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论文_郑博,王少杰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论文_郑博,王少杰

陕西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崔木煤矿 陕西省 721500

摘要:当前形势下科技采矿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人才是适应目前采矿行业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总之,实践平台建设以来,学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使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培养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中普遍形成了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新风气,初步形成采矿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优化

1.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采矿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与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一个体系、四个层次、三个平台”为特征的较为完善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学习状况和实践教学时间、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以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平台为空间维度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行业服务宗旨,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围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管理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提供创新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挖掘,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服务矿业、行业为特色,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本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压测试等课程。实验开设内容有:采煤工艺、采区巷道布置、井田开拓方式和井底车场等;单体液压支柱工作特性、相似材料的配比和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演示实验;岩石物理力学测试和锚杆支护质量综合检测等;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演示等。实验依据的平台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2矿山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最近几年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一大批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加之煤矿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一些矿井考虑生产任务和安全因素不支持学生下井实习,更主要的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各种实习是通过带队老师与矿井领导建立的私人关系才联系的实习矿井,因此,建立在私人关系基础上的实习方式,考虑到井下实习过程的风险承担问题,使得实习环节不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

3.3创新型、综合型实践课程少

从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来看,主要为验证型及演示性实验,没有综合型实验课。验证型与演示型实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糅合,实验重现了理论解释的现象,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理论以及实物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的思考。综合型实验综合了相关的知识点,加强了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但从现有阶段来看,大多数院校的综合型实验无法做到这一点,往往把验证型与演示型实验进行简单叠加或部分修改从而归类为综合型实验,并没有实现综合型实验的功能,也阻碍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限制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4课时设置不合理,实验经费不足

实验课学时少、经费不足是每个学校的常见现象,以“矿山岩体力学”课程实验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试为验证型实验,由于本课程采用合班上课,80人至少需要进行8组实验,每组10人,实验过程需消耗3个标准岩样,每组实验从准备到结束需要2.5个小时,8组实验需要进行20个小时,同时要消耗至少24个标准岩样。然而课程只给定了2个课时及有限的实验经费。这与实际严重脱节,致使实验过程中,80人共同观看了老师的表演。实验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经费预算少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质量。

4.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措施

4.1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环节,也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工程测试中心。在讲解矿产资源分类、分布的实验教学中,以地质标本实验室为基础,设置认知矿石标本、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物形象结合。通过矿体三模型和采矿方法实物图,使学生了解不同赋存条件矿物的开采方法,在进行对比分析矿床开采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各种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与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置虚拟矿床开采中心和数字矿山实验室开放日,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当中,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等都是采矿专业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都是独立设置并且分散讲授的,就容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知识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由于学生们对于各个部分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的掌握,导致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因此,就针对这一问题来说,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的体系化改革。把采矿工艺与采矿方法作为主线,并将与储量评价方法和矿岩性质等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井巷掘进和凿岩爆破等专业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并以此来建立起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让各个方面的知识之间能够有一个有机的联系。

5.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注重能力、个性及创新意识,形成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三维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了教学、科研、企业三方面的资源,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保障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和实践教学平台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实践证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实践和创性能力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建设,这也是我们今后还需努力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何应林.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金贵. 浅谈采矿工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科技与企业,2014,(16):4. [2017-08-18]. DOI:10.13751/j.cnki.kjyqy.2014.16.011

[3]李健,艾德春,魏中举. 地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及探讨[J]. 才智,2014,(22):7+9. [2017-08-18].

[4]陈静,郭惟嘉,杨永杰,辛嵩,刘音. 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66-167. [2017-08-18].

论文作者:郑博,王少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论文_郑博,王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