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人物”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人物论文,课程标准论文,中澳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9)03-0129-0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历史课程标准11-12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三年级)为例,考察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人物评价,并与我国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及其对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意义。
1 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人物”
澳大利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古代史9.1的第Ⅰ部分,这部分是专门针对国王的,首先关注的要点是通过研究古代历史人物,学生们能够了解历史背景中的人物,课时所占百分比为25%。澳大利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学成效。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从A至L共11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历史人物进行学习并研究,范围限定在埃及、近东、希腊以及罗马等国家的杰出君主。关于历史人物,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他们在当时的政治活动、社会功绩和贡献,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他们的其他方面。例如,就历史人物的背景、社会职位、身份、重要事件与成就,学生要搜集、精选并组织资料,识别出历史人物的背景、社会职位、身份、重要事件与成就诸因素,做出推论并得出结论,根据相关资料判断其相对可信程度。考察可以利用的资料,注意其中的缺失问题,并评价这对历史人物的背景、社会职位、身份、重要事件与成就的相关资料的有用程度有何影响。构建连贯一致的口头与书面文本,解释并讨论历史人物经历的重要事件与取得的成就。识别并分析历史人物在古代资料与现代资料中的形象。评估古代资料与现代资料中,有关他(她)的大量看法或解释,并考虑它们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就历史人物的行为、影响与重要作用相关的观点或解释进行争论。综合资料,构建对历史人物重要性及其对当时、后来的遗产的评价。可见,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十分的明确具体。现在以近东国王新那赫里布为例,学生须了解内容:(1)与他生活相关的政治、社会、经济与宗教环境,以理解那个时代中他的角色:关键术语与概念、亚述帝国的地理学、地形学与资源、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帝国组织、亚述人的“王权”概念;(2)国王个人背景、社会职位、身份包括家庭、教育、早期生涯与他的卓越地位以及促成此地位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与重要作用:家庭背景、教育、早年的政治生涯、帝国的管理体制;(3)后人对他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成就的记述,如婚姻、与他人关系、政治结盟、军事发展、战争战役、公民方案、改革、去世:继承王位、军事活动与帝国防御、宗教政策、宣传活动、著作、科技革新、公共工程与建筑方案、与巴比伦和埃及的关系、帝国的组织与管理、性格的力量与弱点、去世的方式及影响;(4)新那赫里布对当时及今后的贡献、影响、成就与冲击,以及古代资料和现代资料中国王的形象:遗产、古代和现代对新那赫里布的解释。
第二部分是在“重要的个人和团体(群体)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及影响”中,除了领导人,也涉及了社会上其他阶层的历史人物,如州长、贵族、祭司、官员、建筑师、士兵、抄写员、骑士、市民暴徒、妇女等多种职业的历史人物,这里没有具体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人物的哪些内容。现在以HSC课程历史时期罗马的选项P:罗马:前78-前28年罗马共和国灭亡第4点,关于“重要的个人和团体(群体)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及影响”为例,学生须了解:罗马领导人—克拉苏、庞培、西塞罗、恺撒、安东尼、布鲁图、屋大维;罗马妇女—塞尔维莉娅、富尔维亚、屋大维娅;非罗马领导人—赛特里达提、韦辛格托里克斯、克娄巴特拉七世;民众、贵族党、骑士阶级、委托人、市民暴徒、老兵、军队。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人物除了英雄人物,也有普通人物。“重要的个人和团体(群体)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及影响”分散于“标准”的各部分,其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比较多而广的。
第三部分是在第6学段历史扩展课程中的个案研究,要求学生必须从诸多个案研究中选出一个做研究。历史人物有古代的马丁·路德、伊丽莎白一世,现代的拿破仑—改革家还是暴君、丘吉尔—政治家还是职业机会主义者,以及肯尼迪总统的天性。在个案研究中,则明确了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比如对拿破仑—改革家还是暴君,首先学生要调查与拿破仑相关的资料不断变化的解释,还要考虑导致如下争论的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包括最近的历史编撰学):拿破仑与法国革命思想;军事领导权;政治与行政领导权;拿破仑改革的程度;对法国与欧洲的影响。
如此可见,在澳大利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人物占了相当的比重,重视程度很高。
2 我国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人物”
我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各模块中列出了相当数量的重要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了解其主要事迹,评价其功过。无论必修课和选修课,历史人物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历史(Ⅰ)是这样要求的: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标准”从历史课程的学科特征出发,强调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是人物史教学的基础,舍此无法“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无从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如此不难看出,在必修课程中,历史人物并不是重点。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里,在讲述政治制度的同时,“始皇帝”作为郡县制的执行者、中央集权制的创始人肯定要介绍给学生。但是,教学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不是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而历史(Ⅲ)是这样要求的: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例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虽然这里主要是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也不可避免地介绍这些思想家。
除分散于各必修模块中的历史人物外,“标准”还设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选修模块,共设六个学习专题,包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有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二、东西方的先哲,其中东方哲人孔子、西方哲人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人物有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四、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凯末尔;五、无产阶级革命家,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人物有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模块的主旨是对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集中进行“评说”。这里侧重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讲述,与他们相关的是事件和成就则围绕着历史人物而展开。
“标准”指出,任何历史人物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与社会、与自然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都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这是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这里所说的方法,带有方法论性质,因而也可以说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原则。“标准”指出,历史人物所进行的重大活动,不仅“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总体来看,必修课程中的历史人物是简略的,侧重的是历史事件。而在选修课程中,历史人物则是以专题的形式展开,集中进行历史人物史教学。而且,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人物”要求的重点主要在其贡献,并明确要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对我国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启示
