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儿科 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使用更昔洛韦与更昔洛韦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疗效,为患儿选择更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在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予我科住院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更昔洛韦治疗,联合组予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EB病毒相关免疫学检测(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EB-IgM及EB-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用更昔洛韦与匹多莫德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EB病毒的免疫学检测转阴率更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匹多莫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07-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于EB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具有传染性。该病毒多潜伏于人体的淋巴组织中,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发病[1]。由于儿童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全,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易被感染致病。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大。目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治疗IM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在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匹多莫德促进免疫系统功能恢复[2]并与单用更昔洛韦进行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在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予我科住院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对照组:年龄:1~13岁,联合组42例,年龄:1~14岁。纳入标准:(1)具有发热大于5天、双侧扁桃体肿大伴有伪膜、颈部淋巴结大、肝脾大其中三种临床表现。(2)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10%或总数>1.0×109/L;(3)EB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如下表:
2.3 两组IM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组均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4.65%),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IM作为在儿童中较多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案包括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对症治疗:处理肝损害、防治脾破裂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本病治疗的核心,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辅以免疫调节等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3]。
本次研究对比分析单纯使用更昔洛韦与更昔洛韦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疗效后,发现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有效率,免疫指标转阴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联用匹多莫德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更可观,有助于EB-IgM抗体与EB-DNA转阴,可在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柳文菊,杜琨,汪功文等.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IgM与DNA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19-3220.
[2]朱生东,吴珠明,杨红平,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4):341-342.
[3]周金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新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31.
论文作者:李惠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传染性论文; 细胞论文; 疗效论文; 抗病毒论文; 患者论文; 德治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