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论文_宾星新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永州 425900)

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144例消化内科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消化内科患者,并对抽取的消化内科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72例,对照组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应用传统护理指导,研究组则应用消化内科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护理后其睡眠质量、焦虑程度以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抽取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2例消化内科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抽取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通过护理其焦虑症状SAS评分、睡眠质量PAQI分别为25.03±2.28、7.58±1.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62±3.69、12.69±2.18,且研究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后其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的满意度为74.25%,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 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中需要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效果体会

消化内科的疾病类型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舍命安全,临床上选择采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本文对抽取的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指导与健康教育模式,并着重分析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特点与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现将数据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获得的实验对象均为我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收并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试验标准分析后纳入到研究中,并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2例)、研究组(72例)两组,研究组抽取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全部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指导护理。且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均按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消化内科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分析,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且两组消化内科患者在体重、身高、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因素上无较大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且这些患者不存在明显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因素影响。对照组患者女性与男性分别为39例与33例,年龄范围20-65岁,平均为42.5±6.8岁;研究组患者女性与男性分别为35例与37例,年龄范围22-63岁,平均为44.8±7.3岁。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护理指导,包括传统用药指导、观察患者病情、指导健康饮食以及心理疏导等。研究组抽取的72例消化内科患者在应用常规指导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并结合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进展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1]。健康教育可包括书面教育、口头教育、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等形式。书面教育顾名思义需要通过书面形式讲解,包括定期消化内科主体的板报,消化内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册、录制的小视频等形式进行指导和示范,保证患者能够尽快对消化内科知识进行掌握。口头教育比较普遍也较为方便,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讲解,对消化内科的基本知识给与讲解,并为患者答疑解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但每次讲解的内容避免过多。个体教育则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展以及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随机性的教育,明确患者的基本状况与病情进展[2],从而实施针对性的个体教育。而集体教育则是针对该时期内消化内科患者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疾病护理的重点进行讲解,通过开展消化内科疾病知识讲座、小组模式进行互问互答,从而让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全面,包括药物指导、营养学、疾病认识、运动指导、心理疏导等一系列内容,同时涉及到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分型、疾病定义与临床表现等内容,疾病治疗中的并发症,如何 简单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口味与食物爱好等,制定膳食食谱,指导患者护理饮食,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胃肠等,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3]。药物应用与食物摄入相互 结合,必须要注重对药物用量、药物类型、用药时间和用药频率的控制,从而提高药物的药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率等。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制定适合自身的康复运动计划,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疏导,为患者提供成功的治疗案例,降低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1.3 研究获得的数据整理与判定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判定,并利用数据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获得的数据全部通过2016年WHO制定的《消化内科患者的诊治标准》[4]分析,并对抽取的144例消化内科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估。

1.4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得全部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整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数据图像等对数据加以整理,运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分析,组内数据与组间数据分别应用t值与卡方值进行检验分析,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数据的差异性。

2.结果

2.1 抽取的两组消化内科护理的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就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注:护理前,抽取的144例消化内科护理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与睡眠质量指标分别为61.33±4.48分与17.88±2.58分。

2.2 抽取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2例消化内科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后其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的满意度为74.25%,两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涉及到肝脏、胃肠、食管、胰腺等多个部分的内容,消化内科疾病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率 较高,对患者的损伤较大[5]。且消化内科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住院期间应用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长时间的治疗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缺少治疗信心,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到睡眠质量,增加焦虑程度,不利于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6]。临床上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高度重视,并在治疗期间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与睡眠质量等。本次研究中通过选择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程度等指标为25.03±2.28、7.58±1.37明显改善,且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提高了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中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降低了不良情绪,主动的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对于及早缓解病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改霞.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 吉林医学,2015,36(07):1463-1464.

[2]梅宝丽,孙华,刘汉青.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1):156.

[3]李富晓.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42-1543.

[4]罗兰,李玲,刘鑫.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259-260.

[5]李姗姗.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656-5657.

[6]王俊文.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3,6(S2):78-79.

论文作者:宾星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论文_宾星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