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转型与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滨水地区的价值日益凸显,滨水地区规划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划类型。文章以宁波三江六岸为例,探讨滨水地区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提出“分段、分层、分点以及分期”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即分段塑造滨水功能、分层制定要素控制、分点进行设计引导和分期实施操作计划。通过滨水地区这一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增强滨水地区规划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进而改善滨水地区功能与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转型。
关键词:滨水地区;规划方法;控制体系;分段;分层;分点;分期
人类文明起源于河流,“逐水草而居”一直是城市选址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河流与城市关系的纵向梳理可以看出,河流与城市的关系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人类逐水而迁、傍水而居,后来逐渐形成城市与水相互交融、共存共生的形态关系。工业革命以后,国际间大量贸易来往及工业的发展,导致了滨水地区逐渐被工业用地、货运码头侵占;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兴起,城市内部街道成为商业及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滨水地区活力逐步丧失。随着全球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居民公共生活、景观游憩的价值得到回归,滨水地区的发展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转型、城市开发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控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规划类型。
1、滨水地区概念的界定
在《水上城市城市中心第二届国际会议》(威尼斯,1991年)上,荷兰Delft大学Tzonis教授将水与城市的关系归纳为城在水上,城在水边,水在城中三种形式。其中,“城在水上”这类城市水网密布,城市空间与水系交融在一起,处处是临水空间,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苏州等;“城在水边”这类城市依水而建,这种水体往往是大水体,难以跨越,如多伦多、纽约等;本文将重点探讨 “水在城中”,这类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段,在空间上包括滨水道路以内的直接滨水地区以及滨江道路以外1-2个街区的空间,此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滨水地区传统规划类型的局限性
以往整个城市尺度的滨水地区规划类型集中在景观规划、系统规划与节点规划等传统规划类型上,但是这些规划往往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例如缺乏整体思维,滨水地区与城市空间协调不足;缺乏实施抓手,无法保证滨水地区规划的可实施性;缺乏亮点指引,滨水地区的空间预留不足等。
本文将以宁波三江六岸为例,探讨构建滨水地区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分段、分层、分点以及分期”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增强滨水地区规划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进而改善滨水地区功能与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转型。
3、宁波三江六岸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探索
宁波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三江(余姚江、甬江、奉化江)息息相关,三江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承载了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也集中体现了浙东文化的精髓。在城市发展进程当中,城市与三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由相依到背离,再到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发展时期,宁波市政府提出三江必须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公共活动的核心载体。
此次研究的范围为西南至绕城高速、东至入海口的三江沿线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用地,是三江在宁波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段,该区段河流总长度为68公里,滨水区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
表1 江城关系的演变
图1 “三江六岸”滨水区在宁波中心城区位示意
对照宁波市政府对于三江地区提出的发展目标与愿景,目前三江六岸面临着滨水区价值降低、滨水可达性差、公共空间不连续、滨江景观平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何体现宁波滨水地区的价值,使之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公共活动的核心载体,研究从分段重塑滨江功能、分层制定要素控制、分点进行设计引导和分期实施行动计划四个方面构建滨江地区的规划方法与控制体系。
(1)分段重塑滨江功能
宁波的三江地区虽然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但是城市主要功能区沿中山路展开,除了三江口布局了城市的部分商业商务功能外,其余滨江地区被大量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占据。研究提出重新挖掘三江的公共价值,分段重塑滨水空间的公共功能。如何确定各区段的主要功能,研究首先将滨江地区功能与腹地功能耦合,结合城市 “中心区-生活居住区-外围主题板块区”的圈层式空间特征,明确滨江地区不同区段的主导功能,即内圈层的三江口区段承担CBD、RBD的主导功能,中间区段承担滨水生活的主导功能,外围区段结合各板块功能确定文化展示、生态示范、科技示范、水上门户等主导功能。其次以滨江地区串联城市次级中心,并与腹地的城市级功能中心产生互动联系,引导滨江成为城市的公共活力中心。通过分段引导滨江地区功能与活动,使滨江的公共价值得到回归。
图2 “三江六岸”的空间结构示意
(2)分层制定要素控制
研究将滨水地区划分为滨江层与腹地层,两个空间对于滨水地区品质影响作用不同,开发建设的目标也不相同,对应的控制抓手也不相同。滨江层对于滨水地区的形象与品质影响最大,也是市民体验滨水地区的核心重点空间,规划对滨江层的要求更希望能够实现游江、近江、见江、亲水等目标;而对于腹地层则更多要求增加活力、引导人流、分离过境车流等。在控制强度方面,滨江层内以刚性控制为主,腹地层内以弹性引导为主。在此基础上,围绕不同的核心抓手,对于滨水地区公共空间、交通组织、风貌景观以及生态环境四个核心要素进行差异化控制,从而控制引导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
表2 宁波滨水地区公共空间与交通体系规划控制示意
(3)分点进行设计引导
宁波三江六岸共涉及102平方公里范围,仅仅通过全区段的规划控制,难以凸显沿江地区的重点和亮点。因此,此次研究在7个沿江区段上识别出10个重要节点,近期进行空间预控,同时进行详细的设计引导,通过对每个节点的目标定位、空间结构以及项目计划的引导,指引未来建设出最能体现宁波滨水空间特质与形象的亮点地区。
(4)分期实施行动计划
所有的规划控制控制需要落实成分期行动计划,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引城市建设。研究最后将滨江地区的规划控制与设计指引落实为各个区的分期实施项目库,明确各区的行动计划。近期重点关注核心区,塑造滨江地区的亮点;中期重点通过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拉动外围滨江地区的建设,形成外围滨江地区的建设框架;远期通过功能织补与更新,丰富滨江地区的功能内涵,提升滨江地区的品质。通过近中远期的分期行动,落实研究提出的规划控制要求。
4、结语
在滨水地区日益成为城市发展转型、提升城市形象关键举措的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宁波三江六岸为例,探索通过分段重塑滨江功能、分层制定要素控制、分点进行设计引导以及分期实施行动计划,形成滨水地区的规划控制体系,从整个城市中认识滨水地区的功能,识别不同空间的抓手,通过重要节点的规划与预控,保障滨水地区的品质,通过分期实施,有序地推进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钱欣.城市滨水区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 [J].中国园林,2004(11):28-33.
[2]肖礼军.探析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控制[J].建设科技,2016(17):62-65.
[3]陈璐青,林晨薇,程维军.“一江两岸”滨水地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5):73-76.
论文作者:刘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水地论文; 滨江论文; 城市论文; 宁波论文; 功能论文; 空间论文; 地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