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育导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化作用_地理论文

“电教引探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教论文,地理论文,作用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稿日期 1995-12-10

本文为作者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八·五”重点实验课题“运用电教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子课题的成果内容之一。

提要 文章对地理“电教引探法”实验的前提、模式、内涵、流程、方式和对象选择作了界定和介绍,对实验结果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教引探法”对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电教引探法 电教媒体 中学地理教学 优化

《运用电教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的电教科学实验,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此项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91~1992)为起始阶段,主要在中心实验学校湖南省耒阳市一中进行;第二阶段(1992~1994)为发展阶段,在衡阳市一中等七校扩大实验;第三阶段(1995)为评估验收阶段,接受中央电教馆总课题组的检查验收。本人作为扩大实验骨干教师之一,三年来,按照课题组的总体目标、教学模式及具体要求进行实验与探索,现将实验情况与效果作简要汇报与分析。

一、实验假设的提出

地理“电教引探法”教学,是为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而推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实验课题《运用电教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的主体内容。从目前教学状况来看,“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忽视了智力开发,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系统理论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课题组提出了这个课题。实验假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电教软件使用得当,媒体组合合理,并采用“电教引探法”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则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开发学生智力,而且能加速学生感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验的模式及内涵

“电教引探法”是老师运用语言及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自行探索问题,索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此法的教学模式是:

上述模式的内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认识水平,运用电教媒体(含传统媒体),向学生提出问题(伏疑引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疑探索,议论解疑,形成概念,实现教学目标的初级层次(识记、理解)。教师根据课堂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问题,学生运用已得知识,遵循其思维方法进行“深探”,议论解疑,解决新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应用、分析)。

下面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地理《河流和湖泊概况》第一课时为例,描绘运用“电教引探法”进行实验的课堂结构流程:

三、实验方式和实验对象的选择

按照实验要求和方法,从1993年开始,我在初中一、二年级选择学生学习水平相近的各两个班级分别确定为实验班(初二111班,初一125班)和对照班(初二113班,初一123班)。各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从上、中、下三类学生中,按3:6:3的比例,选取样本24人,作为重点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坚持全面和重点实验相结合,采用等组实验或轮组实验。进行等组对比实验时,实验班运用“电教引探法”,对照班则采用直接讲授法进行授课。为了验证实验假设,一般采用三种办法收集资料:①实验观察,即在重点实验课内观察学生的外显行为;②量表调查,课后运用“量表”调查收集实验对象或听课教师的反映;③质量检测当堂或定期进行书面测试,了解学生达标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近三年的实验,结果证明,“电教引探法”教学确实促进了中学地理教学的优化。

1.“电教引探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以几次重点实验课进行的现场观察(各班抽选一个组进行统计)为例,统计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看出: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二,实验班学生的注意力比对照班集中,其中“最集中”一项,实验班达到88%以上,而对照班只有66%;在学习兴趣方面,前者“浓”的项达到85%以上,而后者只有65%;从学生发言次数来看,实验班达50%,对照班只有31%。这说明此种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什么?这是因为“电教引探法”采用了先进的电教手段(幻灯、录像等)这些手段能够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地理材料变得新颖、生动和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电教引探法”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电教引探法”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参与,老师不是一味地直接传播知识,而是教会学生“点金术”,作到“授人以渔”,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自取知识。例如:讲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节,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和成因,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对于“降水的概念”和“降水形成的条件”两个知识点,先由教师提出问题(伏疑引思),学生带疑看录像剪辑,寻找答案,老师小结后,立即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并推导出形成降水量分布规律的思维方法,然后映出“设疑”灯片要求学生运用其思维方法对降水量分布规律的成因,进行分折、比较、判断,教师从中点拨。这样运用电教媒体引探,材料形象直观,疑点有奇又有趣,符合学生心理之所求,必然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促使学生思维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探索,必然有利于教学多级目标的实现。

为了掌握课内学生行为参与的实况,每次重点实验课进行了随堂调查。从下表中就可看出学生课内行为参与的时量统计(每堂课为45分钟):

从上表看出:实验班学生参与时量平均达到33分钟,为课时量的73.5%;对照班平均为19.7分钟,只占课时量的44%。统计说明,“电教引探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模式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本人还收集了一些听课教师(26人)的意见,如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个评估项目,教师对“优”评的比例最高,尤其是“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影响”一项,评优的比例达93%。这就再一次证明,“电教引探法”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电教引探法”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了听取学生对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见,我采取“问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模式无论是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还是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评“优”的均在80%以上,特别是对激发兴趣、积极思维方面评价最高,达90%以上。说明“电教引探法”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为了了解“电教引探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每次重点实验课后均进行了书面测试(当堂或定期进行),下面是几次等组重点实验后当堂测试数据与统计处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无论那次重点实验,是新授还是复习课,实验组的人平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人平成绩,这说明本模式在初中地理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均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每次重点实验,实验组的标准差均低于对照组,标准差是描述学习成绩分散程度的统计量,标准差小表明实验组学习成绩较整齐,优等生与差等生的成绩差别小,这就说明,本教学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好。

总之,通过实验研究,我认为“电教引探法”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幻灯、录像的使用要适时适量。一堂课有一个主体模式,但也要配备必要的辅助教学环节,或采用教学模式的变式,以便因材施教,取得最佳效果。

标签:;  ;  

“视听教育导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化作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