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1013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加强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加强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能够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提倡。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慢阻肺(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它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破坏性肺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有害颗粒对肺部的异常炎性反应。这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而心理障碍则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减轻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提高其治疗效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12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加强心理护理的患者能够很好的提高治疗依从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相关调查结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61-78岁,平均年龄(68.56±2.46)岁,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病程(9.87±3.69)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3-77岁,平均年龄(67.96±2.66)岁,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病程(10.02±3.58)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基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第一,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第二,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入院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三,指导患者的饮食,饮食宜清淡,禁止吸烟和饮酒,以免增加肺部负担。第四,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咳痰方法和翻身扣背方法,以使患者能够有效排痰。第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第六,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一般信息和心理问题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第二,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多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对疾病痊愈的信心。第三,与患者的家属及时沟通,向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鼓励家属多支持和陪伴老人,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消除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3效果评判标准
统计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焦虑、恐惧、抑郁)的发生率;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睡眠呼吸障碍、慢性呼吸衰竭、疼痛)的发生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采用X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为6.6%,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为23.33%,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且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统计调查数据,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为59例,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为51例,护理满意度为85.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系统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接触社会较少等原因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或无价值感,在住院期间,受自身各种疾病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缺乏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因此在慢阻肺的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心理学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多种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最终达到提高治疗依从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非常有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学文化修养。本文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很好的减轻了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继续探索,使其发挥更加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楼芬.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618-619.
[2]裴秀莲.心理疗法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1019-1020.
[3] Wen Shuping.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China health care nutrition,2016,26(11):413-413.
[4]栾雯,邵红,鲁晓宁等.老年慢阻肺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66-267.
[5]张雷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145-146.
[6]刘晓华.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6,(9):155.
论文作者:李春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