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形势与深圳第二次创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深圳论文,亚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就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和深圳特区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需要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分析论述。
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形势
(一)亚太地区经济情况看好
根据有关资料,1994年世界各地经济所占比重为:出口:亚太73.5%,欧盟占14.3%,其他12.2%;进口:亚太72.1%,欧盟14.2%,其他13.7%;国民生产总值:亚太48.4%,欧盟和其他51.6%。1996年亚太各国和地区预计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国8%;日本1.9%;南韩8%;台湾6.6%;香港4.5—5%;泰国8%;文莱(缺);新加坡7.3%;马来西亚8%;菲律宾5.9%;巴布亚新几内亚(缺);印度尼西亚7.1%;澳大利亚3.7%;新西兰2.9%;加拿大2.3%;美国2.2%;墨西哥2%;智利6%。
(二)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首先,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东亚各国和地区均采取积极引进外资政策,通过完善投资环境,减少对投资的限制,鼓励外资流入。如我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便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到1995年底,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1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70%。又如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国,根据本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也大力吸引外资,最近几年该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外商投资热点。
其次,降低税负,扩大内部积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东亚国家的所得税率比较低、起征点相对比较高,因而税负普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低税负必然会鼓励外商投资和居民储蓄。以1993年为例,东亚国家和地区中,除菲律宾外,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均在30%以上,其中新加坡最高达到48%,泰国和韩国分别为36%和35%,香港和日本均为30%。积累增多了,扩大了各国和地区投资财源,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原动力。
第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根据国际形势和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我国,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79年到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在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韩国对内采取放松政府对企业限制的政策,对外推行“世界化战略”。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不断变换经济发展战略。比如50年代,他们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进口替代”;到了60年代,提出“出口导向”;70年代提出“发展重化工业”;80、90年代又提出“稳定与均衡发展”。又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近几年推行“官民一体化”和“公营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拿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来说,他们的经济大发展,同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不断改良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换是分不开的。再拿亚洲“四小龙”在二战后经济的起飞来说也如此。“四小龙”都几乎经历了60年代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以钢铁、造船、汽车等产业为中心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80年代迄今一直不间断地推向电子、通讯等技术密集产业的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充分运用到效益最佳的部门,形成了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是通过研究开发投资和技术进步实现的,所以又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而大大加强了经济增长能力。
第五,实行经济交流和区域经济合作。实行经济交流和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区内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以资本、技术、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为纽带的互惠互利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不断发展,从而也促使各国和地区彼此经济的不断向前进步。如东盟六国(1995年越南加入该盟,现为七国),自1992年建立后,它们之间成为自由贸易区,所有东盟国家都削减了内部关税。近几年来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除菲律宾外,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深圳特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深圳特区面临的机遇
深圳特区过去16年的建设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特区的使命远未完成,中央提出,“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继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提供新经验。”为此,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提出深圳第二次创业。本世纪还有最后五年,21世纪即将来临。当前对深圳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有什么好的机遇呢?
