在充电电池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二是中国的汽车业即将高速发展;三是新能源汽车业从长期看潜力巨大。在汽车业务方面,比亚迪同样采用高度垂直的产业链整合模式,2003年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制造公司以及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模具研发中心,开始汽车模具的自主研发和制造;2008年并购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提升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生产能力;2010年收购日本荻原公司汽车模具工厂。通过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比亚迪在短时间内具备了整车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及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能力。不同于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合资、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等经营模式,比亚迪采用了自主研发、设计、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等方式,并以自主品牌进行销售。

图4 比亚迪公司2008-2010年分业务销售量及毛利率

注: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图5 汽车生产产业链示意图

在介入汽车产业之初,比亚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车型设计到整车组装、检测与销售等(见图5),汽车生产的大部分流程几乎全部在企业内部完成,自主研发可以摆脱对国外汽车厂商的技术依赖,自主开发模具可以使汽车领域的各项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环节,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并节约开发成本,自主生产零部件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保障整车产能提升所需的零部件供给。比亚迪形成了具有持续生产质优价廉汽车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保证了汽车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使得F3车型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成为2008年最畅销的自主品牌汽车。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为常态发展,尽管不断推出新车型,比亚迪的汽车销售却从2010年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这种全产业链高度垂直整合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布局整条汽车产业链,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及协同管理成本巨大,使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无法长期得到保证;二是风险叠加效应,从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生产,从设备加工到整车制造,比亚迪全部涉足,在企业发展顺利时,垂直整合的优势明显。而一旦遇到销售逆境,库存快速上升、产能利用率整体下降、成本压力加大等问题显现,经营风险也叠加放大。

2009年比亚迪进行第二次战略转型,将战略方向重新确定为新能源产业,试图将电池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引入新能源产业。公司同样采取高度垂直的整合模式,将太阳能电池业务流程覆盖到从多晶硅到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模组以及太阳电站的完整产业链,并将太阳能电池产品与储能电站相结合,试图建立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然而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孵化期,市场化进程较长。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欧洲的几大主要光伏应用市场如德国、意大利等国连续削减政府补贴,比亚迪的光伏产业同样陷入困境。由于新能源业务前期研发投入成本很高,比亚迪不得不对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几乎中断了传统汽车的研发,企图以现有品牌影响力的惯性来维持,导致公司的汽车业务出现负增长,而消费电子代工业务也因为市场原因增长缓慢。自2009年以来,比亚迪净利润年年大幅下降,在净利润剧烈下降的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却急速上升,多元化和曾经促使企业高速成长的垂直整合战略使企业遭遇困境。

3.2 腾讯公司案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成立十多年来,腾讯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建立了一个跨通信、SNS及社交媒体的多平台社交网络,并通过QQ社区、朋友网、微信、腾讯微博等不断巩固行业领先者地位,在社交网络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截至2011年年底,活跃账户已达7.21亿。通过打造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腾讯满足了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需求。

与比亚迪公司相似,腾讯在成长过程中也十分注重产业链整合,向互联网产业上下游积极延伸。2002年自即时通讯软件QQ注册用户突破1亿后,公司推出了QQ游戏并自主研发游戏软件,进入互联网娱乐领域;2005年腾讯打造出基于QQ、腾讯网、QQ游戏以及QQ3G移动门户的在线生活产业模式;2011年腾讯推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微信,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打通了传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间的界线,迅速成为公众交流的新平台。通过整合,腾讯逐渐形成了以网络广告、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为主的三大业务模式,其中网络广告是互联网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及增值服务,包括短信、彩信、手机IM、手机游戏等,互联网增值业务是在即时通讯平台之上,为QQ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和虚拟物品消费服务,主要服务包括会员特权、网络虚拟形象、个人空间网络社区、网络音乐、交友等。

在网络社区及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后,腾讯继续向网络产业链上下游渗透。2011年对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与该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在影视和新媒体方面共同发展;通过收购金山软件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与金山软件在网络安全、应用软件和游戏领域开展合作。同时,腾讯开始重点布局电子商务产业,通过增持易迅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将电子商务业务由易迅网来承担,由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在电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QQ商城与好乐买、1号店等其他B2C网站共享优质商家,结合整个腾讯的平台开放战略,采用平台切入的方式逐步把用户群和流量开放出来,并全面整合QQ邮箱、QQ空间、腾讯微博、朋友网、财付通等产品,为众多电商建立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流量分配模式,推出一个大型的B2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将电子商务从社交平台业务中剥离出来独立运作,使腾讯专注于社交平台业务,电商业务可以更加灵活地向传统领域渗透,形成一条从产品制造商、产品供应商(代理商)—电子商务B2C厂商—用户—支付厂商—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见图6。其电商业务运行不足1年已超过传统的网络广告业务,成为仅次于互联网增值业务、电信增值业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未来腾讯将以提升消费者体验为核心,建立一个类似亚马逊的一站式社交电商综合平台。

