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混凝土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解决建筑工程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通病成了建筑工程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要做到尽可能的防治,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尽早的上报并处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方法
引言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工程质量。本文就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与成型之后的质量通病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同行在实际的施工与应用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混凝土质量的通病与产生原因
1.1混凝土出现缝隙夹层现象
混凝土作为人工拌合的材料,在进行浇灌时,可能会由于拌合不均匀,内部有气泡等问题,导致存在施工缝隙。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采用的分层浇灌,浇灌完一层后,再浇灌上面一层时要进行表面处理。如果对下层混凝土处理没有达到要求,比如有残留物或者没有充分湿润。这就必然导致浇灌新混凝土后,两层没有完美的结合产生缝隙夹层。
1.2露筋现象
混凝土浇灌之前要设置钢筋建筑构件,其中的箍筋和主筋如果在混凝土浇灌后没有被全部包围在混凝土内,而是出现露出的现象就是露筋。露筋会对整体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露筋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的配比不合适;模板使用不当;钢筋移位。不管是哪个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的露筋现象,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是,如若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准确配比,就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导致露筋。
1.3局部混凝土掉棱缺角
混凝土的掉棱缺角现象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模板在施工时比较干燥,隔离剂涂抹不均匀。对于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已经是每个施工人员所了解的并熟知的,但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却没有广泛的重视。只有在进行施工前做到对混凝土构件的充分养护,并对于混凝土的棱角进行重点保护和处理,才能在混凝土浇灌后做到没有局部混凝土的掉棱缺角。
1.4混凝土匀质性差,强度不达标
混凝土匀质性如果较差,就会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达标,这必然导致很多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在进行混凝土配置前,一定要经过精细的计算。在配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置的要求进行配置,对于需要添加的添加剂,一定要按要求进行添加。对混凝土的所使用的配置材料,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水泥、砂料的质量。在完成施工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合理养护,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达标。
1.5混凝土出现孔洞现象
混凝土出现孔洞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与钢筋的未完全充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如果一次性灌入过多混凝土,振捣时又没有对下部进行充分振捣,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形成孔洞。另外如果混凝土在钢筋件内浇灌时,混凝土的石子等卡在钢筋件中,也会导致混凝土无法深入其中,必然导致孔洞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方法
2.1注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当注重以下几点:①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对于处于约束状态下的构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变形或者变形不超过规范限值;对于完全不受外界约束的混凝土构件,应当确保其有足够的变形余地,如在合适地方设置后浇带。②混凝土构件设计时,应当使结构断面均匀过渡,避免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若不可避免时,应当对该处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③重视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应用,拌合时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量。④在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设计时,应当加强对构造钢筋的设置,尤其是对于墙板、露面等处,应按照规范要求配置一定量的构造钢筋。⑤若混凝土构件体积较大,设计过程中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当以60d龄期为准,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拌合水泥用量,此外,可以向混凝土添加一定量的混凝土掺合料。
2.2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当依据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来确定水泥标号,尽可能不要选用早强水泥。砂石的级配要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若粗骨料含泥量过大,则应先清洗后再使用;以往的工程实践表明,适当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拌合水泥用量,进而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成本、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在运用混凝土收缩补偿技术时,应当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来确定膨胀剂的种类和添加数量,必要时应当采取试验的方式来确定所应添加量;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当根据现场拌合水平和浇注工艺,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情况来确定;根据混凝土构件情况来确定混凝土塌落度,依据现场砂石等的情况进行配合比调整,合理调整施工现场场地分配,进而协助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2.3注重混凝土浇注的质量控制
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浇注作业前,建筑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以及工程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如施工覆盖材料准备情况、振捣器类型数量、人员配备数量、水电供应情况、浇筑方法、以及特殊部位、关键部位等是否有较为成熟的浇注方案等。在混凝土浇注期间,应当合理控制振捣棒的振捣时间、混凝土振捣均匀度以及插点之间的距离等,采用泵送混凝土时,若振捣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出现。对于混凝土梁柱节点等部位,由于其所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均较大,则应重点关注该部位的混凝土振捣。
2.4加强混凝土构件的养护
混凝土的质量不但与浇注方法、配合比、原材料质量有关,与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业也有密切关系,若养护方式不合理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严重时会影响构件的正常使用。冬季施工时,应采取保温加热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并覆盖保温材料;夏季施工时,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养护膜;此外,应当合理确定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拆除过早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塌陷。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虽不易消除,但只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加强管理,这是可以消除或避免的。
参考文献:
[1]何世全.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中国外资,2012(09):245.
[2]杨成.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探讨[J].门窗,2017(08):74.
[3]王正涛.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通病防治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8):110-111.
论文作者:马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通病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现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