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彭州611930)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93-01
引言:《论语·子张》有云,“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师承之道,贵在勤思善学。陈X教授曾主编医学著作数十篇,发表核心期刊200多篇,国外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7项之多。曾担任“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陈老为中医学术传承不遗余力,诲人不倦。本人承学于陈老门下数年,幸得陈老真传。无奈本人资质愚钝,有幸习得药方一二,详述如下,不吝赐教。
一、参苓术陈汤
陈老认为,川人脾胃多虚,“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主运化升清,运化水湿,为生痰之源;胃主受纳通降,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并保留一定时间后,必须下降到小肠,泌别清浊,其清者,经脾的运化输布周身,浊者继续下降到大肠,形成糟粕排除到体外。故陈老认为,脾胃之虚,在健脾益气同时需虑化痰除湿。常予健脾益气、除湿化痰、缓急止痛。方用“参苓术陈汤”。
党参30g 茯苓20g 白术30g 陈皮15g
法半夏15g 石菖蒲 30g 泽泻 15g 丹参 30g
酒黄芩15g 延胡索15g 白芍30g 木香15g
砂仁10g 栀子15g 建曲15g 炒麦芽15g
此方为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而成,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砂仁、白术、泽泻、石菖蒲化湿和中,佐陈皮、半夏、黄芩清热化痰,延胡索、白芍、木香行气缓急止痛。陈老常用于胃脘痛、泄泻、鼓胀、胃疡、脾心痛等以脾胃亏虚、脾胃气虚兼夹痰湿等为表现的腹胀、腹痛、腹泻、纳差等的治疗,多皆效佳。
二、虚润通汤
《读医随笔·方药类》[1]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扁鹊心书·便秘》载:?“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薛生白指出:?“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 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脾胃阴阳燥湿相济,若脾湿太过,伤阴,则导致脾运胃纳失常。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故而出现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脾胃失调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
陈老认为便秘者,分虚秘、实秘,皆需增水行舟、润肠通便。便秘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者、妇人产后及老年居多,其多脾胃亏虚,气血损伤,肠燥津枯。大便之通导,如舟行于江中,无水则不行,无力则不行。脾胃亏虚则运化通导无力,肠燥津枯则无水行舟。其中虚秘者,陈老喜健脾益气、行气通腑、润肠通便。方用“虚润通汤”。
炒火麻仁(打碎)30g麸炒枳实15g炒山楂30g白术30g
北柴胡15g炒苍术12g藿香30g姜厚朴18g
大黄(后下)15g燀苦杏仁15g白芍30g醋延胡索15g
炒栀子15g四制香附15g党参30g茯苓30g
此方乃麻子仁丸化裁而得。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栀子、枳实、厚朴、大黄行气通腑,杏仁、火麻仁润肠通便,兼以藿香、茯苓、苍术化湿和中,延胡索、白芍行气缓急止痛。陈老常用于脾虚津枯肠燥表现为的腹胀、便秘的不全性肠梗阻、便秘等的治疗,多皆效佳。
三、胃脘痛
胃溃疡是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炎性坏死性病变,多发于机体应激状态、理化因素的刺激及部分病原菌感染。该病以中医学角度观之,为“胃脘痛”、“痞满”,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陈老认为,维漫通皆因脾阳衰弱,中气不足所致。辩证施治当以温养中气,健脾养胃为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有奇效。
组方: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5g 生姜10g 炙甘草6g 大枣4g。随症加减:清水上涌可加清夏,陈皮,党参,茯苓;胃脘灼痛可加蒲公英;去泛酸可加乌贼骨;吞酸爱腐可加黄连、吴茱萸。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以饮食劳倦致脾胃受伤,胃气阻滞,脾胃失调。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健脾和胃著名方剂即“黄芪建中汤”,其可调节阴阳,攻补兼施。黄芪可益气健脾,生肌敛疮;生姜、大枣可温补脾肾;炙甘草可缓解止痛。诸药调和可益气建中,平症状。随症加减可升药效,平衡阴阳。
四、胁痛
胆囊炎隶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范畴。《灵枢·胀论》有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该病发于胆,伤及肝部,故治疗应以肝胆为重,辅治脾胃。陈老有言,胆胀多发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致肝胆气机不利,湿热淤滞,煎熬胆汁,久则阴阳气血失调而致。古语有言“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治疗当以“通利”为根本。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疏肝利胆,温阳行气等辨证施治,可“通”其表里。故陈老建议,以加味小柴胡汤辩证,可平气止痛,软坚散结,疏肝利胆。
药方:柴胡45g 黄芩30g 半夏30g 党参50g
甘草20g 大枣25g 檀香5g(后入) 百合8g
香附13g 穿山甲5g(研细冲服) 三棱5g
莪术5g 生姜25g(捣汁兑服) 1剂/d,三次分服。
《伤寒论》载,“有柴胡证,但具一证不必具悉”。柴胡可提升少阳之气,疏肝利胆。黄芩可利胆消炎,半夏可开结降气,甘草可调和诸药,姜枣可调和营卫。邪气如少阳可以党参扶正,檀香、百合、莪术、香附、穿山甲止痛散结,疏肝利胆,消炎止痛。方用无不良反应,调和肝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列陈老之方多涉及脾胃及消化科,药用效果理想。本篇药方以主药为记载,实用时以患者身体虚实辨证施治为佳。师承于陈老多年,也习得中医药方、针灸、小儿推拿等诸多本领。日后定勤勉用工,精益求精,不辜负陈老之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赵法新. 中医师承心悟[M].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1.
[2]刘涓, 晏军. 临床研究生中医师承教育中跟师抄方的体会[J]. 中医教育, 2014, 33(5):48-49.
论文作者:杨永宏,陈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脾胃论文; 陈老论文; 党参论文; 白术论文; 健脾论文; 白芍论文; 中医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