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第七小学 2366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师 精准扶差 教育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教育的伟大梦想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创建优质学校。习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作为教育人,我们思考最多的应该是:教师如何“精准扶差”?
一个学生上课捣乱,把班主任绊倒,班主任大发脾气,问他:为什么天天捣乱?他说因为爸妈离婚,见不到妈妈,看到老师生气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妈妈。多可怜的孩子!孩子往往许多调皮的做法来自一个淳朴的理由,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指责打掉的不是学生的缺点,往往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好老师常常把麻烦酿成快乐、把错误生成智慧。教师素质不同,理念不同,思路不同,人生哲学不同,教育效果也大有不同。不可否认,有些家庭确实出了问题,孩子已被家长培养成了畸形,学校很难矫正,这样的学生更应该正确对待。史铁生说:一个人很笨,就该怨他自己吗?他可能是兄妹几个中父母最不喜欢的一个,可能是常受老师斥责、同学嘲笑的一个,他自卑,他委屈,饱受冷落和轻蔑……导致这一切的后果要他自己负责吗?有时是社会的错、家庭的错,怎能让他一人承担?不少孩子的差与他的家庭有关。如果孩子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耳聋,与外界接触少,孩子得到外界的信息少,理解及接受能力就差。
无论哪种情况老师都不要埋怨,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学习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医生从来不埋怨病人家属:你怎么又让他得病了?屡次三番告诉你,你就是不听。哪怕是遗传病,医生也总是想办法对症下药,而不是让家属过来严肃地告诉他:你的家族出了问题,你这几代人都要玩完啦。
有人问肥头大耳的菩萨:为什么总是低眉而不抬头平视?菩萨说:我注视着脚下的每一个人,我不敢与众生对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来拯救这些众生的,责任更大!
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好奇心很强,过一段时间变得特别听话、乖巧、少语、胆小,这是为什么?不少孩子在低年级学习很顺利,到高年级变笨了,感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又是为什么?其实,每个人从生下来都是学习的高手,三翻、六坐、七爬叉、九个月就会叫“哒哒”,自己学哭、自己学笑……一周岁左右发现自己还有走路的“天份”,于是开始下地走路……这一切自学成果,是世界上无论哪一个科学家都无法比拟的,以至于后来大人不让干这、不许干那,才没有了自学的冲动。一个孩子可能两年、三年……什么都不行,但终有一天能行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孩子课堂上思维迟钝,我们可以把他带到大自然里,观察许多有趣的事物,从他的讲述里,你会听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老师不要把计算几道题和背几句古诗作为衡量孩子智慧的标志,更不要以为孩子坐在课桌前越久就会变得越聪明,换一个跑道说不定他就是第一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缺少爱,而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但不少老师不知道这一点,常常说现在孩子作“精”,这样的老师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这样的老师需要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生需求、研究学生家庭情况、研究学生自尊心。有了研究就有了教育的智慧,研究“好了”教育就有效。有的老师课前只研究教材如何教,头脑里没有出现聪明的学生或理解力很差的学生如何想象。教学不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虽然老师有时也给学生一推沙子、石子、砖块,但并没有赋予他独立砌一座大楼的权利,让学生年复一年地做一个旁观者,时间久了头脑越来越不机灵,学习越来越艰难。
孩子的心是玻璃心,易碎、易折、易摧。从孩子小时候就要精准扶持,不要等孩子心灰意冷了再扶持,更不要边往伤疤上撒盐边苦口婆心地扶持。差生不是畸形的怪胎,而是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差生积极、向善、乐观、乐于助人的细胞,找准兴奋点,激活他。要给他充分的阳光和肥料,用我们积累的生命的汁液浇灌他的根,要相信是花朵迟早要绽放的。你说你很爱孩子,但班内的孩子感觉不到你的爱,甚至感觉接受你的爱是遭罪,说明你的爱还不是真爱。你要真正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利益、幸福,让孩子充分信任你。要勇于直面教育的问题,敢于“刮骨疗毒,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教育是精神活,不是你能不能教好,而是你想不想教好,只要你拿出春节回家过年买火车票的精神,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教育是个情感活,只有“情投”才能“意合”,教师必须让学生一见钟情,将“爱情”与学生进行到底;教育是个良心活,人生只有一次,教育不能重来,每个孩子是班里的几十分之一,却是父母的100%,耽误不得。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朵云,不分贵贱,不分高低。当你经过他心灵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要揉碎别人那朵云。教育无盲区,需要深呼吸;班里有差生,需要精准扶。
参考文献
[1]《教师智慧从哪儿来》。
[2]《苏霍姆林斯基》。
论文作者:韩金明 陈克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精准论文; 智慧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