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论文_赵焕德,杨焘,符平丰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论文_赵焕德,杨焘,符平丰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阳 550025

摘要:现代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理论的一个研究方向,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管理形式,改善了管理人员对各种资源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与应用,希望给其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做一借鉴。

关键词:现代项目;建设管理;明德学院项目

0.引言

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与方法,以提高现代项目管理水平。现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过程,是由经验型的传统管理转变为科学型的现代管理过程,现代项目管理内容极其广泛。

(1)管理思想现代化:现代项目管理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管理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与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系统理论是现代项目管理思想的哲学与科学基础。

(2)管理组织现代化:依据现代管理组织论,采用开放系统模式,并用科学的法则和制度规范组织行为,确定组织功能与目标,协调组织系统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率。

(3)管理方法与手段现代化:依据现代管理理论,应用数学模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管理经验、管理者的才能和权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现管理过程的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以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项目概况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贵州大学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本科独立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办学协议,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院位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东侧,是“花溪大学城”的组成部分,距离贵阳市中心约20公里,距离贵安新区中心约15公里,距离花溪组团核心区约5公里。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约63.7公顷,由教学区及研发区两大部分组成。学院招生规模15000人,校区总用地净面积约490092平方米,校区总建筑面积约565800平方米,容积率0.92,建筑密度23.19%,绿地率39.56%。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16.3亿元。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与管理目标

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使直接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方,通过合同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的工程项目组织系统,该系统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规范有效地运行,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组织效应,对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将起巨大作用。

2.1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

明德学院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作为建设方代表对学院建设进行管理。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实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有机结合的建设体制,针对学院项目建设实际:

(1)树立两个理念,推行一个合作模式,执行一个方针,探索一个建管方式。两个理念即:1监管理念:与时俱进,科学求实,体现“三明”——开明、聪明、精明。2服务理念: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用于协调参建各方“五位一体”即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地勘的协作关系。一个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一个方针: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工程环保同步进行,投资控制合理适度,关键项目确保工期,设计优化提前深入,质量检测源头如手,激励制约相互作用,诚信守约同舟共济,监理全面职能管理,建设开明协调服务。一个建管方式:“建管结合、无缝过度”的建管方式即指挥部前期负责建设,中期投入使用后兼有基建处职能,后期竣工后无缝过度到学院基建处。建设期间指挥部“抓两头放中心”即主抓设计方案优化和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查,工程实施的中间过程委托监理单位全权组织管理。

(2)建立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按照“高效精干,树状结构,职责分明,宁缺勿滥”的原则组建了指挥部的骨干管理网络,建立了有关管理制度,执行现场的管理职能。

(3)建立完善适用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三检制”即初检、复检、终检,现场监理的质量巡检、见证取样及平行检验,指挥部进行质量跟踪与随机抽检。

(4)建立了实用合理的资源管理体系——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参建各方必须在合同条款允许的前提下确保“人、财、物”资源的投入,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建立了迅速快捷的信息反馈与决策修正体系——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管理信息,必须通过协调例会、专题会、应急报告的途径迅速反馈到监理和指挥部,以便及时做出决策修正。

2.2建设管理目标

指挥部力争把明德学院项目建成为贵安新区大学城“一流工程”、绿色环保的智慧校园,实现按期交付,争获“黄果树杯”。

(1)投资控制目标:原设计工程总投资16.3亿元。通过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管理、设计优化、合理化建议奖等一系列激励与约束机制,至今已节省投资5仟多万元。随着主要优化措施与合理化建议奖励措施的落实,我们力争将投资控制在15亿元以内。

(2)进度控制目标:2014年4月29日,明德学院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贵安新区大学城隆重举行,同年完成了60万方的土石方开挖,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目标。目前已实现了茶店校区顺利搬迁,满足近万师生的入住要求。2019年年底完成学院的所有建设任务。

(3)质量控制目标:严格贯彻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满足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把明德学院项目建成为贵安新区大学城“窗口工程”、争获“黄果树杯”。

(4)安全控制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动态控制与全面控制原则,在工程施工中实现人身伤亡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双零事故”即零伤亡、零重大事故。

