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汤全全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汤全全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汤全全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取得了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里越来越多人所关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课堂活动中,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长个性特征,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进行问题设计,问题的设置既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设计学生的生长个性特点时要注意,思想教育要润物无声,人格培养要借助作品,知识传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能力方面要把握习得,三维目标要强调过程方法,教学要求要因人而异。

教师的提问应当是有价值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抓住要点和关键点,不可为提问而提问。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时,对于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以巧妙的发问,适当的点拨是有必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巧妙的设计问题,理解教材重难点时行之有效。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要注重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小组中的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使学生能从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但小组合作不能形式化。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三、鼓励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正确评价、及时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教师以温和、热忱、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的效果好,表扬、鼓励多于批评、训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无论对于少年儿童还是成人都是适用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人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每当成功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慰,即我们常说的成功感。让学生经常感到成功的快乐,会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他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应从心理上消除他的顾虑,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问题说起,让他们觉着虽然有困难,但是通过努力一样能够取得进步,切实感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这些学生在对问题阐述时,逐渐树立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并克服了对于当众发言的畏惧,通过练习,他们的表达越来越流畅,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在引导他们大胆说出对问题的看法时,先要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加大难度、深度,同时不断给予鼓励,让学生满怀希望、充满自信地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当中。

四、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

[1]刘裕华. 浅谈“同课异教”[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4)

[2]单全. 给学生一个自信的支点[J]. 教师之友. 2005.(04)

[3]李玲.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 高等教育研究. 2004.(03)

论文作者:汤全全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汤全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