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还有多远的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产业论文,还有多远论文,文化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C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 (2003) 02-0063-02
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世界消费的热点,并且已经 发展到足以影响世界产业结构的排序。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CDP总量的18%-20%;在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亿英磅,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 值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诸如农业、通讯及信息 技术等行业。种种迹象显示,文化体现巨大经济价值的时代到来了。日本学者日下公人 对此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在《新文化产业论》中指出:文化产业是最终需要产业(消 费资料)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必须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我国有丰富的 文化资源,但要发展出巨大的文化产业,中间还有遥远的路。对文化资源品质的研究, 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分析,对文化产业的制度安排,都是我们的薄弱之处,但这又是发展 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点,离开了这些基础研究,靠一两个创意,可以获得一时 的轰动效应,却难以生成巨大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牵涉面广泛的课题,本文无 力全面评析,仅从资源与产业的关联度描述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
一
什么是资源?《辞海》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地,我们多从自然的角度来理解它 ,象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等。但文化也是一种资源,它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 无形的精神遗产。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有哲 学思想、文学艺术两大源流,每条源流的支脉又蕴含丰厚的精神内含,至今影响我们的 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从形而下的角度看,几千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展出 复杂多样的方式,其间凸现的生活艺术融进了中国人高雅的情趣和匠心独运的巧思。中 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砖 雕、器具、面具、玩具、民居、刺绣、服饰、饮食、建筑、风筝、印染等民间文化堪称 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又一大文化财富。以上对我国文化资源的描述,仅是简略的概括 ,尚不能揭示它复杂丰富的内涵,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传承久远、意蕴丰厚。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文化资源,必须对文化资源有正确的估价。对于我们庞大的 文化遗产,我们该怎么评价?怎么取舍呢?从整体上看,我们的文化资源还是比较好的, 但从品质上讲,我们的文化资源有某些弱点,因而不能妄自尊大。近几年来,文化方面 西风东渐、韩风竞吹,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日韩青春剧、韩国时装、迪斯尼卡通、麦 当劳、谢尔顿和村上春树的小说,每样都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国人对此表现了强烈的 认同感。这表明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如果我们不能以创新的精神宏扬 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方面,使之适合我们现代生活的文化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 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
任何一门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文化消费的需求量 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做大还是缩小。文化消费是人们在生存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为 满足发展需求、享受需求而进行的消费,包括人们为获得信息、知识及各种审美感受, 以求得素质的提高、精神的愉悦、身心的健康而进行的消费。所以从趋势上讲,文化消 费日渐增大是一定的。根据文化部的统计,全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1985年为55元 人民币,1997年已经上升到448元,到1999年突破了500元。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支出还会有较大的提升。到21世纪初期,我国文化 消费总额将达到50亿元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个巨大的市场,显然有不同的需求。如何细分这个市场,确定消费者各自不同的需 求,是文化产业必须思考的大事。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变。有一个时 期,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短缺,只要是大众文化,就会有广泛的受众。相信不少人还记 得上世界80年代初,《姿三四郎》和《霍元甲》热播时的场面,那种万人空巷的情景, 恐怕以后很难再现。文化产品增多,生活方式多样,人们的选择余地增大,直接导致了 文化产业的提升难度。必须承认,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处于一个粗放的经营状况,首先就 是对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定位不准,导致受众减少。这个状况必须改变,但定位是非常 难的事。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办法。