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李丽莎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李丽莎

(四川省南部县第四小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且深入的了解新课改推行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以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为例分析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实现小学生朗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培养与塑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问题;有效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是具有朗读理解以及表达交流等各种基本能力。通过朗读获取的知识与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身边事物、认知世界与社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直接途径。”以此能够看出,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认识事物、善于理解,通过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与思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整体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素养是通过朗读能力来体现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是由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决定的,若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就要针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进行专项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

1.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

小学语文教学深受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影响,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惯于倚重教材讲解教学,一味延续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朗读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并没有认真履行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教学新要求,以至于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情感、朗读思维都得不到有效提高。部分学校为小学生安排了每周两节的朗读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是利用这两节课的时间讲解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朗读训练机会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通过朗读来体现的。所以,教师应注重新课改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目标与新模式,注重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与朗读教学,将朗读与语文基础知识相结合。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朗读教学,就会出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情感不明朗、思维不清晰等问题,以致于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

2.多数教师采用的朗读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秉承的教学方式是“探究、合作及自主”,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多数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缺失自主、独立探究的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忙于解决教师布置的课堂问题,无暇顾及课堂学习的合作与参与。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为理由,担心小学生对朗读文章的理解有偏差,从而进行朗读材料的彻底分析与讲解,这样会从本质上磨灭小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注重朗读层次性

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过程中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保证朗读教学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朗读内容可以由少到多的安排给小学生,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为主,制定科学合理的朗读教学方法,在训练小学生朗读能力时以由少到多的层次性设计来帮助学生适应朗读节奏,进而引导小学生学习并掌握朗读内容,以此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朗读合作学习

剖析小学阶段学生整体特征,能够发现合作学习是非常适合小学生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教师在朗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朗读资料,由小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自行分配朗读材料及朗读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性。

3.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的教学习惯,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掌握了很多技巧,也有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朗读方向,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人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视角分析问题,换位思考,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能够打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学情境,使语文朗读课堂能够活力四射,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不懂的部分,能够进行及时的解答与帮助。

4.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都受教师教的影响,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对于朗读的理解也是一样,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反复地读,如果老师不重视朗读,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他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模仿力,老师范读,表演读,引读,学生都会特别关注和在意,这种关注将会贯穿他学习的始终,所以,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得朗读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5.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朗读教学是一种情绪指引下的学习,所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特别重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给了孩子无限的动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有朗读的欲望和表现的热情。齐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朗读参与率,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指名读,个别读可以检验个体的朗读效果,也可以给予部分学生表现的机会,能够最大程度地刺激孩子的表现欲。

笔者在观摩教学实例《我的家乡》一课时,老师播放了温婉宁静的音乐,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那份宁静的美,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模仿朗读,调动了孩子朗读的热情和激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要恰当、充分地使用朗读手段,让学生的朗读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新颖.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有效教学探微.语文天地 2017.33

[2]李爱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

论文作者:李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_李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