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科技成果扩散模型--以技术市场为视角_成交额论文

北京地区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国的扩散模式——从技术市场的角度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地区论文,技术成果论文,技术市场论文,角度看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是我国最密集的科技资源集聚地,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有着最为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北京是全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接近六分之一的科学技术投入都在北京。北京拥有国内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因此,北京的科学资源,一方面为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而另一个方面,她也是全国的创新基地。衡量北京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作用,不能仅看北京本地资源的作用,还要看中央单位在北京和在全国创新中的作用。

为了理解北京作为创新重要基地的角色,一个角度是看北京科技成果如何在全国不同地区得到了产业化。成果是否得到产业化,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国家科技计划在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在购买北京技术的企业中,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重要?在地区中,是经济活动力最强的地区还是北京周边的地区作用重要?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可以回答,北京的科技中心是如何带动其它地区创新能力的。本报告的数据由北京技术市场中心提供,但数据的分析加工由笔者完成。

1 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北京技术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兴起的。她记录了大学研究所与企业在开展技术类交易的基础数据。由于技术的交易可以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因此,这一技术市场数据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间在技术成果交易中的情况,尽管是不完全的。

北京技术市场是我国技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市场。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15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强劲增长,居全国首位。1994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7.18亿元。“十五”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1年的1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89亿元。2006年成交技术合同51 575项,比上年增长37.51%;成交额697.33亿元,增长60.54%。其中技术交易额572.64亿元,增长63.43%(如图1所示)。从北京技术市场购买技术超亿元的省份,从1994年的7个,发展到2002年的25个。其中,超过2亿元的有18个,在4亿元以上的有8个。可见,北京是全国的技术创新基地;北京技术市场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和技术信息的集散地。

图1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单位:亿元)

纵观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北京技术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远高于北京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技术性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66%增加到2005年的2.41%。

在北京的技术市场成交中,作为供给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北京科技项目计划形成过程中,国家计划一直占有较高比重(如图2所示),1999年北京科技计划内项目中国家部门计划项目占77.51%,之后几年略有下降,但都处于重要位置。这说明,在计划层面上,国家的科技计划技术含量要高于地方的计划(如图3所示)。当然,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所的科技经费从国家得到的要比从地方得到的高得多。但是,这一比例高不一定意味着国家科技计划转化率就高。

图2北京科技计划内项目成交金额所占比重

图3北京科技项目计划内外成交金额占比

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计划外,由企业形成的科技成果交易在北京技术市场中起一个主体作用。其中企业已经成为技术输出的主体。“十五”期间,北京技术市场上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01年的101.9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4.4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1.13%。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01年的134.8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67.05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8.45%,可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日趋增强。当然,这里的企业,包括了当年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也包括了外资企业。

从需求的角度看,需求方也从早期的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购买的以短、平、快为特征的技术含量较低、单一的技术服务项目,转变为现在则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为主,其中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成交额1 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15.47%,成交额284.01亿元,增长35.53%。可见,单项技术交易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集技术咨询、开发、转让、服务为一体的上规模、上水平的工程化项目,越来越多地通过北京技术市场服务于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建设、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为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北京技术市场流向分析

2.1流向北京本地的科技成果非常多,其中中关村是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流向北京市的技术成果交易达到了占总量的40%,这说明,技术市场交易中本地企业是重要的主角。而在这一成果的交易中,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最为活跃。

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北京技术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 544项,合同成交额128.83亿元,约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一半,高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技术卖方合同额的总和。2003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30.65亿元,约占成交总金额的50%,成为北京技术交易的主流。其中,信息技术居首位,成交额为98.93亿元,占高新技术领域成交额的75.72%。新材料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幅度高居各领域之首。成交额2.97亿元,同比增长76.79%。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技术交易,是近年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的一个热点。2003年,合同成交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57.68%。能源及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3.37%,占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的12.87%。

这一事实说明,北京仍然是技术交易中为最为活跃的地区,而中关村在北京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核心角色仍然没有改变。

2.2北京技术流向的地区差异

北京的技术流向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但是主要以以下几个区域为主,这些地区的差异反映了这样一个特点:地理接近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购买北京科技成果的主要因素。

(1)环渤海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山西省、山东省、天津市)。这是一个环绕北京的地区,由于地理的接近性,这些地区的企业会因此较熟悉北京高校和研究所的成果,从而会倾向购买。

“十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由2001年的4 034项增加到2005年的6 246项,增长54.83%;成交额由2001年的28.4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3.22亿元,增长1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26.71%。“十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共吸纳北京技术共25 310项;成交额218.67亿元,占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31.66%。其中,山东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三位,共吸纳技术合同6 359项,成交额47.11亿元。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位居全国第四、五、八和第九位。环渤海地区吸纳北京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由于北京地处环渤海地区,这种地理接近性使周边的省份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接触北京的技术部门。但是,地理接近性不是唯一的因素。河北、天津离北京最近,但是山东是北京最重要的技术买家。

