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数学教育的生命_数学论文

论幼儿数学教育的生命_数学论文

论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化论文,幼儿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数学的教育目标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自《纲要》颁布以来,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幼儿教师对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也缺乏贯彻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从生活中来”即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源泉。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不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到生活中去”即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因此,“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此时的数学经验或许已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让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在生活中渗透一些数学教育就实现了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还有的教师贴标签式的在数学活动中加入某种生活场景,认为就是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这样的理解都比较片面。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理念到教育实践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从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操作材料、教育途径等多方面来实施。

      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纲要》中数学教育目标倡导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反对静态的知识传授,提倡注重幼儿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目标理念可以理解为:关注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其次,要让数学教育内容走向幼儿生活。教师要选择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打破只从教材上选择数学教育内容的思维定势,将视角转向幼儿的生活。可以多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实用性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关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将其纳入教育内容中。

      第三,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学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为准备材料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提供的材料幼儿不一定感兴趣,反而是生活中的物品更能引发幼儿探究数学的兴趣。就地取材的物品不仅解决了教师准备材料的困难,而且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寻找和制作数学材料的过程。幼儿在准备材料时,会对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操作材料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日常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中充满数学教育的契机。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数学教育,既能让幼儿获得相关数学经验,也逐步培养了幼儿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取终身学习的动力。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从数学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材料、教育实施途径入手,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增进幼儿应用数学的信心。

标签:;  ;  ;  

论幼儿数学教育的生命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