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心内科 225003
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分为CRT组和药物治疗组,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的心功能级别、QRS宽度、LAD、LVEF、LVDd、6MWD、EVD、ESV和IVMD进行测量。治疗后6个月再测量一次。结果:CRT组的心功能分级的降低程度、6MWD和IVMD等指标均要优于药物治疗组。两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T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也大为好转,与治疗前指标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有效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疗效更好。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心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率逐渐上升。高血压类心脏疾病的末期病症为心力衰竭,一直以来,心力衰竭尤其是难治类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都是医学研究中的难题。经过医学研究者的探索,发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症状[1-2]。本研究对因高血压类心脏病而导致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高血压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74例。患者年龄为58~74岁,平均年龄为(66.46±12.62)岁,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四点:第一、经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第二,所有患者均已采用了药物治疗法进行了治疗,但是症状并未好转。第三,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左右心室存在不同步现象,不同步现象主要包括三种情况:分别是QRS波顶点到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频谱距离超过40ms,存在左心室运动不同步;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35%,两个心室运动不同步;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时间的差值高于100ms,存在不同步现象。第四,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
1.2方法
具体方法共有六点:第一,在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前,测量其心功能分级。第二,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QRS的宽度和左心室纵向收缩达到顶峰时间的最大差值(Tsmax-min)。第三,进行超声诊断仪检查,记录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末容积(EVD)和收缩末容积(ESV)。第四,利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测量QRS波顶点到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频谱起点间的长度,计算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搜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三腔的心动周期图像。第五,测量患者在六分钟内走路的距离(6MWD)。第六,根据患者意见,从74例患者中选择32例患者为CRT组,进行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植入起搏器。剩余的42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继续进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心力衰竭类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6个月年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重新进行测量。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当P<0.05时,CRT组和药物治疗组之间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T组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比较
治疗后6个月,对CRT组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进行测量。CRT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的指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力衰竭疾病类的药物治疗法已经逐渐完善,但是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尽人意[3]。近年来,医疗成果不断增多,心脏再同步治疗成为医疗工作者较为关注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段。以往研究发现,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并不协调,速度和时间无法同步,导致心脏难以向四周血管供血[4]。其运动不协调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左心室右心室不同步、心室内不同步和房室不同步。用来检测心脏运动同步性和协调性的方式为超声波检查和磁共振检查。超声波检查由于其检查速度快、成本较低,成为主要的心脏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对CRT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针对心脏各个房室运动的不同步,可将CRT起搏器设定最佳AV间隔时间,将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峰值最大化,促使左心室充血时间增长,从而将二尖瓣的反流量缩减到最小,最终使处于舒张阶段的房室可以向心室供血。其次,如果患者存在左心室和右心室运动不同步的情况,通过调整心脏起搏器的数值,可以将心室射血的前一段时间的间隔从手术前的高于于40ms调整为低于40ms,同时也可以将主动脉瓣的速度调整到最大。最后,如果患者存在心室内不同步的情况,可以利用超声检测手术前左心室壁12节段的运动情况,找出收缩达到顶峰时间最长和收缩最慢的部位作为起搏器的电极植入部位,从而使该点尽快收缩,最终使各个室壁运动协调。根据不同的运动不协调现象,将起搏器电极植入不同的部位或者设置不同的数值,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各个部分的运动更加协调,从而有力地供应血液,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5-6]。
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法的基础在于将心室和心房植入电极,根据事先设定的模式进行汽博收缩和舒张,从而使心脏运动协调,及时为周围血管供血。近二十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缓解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7]。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和药物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检查。结果表明,CRT组的心功能分级、6MWD和IVMD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要优于药物治疗组。两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T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也大为好转,与治疗前指标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再同步治疗可以有效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马凌,张卫泽,张玉秀.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06(26):452-454.
[2]戴成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应用进展[J].首都医药,2014,10(12):19-20.
[3]杨玉春,周晓欢,木胡牙提.心脏再同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03(09):194-197.
[4]宁靓,买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05(09):580-582.
[5]李雷阳,李树岩.心脏再同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01(15):103-104.
[6]李云波.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7):150.
[7]杨燕,苗云波,周燕.12例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加自动复律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3(22):319-320.
论文作者:程志乾,李铭辉通讯作者,俞集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难治论文; 疗效论文; 心室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