(2)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这一地区离北京很远。但由于当地经济的活跃,企业家重视通过科技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因此,这一地区在北京的科技成果购买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省市看,广东已经成为全国购买北京科技成果最多的地区。

“十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由2001年的1 060项增长到2005年的1 977项,增长86.51%;成交额由2001年的7.1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6.09亿元,增长2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38.45%。“十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吸纳北京技术7 707项;成交额84.63亿元,占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2.25%。其中,广东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一位,共成交技术合同7 431项,成交额67.29亿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吸纳北京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这一带也因为经济的活跃在北京市场中起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由2001年的2234项增长到2005年的3 781项,增长69.25%;成交额由2001年的17.0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7.65亿元,增长1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2%。“十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吸纳北京技术合同15 143项;成交额142.65亿元,占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比重为20.65%。其中,上海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二位,共成交技术合同5 660项,成交额66.13亿元。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七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吸纳北京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及生产工艺和设备领域。

(4)西部地区(云南省、四川省、陕西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由2557项增长到4 544项,增长77.71%;成交额17.86亿元增长到54.84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32.37%。“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共吸纳北京技术17 295项;成交额156.36亿元,占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2.64%。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共吸纳技术2091项;成交额28.20亿元,按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排名第九位。四川省共吸纳技术3284项;成交额27.0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吸纳北京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

(5)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十五”期间东北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由1520项增长到2055项,增长35.20%;成交额由10.56亿元增长到18.87亿元,增长78.69%,年平均增长速度15.62%。“十五”期间,东北地区共吸纳北京技术8 950项;成交额达71.11亿元,占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0.29%。其中,辽宁省共吸纳技术4 703项;成交额40.51亿元,按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排名第5位。东北地区吸纳北京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将吸纳北京技术较多的区域情况汇总可以看出,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北、西部地区五大区域中,位处东南沿海地区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吸纳技术的能力是比较强的,而西部地区吸纳技术的能力则比较弱。各区域吸纳北京技术情况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北京的技术成果大至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周边邻近地区以及科技创新资源短缺的西部地区。从图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对北京技术的吸纳能力最强,突出表现在广东、上海等地区,周边的环渤海区域、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吸纳能力最弱。

2.3北京技术流向的企业差异

从北京市技术市场的买方类别来看(如图4、表3所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一直处于较高比重,是北京技术市场的最大贡献者。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三资及外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集体、私营、个体及其他都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三资及外资企业,从1999年所占比重的0.1%增加到2004年的1.79%,仅六年时间就增长了十几倍,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现出较大增长,增长了两倍还多,个体私营企业等机构也从1999年的4.46%增长到2004年的5.72%,上升了28%。而国有企业一直作为北京技术的主要买方,但处于平缓的下降趋势,六年下降了16%,平均每年下降近三个百分点,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及贸易机构所占比重也都有所下降。这说明北京技术市场的买方国有企业有很大的贡献,但是非国有企业是技术买方的最大贡献者,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企业的作用在逐步加大,外资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提高。

图4 1999-2004年北京技术买方类别占比情况图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相关数据整理。

那么,对于不同地区的各类企业对北京技术的吸纳情况又如何呢?我们选取2004年北京周边区域、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11个省市以北京市技术市场的吸纳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如图5、6、7、8、9、10、11所示,2004年吸纳北京技术的国有企业中天津、河北、山西等北京周边区域的国有企业占大多数。也就是说,在北京的周边地区,国有企业是主要的技术买家。而在集体、私营个体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三资及外资企业中,沪苏浙、广东、山东等沿海区域则占有绝大多数,尤其表现在三资及外资企业中,几乎吸纳北京技术的所有三资企业都集中在沪苏浙以及广东等区域,四川等区域的三资企业吸纳北京的技术金额几乎为零。

图5北京技术合同国有企业购买情况

图6北京技术合同集全、私营、个体及其他购买情况

图7北京技术合同有限责任公司购买情况

图8北京技术合同有股份限公司购买情况

图9北京技术合同三资及外资企业购买情况

图10北京技术合同科研机构购买情况

可以看出,北京技术市场买方在北京周边区域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及贸易机构等机构类型,而沿海区域吸纳北京技术的各类买方机构都较为活跃,西部区域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等机构。吸纳北京技术的三资企业几乎都是沿海发达区域。

图11 北京技术合同管理部门、贸易机构购买情况

我们因此可以得出,国有企业是周边区域对北京技术市场的主要贡献者,而沿海等发达区域,各类企业、外资以及科研机构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而活跃起来,对于西部等区域,仍然以国有企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传统的市场买方机构作为吸纳北京技术的主体。

2.4北京技术流向的省际差异

“十五”期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前10位的省市、自治区依次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山西省、天津市、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图12为1999至2004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比例前11名省市、自治区的情况。