他们从文化偏好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来 界定文化艺术的受众,而且还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理解人们对特殊文化活动感兴趣和介入 的程度。在学者们看来,每一种生活方式都代表了“价值欲望、信仰、梦想和特殊视角 ”,都与不同的社会经济特征联系在一起。美国学者魏斯在1989年就提出,美国社会具 有四十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会对文化内容作出相似的选择。据他研 究的五十二个电视节目,有一半得到这四十种生活方式中一两种生活方式的人的强烈偏 爱,有九个节目受到四种以上生活方式的人的强烈偏爱。这一从阶级文化角度看待文化 消费的研究,颇受西方主流学界重视。刚刚故去的法国思想大师布迪厄还将阶级与文化 的关系,上升到哲理的概括。他认为:下层阶级的文化趣味是由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决定 的,娱乐应当为他们提供逃避或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相比之下,不受经济的迫切需要 所驱使的上流阶级,从“为艺术而艺术”的角度看待文化,重要的是形式与风格,而非 实际内容与功能。布迪厄还认为“中产阶级趣味的”文化矫揉造作,反映了中产阶级渴 望获取上层阶级地位而未能成功的努力。西方学者对文化消费研究十分细致,但不能认 为它是繁琐哲学,正是这些研究,为他们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我国目前社会分化十分迅速。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有五大等级,十大社会阶层初步形 成。各阶层的生活方式显然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趣味也是天渊之别,但对其与 文化消费的关联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身处底层的青年,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他 们的精神追求将会是怎样?并不太多的边缘知识人,在艰苦环境中努力从事人文思考, 他们的价值取向又如何?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趣味,会出现怎 样的演进?那些生于五六十年代,渐从主流社会中退出的人们,对人生会是怎样一番思 考?……我相信这些群体和亚群体,对文化内容的选择会有自己的偏好。这种选择实际 上已初露端倪。目前的文化消费已出现三种类型,一种是以电视和全国性报纸等主流媒 体为核心的公众消费;一种是以畅销书、杂志、专业小报等边缘媒体为核心的阶层消费 ;还有一种是以音乐厅、展览馆、小剧场等都市文化为核心的消费。每种消费类型都有 自己的受众,他们对内容的选择,正导引着我们的文化工作者。
三
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支持,以及体制的转换,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条 件。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文化政策。象美国,一百年来不断完善法律 ,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它的《反垄断法》、《版权法》、《1934年电信法》、《1996 年电信法》、《报纸与印刷出版法》、《机密法》等等,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力保障。 再如韩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金大中总统就职演说时,宣布 实行“文化立国”,政府因此提出了五项“文化政策”。其一,制定《文化产业振兴法 》、《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和《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给文化产业的繁荣以法制 保证。其二,设立产业振兴基金,计划在2003年前通过政府出资、融资、社团捐助、发 行奖券等办法,筹集资金5000亿韩元。其三,建立国家尖端文化产业基地,包括研发中 心、教育培训中心、增建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其四,为艺术创作创造有 利的环境和政策。包括设立“原稿银行”,即使用财政拨款预先订购名作家手稿;实行 舞台艺术资格证制度,保证演艺人员从业安定等。其五,扩大文化产品出口,计划文化 产品出口额2003年达到12亿美元。这五大政策有力推动了韩国的文化产业,连我们这样 有悠久文化的国家,也消费了太多的韩国文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安排尚处于 滞后状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对文化产业的制度支持,或付 阙如或与产业的要求差距太大。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一个 产业,那就应该认真研究他国的文化政策,制定出符合我们实际的文化政策,保障文化 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体制转换,是我国的一个特殊情况,国外则没有。他们的高雅文化,有比 较系统的赞助制度(恩主制、某些组织、政府部门)助其发展。大众文化则按商业方式运 行,二者互相启迪,形成比较多样的文化生态。我国传统的文化运作体制是适应计划经 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模式,出于当时的需要,传统的文化运作 体制只强调了文化作为思想道德教育手段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属性,忽视乃至排斥文化产 业在发展现代经济,以至于发展现代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这种体制就是所谓“事业单位 体制”,其运行模式是“财政支持型”、“社会福利型”,俗称“政府办文化”,它的 特点是经费自给率低,自我扩张能力差,“小”、“散”、“乱”特征明显。这种模式 在加入WTO后必须变革。WTO是一个约束政府的规制系统,它将文化事业纳入“服务贸易 ”范畴,其成员国政府在和约承诺的范围内独立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的权力有所削弱。 加入WTO将使我国政府管理文化的传统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一部分列入WTO范围的文化 活动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进行商业化运作。这种剥离十分必要,只有在市场中历 练,文化产业才可能真正变成巨人。
从资源到产业,涉及内容十分复杂,本文仅从发展产业的几个关键点作了简单的评析 ,还有一些问题,如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创意人才的培养;现有文化资产的整合;文化 产业的核心部分的准入等等,也是极有意义的话题,值得写专文探讨,本文不再展开。 WW
标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文化消费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经济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