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玥

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观察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37例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试验组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比。结果: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应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和苏醒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麻醉;七氟烷;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78-02

儿科麻醉诱麻醉工作中,吸入麻醉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会显著降低儿童麻醉药物引起的心搏骤停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氟烷会减慢心率,对儿童心肌收缩力产生抑制作用,故其临床使用限制性较大。七氟烷在临床中又被称为七氟醚,在是当前儿科麻醉中最新推广使用的一种吸入麻醉药物,其可明显减小对心肌收缩力造成的抑制作用,且基本上不会影响心率,安全可靠[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37例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I~Ⅱ级,将肝肾功能严重疾病者、癫痫、上呼吸道感染、长期服用抗精神类药物者排除。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男患儿8例,女患儿9例,患儿年龄9个月~8岁,平均年龄(6.1±2.5)岁。试验组男患儿9例,女患儿11例,患儿年龄8个月~9岁,平均年龄(6.3±2.4)岁。对比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均衡(P>0.05),可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术前要求所有患儿禁食6h,禁水4h,麻醉前30min予以0.01mg/kg东莨菪碱行肌肉注射,待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对其ECG(心电图)、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HR(心率)等进行常规监测。试验组:诱导麻醉以浓度为5%的七氟烷经面罩吸入,确定睫毛和疼痛发射全部消失后,予以2μg芬太尼、0.6mg/kg罗库溴铵行静脉注射,1min后予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频率为18次/min、潮气量为10mL/kg、呼吸比为1:2,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范围内,维持麻醉采用1%~3%七氟烷吸入、3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调节氧流量为2L/min,以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吸入浓度进行适当调整。麻醉过程中需要维持呼吸道畅通状态,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手术结束后停止所有麻醉药物,待患儿自然苏醒且SpO2≥95%时可将其送往麻醉恢复室。对照组:予以2mg/kg丙泊酚、0.6mg/kg罗库溴铵行静脉注射,1min后予以插管,采用40μg(kg·min)丙泊酚、0.3μg(kg·min)芬太尼行静脉泵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的操作与试验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麻醉效果:麻醉时间、苏醒时间;②不良反应:低血压、呛咳、喉咙痉挛、咳嗽。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所得数据,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以(x-±s)、(%)予以描述,对比各自行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2组麻醉效果

对照组麻醉时间为(3.9±1.0)min,苏醒时间为(8.5±1.4)min;试验组麻醉时间为(1.8±0.2)min,苏醒时间为(5.6±1.3)min。两组统计比较,对照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 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其中呛咳、咳嗽各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组间统计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小儿机体尚处于成长发育的状态,相比于其他人群,其手术麻醉操作风险较大,所以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时必须要慎重,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成功率[2]。目前,吸入麻醉诱导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中,但异氟烷、安氟烷等常规吸入麻醉药物易导致心肌收缩抑制,降低心率,安全性较差。七氟烷属于氟类吸入型麻醉药物之一,相比于氟烷,其基本上不会对患者的呼吸产生抑制,且不会较大影响心血管系统,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七氟烷吸入麻醉起效寻思,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其可显著降低麻醉兴奋、二期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除此之外,七氟烷可使患儿心肌供氧维持平衡状态,这是因为本品主要是经呼吸系统代谢,其对患儿吸氧活动具有促进功效。其麻醉原理与安氟烷等基本相同,但可显著缩短诱导苏醒时间,其可对麻醉深度进行自行调节,避免对患儿产生负面刺激。选择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方法,可使患儿气管耐受性、肌松都比较理想,且同时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好[3]。

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下注性差异(P<0.05)。由此得到如下体会,小儿麻醉应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和苏醒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童金亮,李晓飞.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08(4):50-50,52.

[2]伍志超,王涵,李云祥等.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1):10-12.

[3]王春生,谢铁强,潘科等.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46-147.

论文作者:张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