首先,有一个好的和平环境。叫做和平的政治。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冷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目前,缓和趋势还继续保持着。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格局由过去的两超(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和两约(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两大军事集团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且发展很快,已初步形成相互制约,竞争共存的局面。世界上出现了“一超多强”情况。“一超”指美国,“多强”主要指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它仍为世界强国,但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已大为下降。美国企图单独主宰世界的梦想成为泡影。目前大国间的对话、接触增加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增强了,通过和谈和对话解决争端的趋势明显在发展。但也应看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竞争日趋激烈,矛盾仍然尖锐。现在的矛盾主要是由民族、宗教、领土等引发的动乱与冲突。因此,当前可说是:合作与对抗并存,缓和与冲突交织。
其次,世界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形势很好。叫做发展的经济。1994年和199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都超过3.7%,应该说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大体可以保持基本稳定的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本世纪最后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可保持在3.5%左右。据预测,发达国家可保持在3%,发展中国家可保持在6%,东亚地区会保持7%的高速发展。
第三,国际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叫做碰上好机会。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第二产业革命向第三产业革命转型时期,国际产业结构正在积极地重新组合,地区产业结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发达国家将淘汰的产业和技术按不同的层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量剩余资金和技术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则利用其资金和技术来改造自己的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以市场换技术,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从而达到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四,香港即将回归,明年七月一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江泽民总书记去年来深视察,强调深圳要为促进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一国两制”,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贡献。为此,深圳已作好实现深港衔接的准备。衔接的领域十分广泛,重要的方面有: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海陆空港口和交通运输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在工业的互补方面,应该利用双方的优势,尤其在转型期,一方面要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令其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在金融和贸易方面,可考虑证券彼此在对方上市,人民币与港币一同在深圳流通,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与香港贸发局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在市场机制方面,更多地借鉴香港市场机制的运作;在法规方面,应更多借鉴香港的经济法规,更好地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实现国际性城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轻纺工业品制造中心和旅游中心,是国际市场。香港的回归,对深圳、对珠江三角洲,乃至对整个中国,都有很大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深圳特区面临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各国普遍将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对外关系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美国把经济安全列为外交的首要目标,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相继推出“亚洲战略”,谋求在经济最具活力的亚洲特别是东亚,获得更多的利益。
各国间,特别是大国间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厉害,无疑增大了我们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难度。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出现了经济“热战”。各国利用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八大主要经济集团:
东盟:其成员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七国。目前,东盟的GDP为4351亿美元。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七国。目前,其GDP为3684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目前,该协定GDP为7.2万亿美元。
欧洲联盟:1993年11月由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转化而来。其成员有英、法、德、意、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麦、奥地利、瑞典、芬兰等14国。在此基础上,于1994年1月1日成立的欧洲经济区人口为3.8亿,贸易量占世界的40%,GDP合计为6.9万亿美元。估计今后东欧及波罗的海各国也会陆续加入该区。届时,其实力将会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独联体:苏联解体后,由原苏联除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之外的12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目前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且其成员国的经济都处于衰退之中,恢复尚需时日。目前,其GDP为5870亿美元。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为阿联酋、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六国。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资源为石油,其GDP为2126亿美元。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成员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等11国。其GDP为8756亿美元。
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在内的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协商体。其成员有日、中、美、加、澳、韩、香港、台湾、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墨西哥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GDP为13.9194万亿美元。其中该组织西部(不含美洲国家)GDP为6.17万亿美元。
除上面八大主要经济集团外,其他经济集团还有:安第斯集团、三团集团、南方共同市场、加勒比国家联盟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国家都加入了1个或多个区域经济集团,各成员国之间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分工而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增强了对外竞争能力,促进了出口的增加。区域集团特有的排他性,使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强了市场壁垒,不利于深圳产品出口走向国际市场。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先后纷纷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发展很快,经济蒸蒸日上,外商投资地区选择余地大,竞争对手增加,竞争日趋激烈。
现在全中国已开放,原来中央给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现在已经变成了普惠政策。外商纷纷投资内地,竞争伙伴增加。如珠江三角洲正在迎头赶上,上海浦东开发后来居上,国内竞争比任何时候都激烈。
三、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竞争激烈的格局,我们的对策之一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加速企业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调整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目标,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和适用的技术成果,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降低物质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为此,必须把企业改革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把企业改革与改组、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企业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政府要进一步把经济管理职能真正转到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上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形成政府创造环境,企业推动技术进步和创造利润的局面。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进步项目尽早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高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
我们的对策之二必须在“转”字上狠下功夫。市委、市府提出要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变革生产和经营模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经济转变,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苦练内功、发挥市场机制、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转变。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21世纪国家和企业将特别重视创新意识,开发别人模仿不了的先进技术,以技术为导向,来领先其它国家和企业,从提高综合竞争力来确保市场。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要从以传统的价格竞争机制为主转向以非价格竞争机制为主。通过改进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设计包装、交易信用、新产品开发、供应速度、出口营销等手段来提高综合竞争力,真正做到由“以量取胜”、“质低价廉”的粗放经营向“以质取胜”、“以技取胜”的集约经营战略转变。
在扩大开放方面,要重视发展和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直接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以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标签:经济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亚太经济论文; 创业论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