(5)环保控制目标:执行国家环保规定,落实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与环保“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绿化学院秀美山川,给师生提供一片绿茵,展现学院绿色灵气,体现学院环保形象。目前学院一、二期绿化工程已完成并发挥效益,三期绿化工程已启动。

3.工程建设情况

在工程建设中,指挥部按照“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的宗旨,健全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加强质量管理措施,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3.1工程投资管理

项目建设伊始,指挥部组织参建各方事前进行反复研讨,寻求经济合理的工期及技术路线,实现了参建各方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协调资源,避免施工干扰,完善施工方案的工作原则。一是利用各方智慧,统一各方思想,优化施工方案。二是通过参建各方出席会议确定目标,加大服务、协调、组织与管理力度。针对学院项目工期紧、结构复杂、地质条件较差等特点,向设计单位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全面推行招投标和实施一系列的设计优化,目前已节省工程投资近5仟多万元。

(1)、学院北组团优化:该组团的设计施工图,负一层剪力墙基础部分采用桩基,其深度均为11.5米。根据现场开挖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经与设计单位的讨论研究,协商同意对该部分桩基基底高程进行调整抬高,减少桩基机械成孔及砼工程量1785m3,。

(2)、学院东组团优化:该组团场地开挖开始之际,现场回填区域已基本回填完成,且学院周边无弃土场,经与设计单位协商,研究决定该区的建筑正负零标高在原设计基础上抬1米,体育场局部分别抬2米与5米,减少了10万m3土石方开挖,避免了土石方外运,实现场内挖填平衡。

(3)、学院食堂基础优化:原设计采用桩基础结合独立基础的形式,根据现场开挖地质情况,结合食堂的地勘报告,与设计单位协商,均按独立基础进行设计施工,节省了孔桩施工的费用,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

3.2工程进度管理

时间就是金钱,工期就是效益。根据学院施工总体进度计划,2015年5月首批学生入住,2017年1月老校区整体搬迁完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十分重视施工方案审查及施工措施的调整优化,通过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优化和抢工措施,实现了关键线路上工期提前2个月:

(1)、合同措施:关键节点工期及里程碑事件在合同里进行相应的条款约定,制定违约责任,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我方原因及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工期滞后,对需赶工的工程施工进行梳理,制定赶工方案,签订赶工补充协议。

(2)组织措施: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夜间施工,采取每天例会制及夜间巡查制。鉴于施工单位管理力量溥弱,要求参建各方对其进行“帮扶式”管理。

(3)技术措施:改善工、器具以提高劳动效率;改变计划中施工逻辑关系,实施流水施工,冬雨季施工采取防雨保温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经济措施:采取按节点目标进行奖惩制,临近春节施工,以报销农民工返乡过节路费及开年红包为激励,鼓励工人晚放假、早开工。

(5)设计优化减少工程量:工程实施前,对学院北组团、东组团、教学区、食堂开挖与基础优化,减少了大量工程量,节约施工时间。

3.3工程质量管理

指挥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自学院开工建设以来,按照把学院建成为贵安新区大学城“窗口工程”、争获“黄果树杯”的目标要求,狠抓质量管理工作。

(1)在各参建单位分别组建质量管理机构后,组建了参建各方共同参加的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明德学院质量管理办法,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工作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学院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中得到不断完善。在指挥部有效组织与协调下,在各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工程建设各方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可喜的工程面貌,已完成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内部及外观质量良好,已实施的项目均通过贵安质检部门的验收。

(3)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工序,设置技术管理的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控制。

(4)加强施工原材料检测与控制,实行见证取样,进行平行检验。组织参建各方严格进行各工序检查与验收,装修工程实行样板引路施工,工程质量执行五方责任主体质量终身制。根据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情况来看,质量良好,无重大质量问题,质量管理处于可控状态。

3.4工程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是项目的管理重点,学院建设用地地形复杂,土石方开挖量大,回填区域又较高,且施工工作面多,学院边建设边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建设与教学安全,采用围挡分期分批施工,针对危害性较大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至今未发生伤亡事故,实现了“双零”目标。