4 案例讨论

4.1 知识链的内生拓展是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基础

通过产业链整合,企业的知识整合由内部扩展到企业组织之间,知识的共享和转化开始在产业链的层面上发生,产业链的整合可以通过增强知识共享、协调分工来减少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换言之,产业链整合可以将知识的外部性内部化,获得递增报酬。

比亚迪的电池生产及研发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通过对电池材料的独特应用和工艺要求,以及电池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二次充电电池产品的稳定性、循环寿命和电池容量,为比亚迪进入手机代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契机,公司采用垂直整合战略掌握了整车控制系统、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并率先实现了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车的商用化。其中,比亚迪研发的铁电池在动力及储能方面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双模汽车F3DM以及纯电动汽车E6。而腾讯通过研发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信息安全以及游戏等方面都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在即时通信领域形成巨大的领先优势后,腾讯还善于集成网络知识平台,充分利用微信这一移动平台工具,使微信成为了企业与公众间最快捷的沟通桥梁,知识链的相互融合和内生拓展扩大了腾讯的持续竞争优势。

图6 腾讯社交电商平台产业链示意图

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手机设计及汽车生产领域一直未能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知识体系。比亚迪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的特长是模具的开发能力,汽车产品则强调性价比而未能及时关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也由于技术因素受制于市场开拓缓慢,企业只能被产业链低端锁定。因此,知识整合还需要将客户知识和技术知识有效地联结起来,把企业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产业链的显性知识,形成新的技术规范,在知识挖掘、知识整理和知识融合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深化分工使其他企业遵循新的标准,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

4.2 创新水平是企业控制产业链并形成链优势的核心变量

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包括众多企业,每个企业的活动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生成。通过产业链整合,企业被嵌入到产业链中。当产业链中某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其他关联企业相应地发生倍数效应。产业链整合就是要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使产业链的价值流联系更加紧密。

比亚迪F3汽车产品的成功是因为在中国汽车市场起步之初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满足基本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而当汽车市场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关注于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品质时,比亚迪此后推出的高性价比车型大多难获市场青睐。腾讯公司在即时通讯工具QQ取得成功后,及时推出适应移动信息时代的社交工具——微信,将网络游戏及社区产品相结合,使微信作为用户的个人中心,集成了信息传送、游戏体验、商品消费和用户互动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黏性,巩固了自己的领先优势。因此,从动态视角分析,产业链中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跨越结构洞,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使整个产业链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首先,占据结构洞的企业利用领先优势,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随后,学习效应使后来者采取了相同技术,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而往往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越发达,产业链越长,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越强。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关联效应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一种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企业间的强联接越来越多,企业网络呈现集聚化格局,结构洞也随之细化,分布更加分散,企业不但需要能使创新与上下游环节相协同,而且需要实现快速创新,使其在整条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

图7 比亚迪及腾讯2009-2011年分产业营业收入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当企业在所经营的产业领域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或利润有限而出现发展瓶颈时,是通过加大研发培育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通过多元化进入到另一个新领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选择。比亚迪进行了两次战略转型,先后进入汽车及新能源行业,试图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然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核心技术及产业发展模式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汽车消费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比亚迪只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传统汽车领域之间进行两难选择,导致企业的领先优势出现衰退。而腾讯一直深耕于社交网络平台,在介入电商业务后将其分拆独立,从腾讯的业务线中脱离出来,避免了与淘宝、京东等对手的过度竞争,使企业的净利润出现持续增长(见图7)。由此可见,创新水平和市场容量是产业链的两个关键性变量,技术创新活动会引起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偏好结构的转移,从而导致相关环节的需求结构和市场容量的变化,企业必须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在某一领域绝对领先的技术能力,占据结构洞并形成动态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中的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4.3 产业链整合模式与企业网络的结构变化相适应