图12 1999至2004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例前11名省市情况

从1999年至2004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比例前11名省市的情况来看,北京周边区域(环渤海区域)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幅度,尤其表现在河北省、天津市等距离北京最近区域,河北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1999年的13.9%下降到2004年的2.29%,如表4所示,下降幅度高达83.5%;天津市与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1999年的2.39%下降到2004年的1.65%,下降了30余个百分点。而沿海发达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与日俱增。如广东省吸纳北京技术成交金额的比重从1999年的4.72%提高到2004年的5.22%,稳居第一位,上海市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1999年的2.63%提升到2003年的8.01%,所占比重翻了两倍之多。

2.5技术流向差异的成因分析

首先,根据技术转移梯度最小率,各地区的技术交易活跃程度是影响其吸纳技术能力的因素之一。一个地区的技术市场的繁荣程度,技术各方的活跃程度直接表现出一个区域的技术吸纳能力。这一点是根据技术转移规律中技术梯度越低越容易实现转移的规律所表现出的。从流向的省市看,北京的技术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吸纳北京技术的能力就越强。从2000-2004年,在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前10位的省市中,经济发达省市位置显著。从2005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排名第一,上海、广东分别列为第2、3名,如表5所示,活跃的技术市场使得相差越小的区域越容易承接技术转化,可以看出东部一些沿海区域的技术市场活跃程度最高,而西部区域技术市场最为冷清,经济发达地区对北京技术的吸纳能力也就越强,而西部区域明显较弱。

其次,地域接近性也是技术转移的一个因素之一。北京作为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之一,在这一跨行政区域的体系中以其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成为技术创新极轴,在对周边区域的吸收与辐射中形成技术扩散以促进创新。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成为环渤海地区吸纳北京技术成果的一大优势。由于与北京毗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环渤海区域对北京技术的吸纳能力仍然很强,受北京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一直位居前列,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这些区域对北京技术的吸纳及消化吸收能力又远不及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环渤海地区的技术需求领域突出集中在电子与信息技术、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等高科技产业以及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对于个别省份的资源与产业情况不同,侧重领域也有所区别。如山东的制造业优势使其侧重先进制造技术,而山西的能源禀赋使其侧重于先进能源技术。此外,北京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强势也使其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大为增强,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省,作为京津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源,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交易合作也有所加深。可见,地理因素是环渤海区域成为北京技术扩散流向主要区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随着企业成为技术市场的主要力量,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的区域对技术的吸引能力也就越强。2005年技术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签订技术合同92 170项,较上年增长3.1%,输出技术交易额为918.96亿,较上年增长21.85%,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比例由上年的56%增加到59%。在技术交易活动中,企业仍是最大的买方,购买技术成交金额为1 171.34亿元,较上年增长16.36%,占总成交金额的76%。可以看出,企业对技术商品的转移有很大的引力,那么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越活跃的地区对技术的吸引能力也就越强。根据2005-2006年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的企业创新能力分别位居前5名[1],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环渤海区域相对较弱,西部区域最弱,这就使得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对北京的技术吸引力最强。环渤海次之,西部最弱。

第四,科技创新资源短缺的西部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使得北京技术对西部地区的扩散逐年递增。从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使得西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科技创新资源的严重缺乏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西部区域的强大需求力使得吸纳北京的技术合同平稳增长。十五期间,吸纳北京技术由2557项增长到4544项,增长77.71%;成交额17.86亿元增长到54.84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32.37%。

第五,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等因素也是影响区域间技术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现为政府对区域产学研合作的导向性。例如,北京与内蒙古之间建立了全面促进京蒙两地的科研机构,高科技人才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一批以北京为中心,以内蒙古为辐射地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地。如建立了位于中关村的京蒙高科技孵化器,并建设了很多个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远程教育网等广泛的科技合作,使得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技术依存度也不断增强,技术合同的成交额连续5年以两位数以上的数字增长。“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吸纳北京技术由2001年的261项增长到2005年的711项,增长1倍多;成交额由2001年的1.8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61亿元,增长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71.61%。到2005年全区共签定的技术合同已经达到了2500多项,合同成交额达到31亿元,其中吸纳北京市的技术711项,成交额15亿元之多。占到了内蒙古技术交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占北京市输出技术总额的3.2%。成为了北京市输出技术的第三大省区;北京与四川省之间科技合作的签订也使得四川省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四川省吸纳北京技术由2001年的494项增长到2005年的809项,增长63.77%;成交额由2001年的2.8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55亿元,增长1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27.36%。可见,在区域间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在技术市场交易的流向中表现也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因素、科技创新资源的情况等都是影响区域间的技术交易活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技术市场活跃程度的大小直接决定技术转移梯度的大小,技术商品的转移遵从技术转移梯度最小律;根据技术转移引力最大律,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活跃程度越高的地区对技术转移的吸纳能力也就越强;地理的毗邻性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天然的便捷性;资源的强势需求也是技术转移流向的趋势之一;此外,在区域间的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引导作用也极其重要。

标签:;  ;  ;  ;  ;  ;  ;  ;  

中国北京科技成果扩散模型--以技术市场为视角_成交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