(1)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操作行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火等。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让参建各方了解自身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均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在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掘一切可以发掘的潜力,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3)学院的图书馆深基坑开挖及高支模施工方案采用专家论证制,论证通过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方案修改,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会签后,报监理、建设项目负责审批后实施。

(4)桩基础开挖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机械施工,避免了常规的人工开挖,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

3.5工程环保管理

学院开工建设以来,指挥部就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环保“三同时”,加强环保工作,提出了建“绿色环保”学院的环境保护目标。几年来,建设指挥部主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1)技术环保:在工程建设中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学院项目的山地特点,工程施工会对环境带来如下利影响:高边坡开挖对植被破坏与边坡安全不利,施工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针对此问题,指挥部认真研究并优化了建筑布置和施工方案,减少大量的土石方开挖,从而实现了不破坏就是最好的环保。

(2)环保措施:学院建设在抓技术环保的同时,狠抓措施环保,执行挖填平衡,避免碴土外运,减少对市政道路的污染。要求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占用地和损坏现有的植被,做好现有植被的保护工作。现学院里有三个绿地的山头保留完整,体现建设与自然的和谐。

(3)已实施的环保项目:学院前两期绿化工程项目已完成,结合“多彩贵州·青春绿动——绿色大学城三年行动计划”,学院举办了贵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成功在学院种植了三仟株树苗。引进贵达律师事务所免费在学院进行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学院建设。

4.“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管理

学院“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经过四年的发展,学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建设满足了15000名师生有线接入的校园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该网络进行教学视频点播、广播、教学课件资源下载、教学上网等。学生课后可通过各种终端访问校园网和互联网以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2)学院安防建立了单独的智能化专网。该网络满足各路视频无阻碍集中点观看;满足通过互联网多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无感知调用和查询;支持各类组播协议,满足安防监控的组播数据传输。

(3)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满足全校师生的网络并发承载量。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无线上网,实现各种移动终端对教学资源、校内监控网络资源、互联网资源的访问。通过无线网,学生能在了解校园内部课程安排的同时,了解学校更多的相关信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同时也变向的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提升教学质量。

(4)建立和优化校园网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引进专业的运维团队来提高学校日常信息安全的运维服务能力,保障校园网、应用网网络、各业务系统、用户终端能够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从网络环境、机房环境、业务系统安全以及用户终端等方面,加强学院应用网业务平台以及系统维护的建设;同时通过引入信息安全漏洞动态管理机制,依托于漏洞跟踪,实现漏洞的统计管理、通报下发、修复跟踪、分析统计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

(5)构建一个高效可靠、安全可用,且能够智能管理、灵活调整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整个智慧校园的神经中枢,为上层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和各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源。学院采用超融合架构,实现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具备计算、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实现扩展和管理上的便利。

(6)将学院校区的人、设备、自然和社会各因素之间互通互联,并且它们之间互动的方式更智能化,它们之间的任何互动都有助于促进人、信息系统、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的数据的完美融合,使新校区的运转能够更透彻的感应、衡量和调度;

(7)学院校区的信息化系统要能实现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的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院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社会效应和社会价值;

5.结语

在学院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利用各方智慧,统一各方思想,优化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该工程项目在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学院“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建设,融合实现大学城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大学城校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以及智慧服务的实际进程。目前学院排名已跃居贵州省独立院校第1名,全国排名第71位,同比增长7位,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学院的建设成效密不可分。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积极推进该管理理念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赵焕德•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管理 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贵州工程管理论文集,2006,54~60

[4]赵焕德•合理建议在索风营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决策科学理论与创新,2007,283~388

[5]赵焕德•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建设特点•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文献,2007,837~841

作者简介:

赵焕德(1982—)男,贵州省清镇市人,毕业于贵州大学,本科学历,建筑工程专业。职称:工程师、经济师;执业资格: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国际项目经理(IPMA C级),现任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建设指挥部项目经理,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杨焘(1988—)男,贵州省遵义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贵州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职称:助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二级建造师。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符平丰(1991—)男,贵州省思南县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专业,职称:助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论文作者:赵焕德,杨焘,符平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施与应用论文_赵焕德,杨焘,符平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