一方面,研究比较比亚迪和腾讯的成长历程发现,针对不同的市场背景,相同的整合模式往往有着不同的效果。当产业链的产品线较短时,采用垂直整合战略容易推动产业链的知识融合,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享受知识外溢和创新协同性,易于控制产业链中的结构洞并形成竞争优势,因此,比亚迪在二次充电电池产业中能快速处于领先位置,腾讯也为用户带来了丰富的网络社区生活体验。而当产业链的产品线较长时,垂直整合战略的效率偏低。一是需要全方位的研发和技术支持,才能保证零部件产品的品质;二是产品线延长要求有更大的资本投入,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下降;三是需要协调各种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Burt(2004)考察了美国大型电气企业的供应链,通过对供应链上673名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跨越结构洞的管理者有着积极的表现评价和创新激励,更易于发现并形成创新思维[25]。要体现垂直整合的效率和成本优势,企业需要深化分工和业务外包,将研发和管理资源集中于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而结构洞既具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能形成价值集聚效应,又推动着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为产业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占据和跨越结构洞实现对较长产业链的价值控制。

另一方面,从腾讯与比亚迪的产业链形态看,不同产业链的网络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产业的技术机遇较多,企业网络密度较为稀疏,结构洞的价值高于强联接,跨越结构洞可以使企业获取异质性知识,易于形成技术领先,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能使企业快速建立起竞争优势。比如互联网产业,结构洞位于庞大稳定的用户群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之中,腾讯提供的一站式生活体验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企业网络较为致密,结构洞往往存在于核心技术环节以及与上下游厂商的紧密联系中,此时强联接的价值高于结构洞,产业集聚和企业协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研发成本。因此,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取决于网络密度。在一个高密度的企业网络中增加结构洞可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如比亚迪采用高度垂直的整合模式来发展汽车产业,而当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品质更为敏感时,比亚迪只能追随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承担垂直整合的巨大成本。

4.4 核心节点的耦合是产业链升级转型成功的关键

产业链反映了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情况,因此产业链间也存在着竞争和替代的关系,产业链间的核心节点往往是产业链升级的关键。从二次充电电池到手机设计组装业务,从汽车生产到新能源产业,比亚迪的产业转型依赖的仍然是充电电池领域的核心技术,当比亚迪将经营重心放在传统汽车销售和内部管理调整时,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会下降。而腾讯公司依托社交平台向增值业务、电子商务、电子娱乐业甚至影视业积极渗透,依靠庞大用户群形成的网络外部性牢牢掌控产业链的发展方向,通过内生驱动形成领先地位和市场优势,实现稳健的高速成长。

因此,产业链间的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需要实现核心模块的耦合与创新,当企业跨越网络中的企业集群时,就有机会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并从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形成信息及技术优势,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并使新技术迅速淘汰未发育成熟的产业环节,通过技术扩散确立一种新的产业标准,推动产业链不断更替和升级,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比亚迪要向新能源产业全面成功转型,关键在于储能这一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并使该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在产业链中加以推广应用。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通过引入结构洞理论,以比亚迪公司和腾讯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成长历程为例,具体分析了产业链整合与企业成长间的互动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1)产业链的整合包括价值整合、知识整合和创新整合三个层面,企业通过知识整合及创新整合形成了崭新的产业价值链。处于关键环节的、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占据结构洞,通过规模经济或技术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或形成差异化产品,并不断引导需求方的需求结构,增大偏好转移成本,最终形成一定的市场势力,驱动企业快速成长。

(2)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环节拥有不同的价值量,企业必须适时合理地选择整合模式,适应产业链的需求结构和市场容量的变化,通过整合形成企业网络的结构转变,引起各环节的偏好转移,使得企业、产业链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从而建立起链优势。

(3)在市场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不仅不同产业链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链与链之间的嵌套关系也呈现复杂多元的特征,因此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其他产业链部分环节的耦合便显得异常重要,当这个环节的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了耦合时,可以促成整个产业链的规模经济以及产业链间的范围经济,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成为行业的新领袖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者,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企业要通过产业链整合来获取成长的动力,形成链优势和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实现知识链的内生拓展。企业要通过知识链的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积累更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使产业链升级向内生拓展型转移,实现主动学习和创新,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其次,占据创新链的核心环节。企业在产业链的创新整合中,要通过主动创新占据产业链的战略环节,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产业中建立技术规范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升级转型。最后,追求价值链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在产业链的整合中做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突破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壁垒,强化对核心节点的控制,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标签:;  ;  ;  ;  ;  ;  ;  

产业链整合、结构洞穴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为例_比亚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