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浅谈——以大庆市高新区为例论文_黄丽蒂,孙锐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分析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设置和疏散路线的规划,对于城市设计对应急疏散和避难场所进行了系统化的疏散规划。以大庆市高新区为例,从城市区位和节点两个角度对疏散路线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 疏散 应急避难场所 大庆市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同时城市应急遇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增强城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一、城市应急避难区域

临时避难场所,是城市避难疏散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中需求数量最大、普及率最高、灾害发生时人们逃生避难的首选场所。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加强紧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与建设[1]。

固定避难场所,是城市避难疏散的主要场所,承担灾民安置与救援的主要功能,应具备较为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用地条件极为紧张的地区,可考虑通过建设防灾据点或规划疏散通道,引导居民向外围地区避难场所疏散的方式展开避难、等待救援[2]。

中心避难场所是城市避难的中心场所,是安置和灾后恢复的基地,能够满足避难人员长时间避难的需要,应具备非常完善的避难功能,一般可选择地面枳大的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设施等,通过改造实现中心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3]。

综合利用这些避难场所,并确定每个避难场所的名称、面积、可以容纳的人数、所在位置、收容居民的地理范围以及各个避难场所间的通讯与道路联系,才能积极地应对城市灾害[4]。

二、大庆市高新区应急避难区域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西部被称之百湖之城,城市依湖而建,道路沿湖规划。湖边和河道周边相应规划出足够的绿地和小广场以供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公共活动。湖边绿地是自然有利的应急避难场所,其具有的优点是视野开阔、交通便利、建筑密度相对稀疏,方便城市居民疏散、物资运输等[4]。

1.大庆市高新区疏散区域规划

1)城市生活区:城市住宅区域统一规划建设,活动空地较少,建筑相对密集,可供疏散的区域大多为住宅社区小广场、周边学校操场及城市绿地。灾难预警后,居民能够优先选择就近的社区小广场,进行避难或者等待救援。

2)工作学习区:中小学校园、办公大楼和中小型服务型场所也是人员相对密集的区域,这一区域的临时性应急避难场所为操场、小广场和建筑出口广场。由于人员众多、环境相对复杂,在疏散过程中需要有组织有纪律进行,避免在疏散过程中发生踩踏事故等次生灾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城市活动区:影剧院和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场所人群密度按照时间周期性变化,此类建筑内部环境复杂且人员密集,极易发生火灾、坍塌、踩踏事故等次生灾害,需要多入口多出口、不同路径分流疏散策略,便于将受灾群众在灾难预警后疏散到不同区域,等待救援。同时体育场馆,校园操场因其具备统一指挥中心、直升机停机坪、独立供电供水系统、应急消防措施、应急救助措施等,是比较完善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

大庆市湖泊众多,高新区从北到南依次为滨洲湖、黎明湖和三永湖,应急避难场所呈散点式分布(如图1),湖边视野开阔,建筑密度相对稀疏,广场绿地较多,自然而然成为有利的固定避难场所。高新区城市住宅围绕湖区规划建设,能够看到周边生活区临时避难场所分散布置在湖区周边,临时避难区域面积小而密集,且邻近街道和城市道路,方便灾民疏散和物资运输。

2.大庆市高新区疏散路线分析

将大庆市高新区应急避难场所按就近便利、交通可到达原则进行主道路连线(如图2)。可以直观的看到滨洲湖-黎明湖-东北石油大学-三永湖成为比较有利的疏散中枢,此区域比较均匀的联系了周边散点分布的临时性应急避难场所,且交通便利,便于达到。能够显现出中心、节点与末梢的关系,每一个住宅区域都有相应的社区小广场,即视作临时性应急避难场所,该区域比较分散且密集,应急避难的区域面积较小,居民逃离建筑物时步行几分钟能够达到,并且等待下一步的疏散救援工作。待灾难发生一段时间后,临时性应急避难场所没有办法提供受灾群众生活必须的补给时需要将灾民转移至固定避难场所。

三、结语

结合大庆市高新区,在应急避难区域规划过程中,不难发现以滨洲湖-黎明湖-东北石油大学-三永湖为疏散疏散中枢,辐射周边居民生活区和学习工作区。根据疏散区域的划分和路径的规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道路沿湖建设规划,湖边区域距离市民生活区域较远,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等特点,成为天然有利的应急避难场所;

2)东北石油大学校园内配套设施齐全,具备独立供水供电供暖系统,能够成为长期固定的应急避难场所;

3)黎明河(图2中蓝色线条)贯穿高新区南北生活区和湖区,在灾难预警后成为天然有利的疏散通道;

4)大庆市高新区以疏散中枢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局比较有利于整体的应急避难,联合各个部分做到高校有利避难。

参考文献

[1]戴晴,高振记,杨鹊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研究方法综述[J].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

[2]张培.张婧岩.王佳.朱立新.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区位配置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6.02.

[3]何宇峰.胡希军. 李玺成.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评价-以长沙市月湖公园为例[J]世界地震工程.2013(02).

[4]魏博.刘敏.张浩.王莉莉.秦社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02.

基金项目

东北石油大学校内培育基金(NEPUPY-1-18)。

论文作者:黄丽蒂,孙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浅谈——以大庆市高新区为例论文_黄丽蒂,孙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