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的存在及变化对于摄影画面的影响论文_董媛媛

浅谈光的存在及变化对于摄影画面的影响论文_董媛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620)

由于地球自转的客观存,在我们每一天都有经历日出日落,因此在这一天24小时之中,光线是在无时无刻的发生着变化的,而在这每时每刻,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日出之前,我们身边的一切几乎都被黑暗笼罩,此时的光线为冷光,没有阴影,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颜色。一直到日出之前,画面的色调一直都是平的,在这种条件下,很难进行拍摄。

而当太阳升起之后,光线的变化是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大多数的摄影者都会把日出当作一天之中最理想大拍摄时间之一,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太阳照射角度低,光线必须要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才可以照到地面,因此,这时的太阳的色温比整天其它时间都要暖,阴影处出现蓝色调,长长的阴影能够强调出主体的形状和纹理但是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阴影部分也开始逐渐变暖。

到了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越来越高,色彩的反差也开始变大,画面主体的立体感开始变强,然而由于这时候的阳光太强烈,导致光线太硬,此时并不适合拍照,因为拍出来的主体的阴影部分太多,导致画面太硬。

下午时分,随着太阳的逐渐下落,光线的色调又开始回归暖色。下午,被摄物体的影子会变得更长使得主体表面的质感增强,被摄主体的越来越多的细节将会得到展现,这也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拍摄时机。

到了黄昏和傍晚,日落之后天空之中依旧会出现许多的光,这些光是来自于云彩的反射,和日出一样,日落时的光也一样是暖色调,当太阳落山时,由于光线十分柔和,反差和阴影处于最小低状态。这时候进行拍摄,所呈现出的将是颜色非常丰富以及艳丽的,这时候拍摄出来的画面主体与背景天空的融合将是非常完美的组合。

到了夜晚,太阳完全落下之后,城市之中的人工光以及天空中的光将会共同照亮世界。这时候对光的反差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必须调高感光度,使用三脚架进行长时间的曝光,才能拍出优质的照片。

季节的变化对于光线以及画面的影响

一年四季,不一样的季节给予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是枝繁叶茂,绿意盈盈,秋天是硕果累累,橙黄橘绿,冬天是白雪皑皑,冷冷清清。四季的变化使得万物都随之而改变。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四季的更替,使得我们的拍摄对象也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在用光的角度来说,阳光在四季里照射的角度以及强度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拍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色调和质感也是不一样的。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之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然光线进行拍摄,因此在表现不同季节时景色时,就需要牢牢地把握住每个季节的光线特征。

春天,是一年之中的开始,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白天的时间开始增加,自然界也开始随之复苏。春天带来了更好的天气和更长的拍摄时间。由于日出时间比冬季早,直到下午很晚的时候,太阳仍然没有落山。较低的太阳照射角度会导致拍摄主体的阴影变长,主体的纹理和形状也会更加鲜明。

在夏天,由于太阳光照过于强烈,可能是一年四季之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拍摄的季节。但是依旧会有很多摄影师选择在夏天进行拍摄,因为夏天的白昼时间最长,对于一般拍摄者来说,夏季就是一年四季当中可以拍摄的白天美景时间最长的一个季节,从早晨四五点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都可以进行拍摄。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日出时的光线强烈而温暖。到了清晨,清澈的蓝天可以提供明媚的光线,给照片一种强烈的现场感。然而,夏季中午的阳光不但刺眼而且单调,会产生浓重的阴影,破坏整体构图的美感。所以在夏季一天之中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日出和清晨,还有傍晚以及日落时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于摄影来说,也是一年之中色彩最为多彩的季节,这些色彩可以通过我们的拍摄转变为最具特色的照片,将美景融入照片之中,给照片注入无限的活力。秋天的拍摄时间和春天差不多,与夏季相比,日出的时间推迟了,而日落的时间提前了太阳不会完全升到头顶,这对于拍摄风景来说是十分理想的一种状态,在秋季,上午和下午是最适合拍摄的,能够使拍摄主体的纹理结构展现的淋漓精致,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在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国低,使得光线显得特别干净,由于大地因缺乏绿叶而显得萧瑟,这一切都让拍摄者不得不去用光线来强调设计元素,如线条,图形,纹理,颜色等。冰雪是冬季最重要大特征,通过光线运用能够展现剔透的的冰雪,加强人们对于冰雪的感受。在冬季,色彩开始变的暗淡,通过光线表现柔和的阴影暗部比饱和的色彩更加显得重要,这种效果会让照片产生一种微妙的气氛。冬夜白天短,日落时间也是一年之中最早的,不过在白天也能够拍出很好的照片,这一切要归功于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从而带来了长长的阴影,从而使的画面的主体显得充满着立体感以及形式感,给观者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天气的变化对于光线以及画面的影响

天可以说是光照最为强烈的气候条件,对于非摄影爱好者来说,晴天是一个好天气,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晴天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天气,由于晴天的太阳光照多为直射,因此在拍摄时阴影极为刺眼,对比度也十分明显。在晴天,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清晨以及傍晚,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光线较为柔和,对于画面主体的造型以及结构的展现上也最为合适。

阴天时的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柔光箱,把非常均匀的光线,投射到下面的世界之中,能够产生较低的反差,使画面能够均匀对受光,准确的记录画面的颜色,以及细节。然而事物都是有着两面性,阴天的天空像清澈的蓝天一样,缺乏观者的兴趣点,阴天时的天空没有细节,显得非常乏味,还会转移人们对于主体的注意力,因此在阴天进行拍摄时,只有减少天空在画面中的比例来增加画面的兴趣点。

多云的天气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天气风格,因为在多云的气候条件下之时,天空中的云层会较厚,穿过云层的光线会显得格外多彩。云彩如同白纱一样,可以阻挡太阳光的直射,创造出对于摄影这来说极为合适的柔光。

下雨天之时,由于光线的缺乏导致我们周围的景物会变的很暗,对于我们所想拍摄的画面主体来说也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因此,雨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拍摄条件。不过,雨天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雨天的环境之下,如果将一些细节的把握掌控的好,也是能够拍摄出一些极具诗意的照片。

雾霾天气条件之下,也能有一些好的照片的出现。大气中出现雾霾之时,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会形成朦胧的漫射光线,而且比普通的云彩遮挡时的光照强度更佳低,景物的色彩也会变得更加的柔和,使的画面构图的主次更加分明,更加简练。使的画面能够产生一种极具诗意的画面。

结论

摄影创作使用的工具是照相机,而照相机是利用镜头的光学性能,把镜头视野之内的景物,不分巨细和完全如实地记录下来。所以,照片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性。摄影艺术并不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可以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等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摄影是靠光学镜头和感光材料而产生影像,没有光也就没有摄影这一门艺术诞生的可能。自然界所存在的物体及所包涵的内在精神的展现都是是靠光和影的对比产生的,达.芬奇在他的美学理论上说过:“没有光和影,任何物质都不能被觉察,一切不透明物体都被阴影和光包裹着物体的表面。

论文作者:董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光的存在及变化对于摄影画面的影响论文_董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