3.1 “以人带事”,涉及的范围较广
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要求是非常详细的,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政治活动,还包括当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当时所发生的社会活动,以便我们更容易理解时代背景中的历史人物。另外,也纳入了当时的地理学知识,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国王的个人背景、家庭、婚姻、性格等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范围。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历史人物,基本上就学习了此历史人物彼时彼地的历史。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以人物为线索,展开历史史实,使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历史教学中太重视“事件”而轻视“人物”,则就会使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历史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历史教学效果不会太理想。
3.2 注重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心理分析
澳大利亚古代历史课程标准HSC课程中的历史人物部分,除了要求学生了解人物的政治活动以及影响贡献,也提及人物的家庭背景、家庭生活以及性格等诸多方面。例如对新那赫里布,就要求学生了解他的“性格的力量与弱点”。再以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为例,第2点要求学生了解:
国王个人背景、社会职位、身份包括家庭、教育、早期生涯与他的卓越地位以及促成此地位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与重要作用:家庭背景;婚姻—与娜菲塔莉(Nafertari)、其他妻子和妃嫔的关系;个性;早年与共同摄政;国王在埃及人生活中的作用;阿马纳时代的影响;性格的力量与弱点;去世及影响。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的“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除了“东西方先哲”和“杰出的科学家”这两个要点要求学生了解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外,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四个要点,由于涉及的是政治人物,主要注重他们的政治活动及影响,人物的生活历程及个性特点没有明确的纳入到课程标准中,使历史教学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政治色彩。
事实上,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考察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时不仅要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性格、气质、社会心理等,因为这些都与当时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对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们才能真正弄懂历史。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心理品质对历史进程发生影响的事例屡见不鲜。如,秦始皇的暴虐,跟他一出生就跟随父亲在赵国做人质,在赵人的仇恨氛围下成长,给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又因传言是吕不韦之子,遭人非议,使他的身心受到无穷的折磨,以至于改变常态,影响思维和行为脱离人的常情轨道。所以他“一出世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冷漠残酷的人生世界”,对他的“人生观和性情有着深刻的影响”[1]。另外,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时又必须注意同经济、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而不能孤立使用,否则难以真正理解历史。
3.3 女性历史人物
在历史人物部分,除了著名的男性统治者,也不乏优秀的女性领袖人物,如埃及女王哈特舍普苏特、近东女王耶洗别、希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罗马女王小阿格里匹娜。澳大利亚的历史课程标准HSC课程的第三部分—历史时期,在“重要的个人和团体(群体)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及影响”中,多次出现女性角色。不仅有女王、皇帝母亲与皇室妇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如罗马妇女—塞尔维莉娅、富尔维亚、屋大维娅;杰出的妇女—利维娅、茱莉娅、梅萨利纳等。女性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另一半,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就有许多女性历史人物,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彻底摒除。但是,在我国的历史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连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也并未列入“历史人物”专题中,选修模块中的历史人物均为男性。将女性人物加入到历史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向学生渗透我国提倡的男女平等理念,为女性受教育者树立光辉的榜样,而且历史发展对于一个女性群体而言其意义何在,以及女性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的显著影响和积极作用,颇有强调“女人能撑半边天”的色彩。
3.4 不同职业的历史人物
在澳大利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人物,除了杰出的政治领袖,在“重要的个人和团体(群体)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及影响”中,还有州长、贵族、祭司、官员、建筑师、士兵、抄写员、骑士、市民暴徒、妇女等多种历史人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涉及的人物有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等,其中以政治家为主。如专题一、专题三、专题四以及专题五中的历史人物都是在政治上颇具影响力的伟人。我们认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史的比重应该适当地增加,这样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另外,在讲述科学家时,更不能忽视讲述他们的经历。例如,对享有“地质之光”盛誉的李四光,除了要讲述他在地质学上的贡献,还要向学生强调他从小在逆境中刻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冲破艰难险阻回国献身科学事业的爱国精神,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坚强的品格,克服困难,进而勇敢地去追求并实现各自的理想,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学习不同职业的历史人物,可以使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伟人之子,那些政治人物,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遥远的,更何况这些英雄的事迹又是和他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呢?如果只是单一地讲述英雄人物,学生就会觉得离现实比较遥远,而人民大众的生活正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对普通人物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同情弱者和培养良好公民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考虑历史人物的广泛性,不仅要关注英雄人物的历史,也要关注普通大众的历史,而且还应该适当调整政治人物、经济人物、文化人物、科技人物以及普通人物之间的比例,以便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原貌,贴近社会生活。
除了以上特点,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还重视对“历史人物”进行“个案研究”,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历史人物,选择范围广泛,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研究,注重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关于历史人物学习的要求明确、具体,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