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大力的推进,许多建筑工程疯狂涌现。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使得他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土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要确保土建施工的质量,就得加强现场管理。对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目前土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
目前,由于自然条件、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包括建筑材料质量差、施工程序不合理、资源浪费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导致工程建设不能如期的完工,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一、土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检测不仔细
建筑材料是组成建筑结构构件的基本单位,直接关乎到土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建筑材料的性能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水泥石会出现抗干缩能力差、抗冻性能差、易起粉以及抗腐蚀能力不强等问题;水泥中如果碱含量过高,会与骨料中存在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现象。还有,集料的粒径和级配、骨料的活性以及材料的配合比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但是,管理人员没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进场的材料没有作好认真的检测,对材料的使用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二)施工工艺不合理
我国部分地区广泛的分布着膨胀土、软粘土、充填土等劣质土层,为建筑地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地基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受到土质变形、渗透性、压缩性、颗粒成分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并且,一些劣质土层在自身重力和外部荷载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安全性[2]。施工工艺不合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返工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程。
(三)大量资源被浪费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肆意堆放,没有很好的善后处理和回收利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美化,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建筑废弃物会侵蚀地面,影响土壤的质量,导致土地无法进行利用;建筑废弃物被雨水冲刷以后,一些有害物质融入到地下水源,污染水环境等。
其次,由于工程建设较复杂、工序较多,许多工序都是同步进行的,管理人员对现场的人员和物质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分配,导致许多资源闲置或者浪费,既增加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损耗,又延误了工程的施工周期。
二、土建施工管理的改善策略
(一)材料质量控制
1、材料在进场前的管理
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测,包括原材料的成分、相互化学反应、掺入比等,要确保建筑材料的高质量、高品质,才能符合建筑结构对硬度、刚度、承载力的需求[3]。
2、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材料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掌握物资在进入安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每月向业主提供一份施工用、备料情况报告。如果发现有缺损、不配套等现象时,应在当日及时做好统计记录,报告给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
(二)施工工艺规范化
为了保证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要针对不同特性的地层土质,采用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振冲法、挤密桩、旋喷注浆桩、注浆法和夯实法。采取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上的要求和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建筑地基土层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且配合先进的手段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堵水性、防水性,综合的增强了建筑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4]。
而且,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的准则,依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如果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管理人员、设计部分以及业主反映,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三)合理利用资源
在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所有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专家人员经过不断探讨与创新,发现可以利用建筑渣土作为地基填料,不仅解决了建筑填料的来源问题,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渣土经过技术加工处理后拥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性,而且来源广泛,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是建筑填料比较好的选择。针对地基建设材料的高要求,可以掺入水泥、水泥粉煤灰或石灰粉煤灰进行综合改性,加强建筑渣土的强度和水渗透性,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5]。
(四)进行目标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并且使整个施工项目在预期中完成,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模式,即目标管理[6]。目标管理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项目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施工中变动的因素太多,例如天气、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多道程序开工,造成人员协调不当、进程无法控制的问题。
其实施的具体流程如下:
(1)确定目标是什么。在一个项目活动中,会有许多要实现的目的,所以需要识别出这个项目的核心目标。如果,确认的目标出现多个时,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根据确认目标的性质,找出其中刚性的,也就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延误的目标。
(2)定义目标内容。在确定了目标是什么以后,就要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义,也就是确定目标的深度和宽度,对目标进行可衡量、可检查的描述。准确定义目标的可衡量标准,让目标落到实处,才能合理的安排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3)对目标进行分解。由于施工周期比较紧迫,而施工的程序多且复杂,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每一道程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就需要将整体方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主次程度划分成不同的子目标。同时,子目标也要进行具体的定义,对其中的主体、工作期限和资源设备等都要编制详细的计划。
(4)进行目标调整。如果项目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失控,则要频繁的进行检查。如果,项目进展的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其他问题,则可以降低检查的频率。计划出现了偏差,就要对下一个目标及时的进行调整,把偏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保证项目工程的统筹发展是可控的状态。
(5)目标验收。在工程项目的每一道程序完成后,就要对其进行核查和验收,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则要立即进行整改。上一道程序没有通过验收,则不能进行进一道程序。
三、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经济效益。提高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能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综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董滔.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1468-1468.
[2]马国安.浅析加强土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580-580.
[3]薛峰.土建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596-597.
[4]李建新.浅谈提高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5]巫国樑.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
[6]王学龙.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效率提升的策略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4):329-329.
论文作者:周雅彬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土建论文; 地基论文; 目标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