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初步探讨论文_黄勇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初步探讨论文_黄勇

黄勇

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4

摘要: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国家发展的经济支柱,许多国有企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但是大量资金沉淀在基层各单位,存在无法有效监管资金流向,资金配置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这就造成了资金使用率低,甚至产生了资金风险大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国有企业集团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加合理促进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集中管理资金有效改变目前企业资金分布较分散、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对几种集中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探讨,期望能对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金,结算,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

国有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金合理配置,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国有企业内部各单位在经营业务上的差异决定了资金使用状况的不同,部分单位的资金相对充足或富余,还有部分单位的资金存在紧张或短缺的现象。资金相对充足或富余的单位会出现闲置资金,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而资金存在紧张或短缺的单位则需要对外融资,一般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这种分散管理,不协调的资金分布导致整个集团资金运作效率的低下。通过在企业内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化零为整,能有效平衡分散的、不均衡的资金分布,经过统筹运作,既可以降低融资费用,也可盘活闲置资金,从而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整体融资和偿债能力。

(二)提高国有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国有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未对银行账户实行集中管控,多账户管理难度大,资金安全隐患突出。国有企业无法对各单位实行资金监控,实时掌握资金的状况,传统、粗放的资金管理方式不适合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对外竞争,未能发挥国有企业资金统筹使用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不仅能有效监控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安全性,而且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采用集中的资金管理方式来加强财务协同管控已经是势在必行,旨在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效益,降低资金风险。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现金池模式和财务公司模式。

(一)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是设立在集团财务部内部,负责集团以及各成员单位的现金收付、结算往来等业务的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会对各成员单位分别设定最高限额,每日余额一旦超出设定额则自动转入资金结算中心的账户,由中心集中管理,各成员单位不得擅自挪用。中心还负责监控资金用途和去向,各成员单位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将会反映给集团总部,以便总部进行决策和管控。这一模式下各成员单位继续保留各自财务部和银行账号,即二级账号,开展独立的财务核算。资金结算中心模式有利于提高资金流动性、优化内部融资,具备了结算、监督和反馈等功能,在降低资金交易成本,提高结算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资金整体运作能力差,不具备对外融资和投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相比,更为完善,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引入了模拟银企关系,集团总部与所属分公司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起贷款管理关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种模式下各成员单位通过内部银行办理所有的业务结算和往来结算,不直接对外进行结算;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办理对外资金筹集,不直接对外融资。为了使集团总部和各分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态,内部银行负责对结算业务中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督,评估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并向集团总部和各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反馈。但内部银行模式只适用于单一法人的企业集团,不适用于法人结构复杂的集团。

(三)现金池

现金池模式是指通过在商业银行开立一级结算账户和二级结算账户,根据与合作的商业银行约定的资金上划和下拨规则,实现成员单位的二级结算账户资金向集团总部的一级结算账户的自动归集,从而提高资金集中度。对于成员单位的二级结算账户,可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形式,也可采用“收支合一”的形式;二级结算账户收入的资金上划可以采用按日定时上划,也可采用按笔自动上划。其最大特点就是高效,显著降低了对外的融资成本。但这种模式下应注重合作银行的选择,重点评价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收费,关键点是在集团内部、集团与合作银行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沟通机制。

(四)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从事集团内部资金融通,是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独立的法人实体,遵循市场化运作。财务公司设立的门槛高,除了负责对集团内部资金整合统筹,还侧重于经营金融产品,为成员单位提供等全方位财务和金融咨询方面的支持,如现金流集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等管理服务。它不但为集团打造通畅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闲置资金开展短期投资,最大化资金管理效益。财务公司具有结算、同业拆借、发行债券或股票、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等功能,既是融资中心,也是投资中心。

三、国有企业引入财务公司模式的管理建议

1.合理设置资金集中管理流程,明晰资金管理权限

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及控制体系,首先应对资金管理及运作的流程重新设计及优化,通过梳理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工作,从流程的标准、规范、制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其次,分别确定集团财务公司与子分公司的管理权限,确定资金管理各层级权限,落实管理责任,把握好资金集中管理的关键。

2.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需对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制定中长期规划,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资金调控、资金结构和筹资规模等做出科学、系统、整体的判断和决策,严格限制预算外资金。事前编制、审核资金预算、用款计划,事中对金额较大的支出进行跟踪监督,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分析、量化考核等,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结论:分权、松散的资金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的高速发展,为此国有企业须对下属企业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而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前提是选择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相符的管理模式,通过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平台开展不同程度的资金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淑云. 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研究[D]. 苏州大学,2005.

[2]刘晓超. 集团企业资金风险防范及集中管控模式[D]. 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5.

[3]杨晓玉 周丹. 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D]. 经营与管理,2011.

[4]李萍.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 经营管理者,2015.

论文作者:黄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初步探讨论文_黄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