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分析论文_方立沙

(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肺癌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的患者情绪状态差异。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肺癌;心理护理干预;情绪;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50-02

肺癌属于临床高发病率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同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于民众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相关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不良反应,患者生理上的不是会引发患者心理上的压力与变化,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滋生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肺癌患者,分析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肺癌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39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2.5±4.2)岁;文化水平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4例,高中与中专为9例,大学者7例;肿瘤分期上,Ⅱ期者14例,Ⅲ期者15例,Ⅳ期者11例;观察组男性38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51.7±3.5)岁;文化水平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6例,高中与中专为10例,大学者4例;肿瘤分期上,Ⅱ期者10例,Ⅲ期者17例,Ⅳ期者13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护理与研究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由于肺癌治疗的预后情况差异以及治愈困难问题会构成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合并疾病与治疗带来的生理痛苦,会加剧患者心理层面上的不良情绪问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甚至绝望感,从而降低治疗配合度,治疗依从性受到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也会随之降低[1]。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提升沟通频次与深度来了解患者综合情况,而后针对患者心理诉求需求去做对应的心理安抚与疏导。同时要做好家属的沟通与指导,让家属能够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抚与心理的支撑,避免对患者表达负面情绪,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与治疗氛围,让患者有充分的治疗希望感,保持治疗过程中的相对轻松状态。要注重家属心理干预,让家属能够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家庭压力,调整自身心态,积极辅助患者度过疾病治疗与人生最后阶段,完成患者心愿,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可以为患者提供治疗情况较好的室友环境,通过治疗成功案例与心态积极患者来带给患者积极的心理影响,让患者意识到肺癌不一定代表着立即的死亡,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达到生存时间延长,同时提升生理的舒适度[2]。要积极做好患者疑问与误解的疏导与解答,避免患者对疾病与治疗产生误解。让患者做好必要的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让患者能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每天进3至5次放松训练与深呼吸训练,还可以辅助音乐疗法配合,让患者找到可以发泄自身压力与情绪的渠道,如果患者选择对象为家属或者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人员心理建设,提升发泄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谅解能力[3],成为患者较好的倾听者,保持足够的耐心,甚至要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有效发泄。从其发泄的情绪表达中,可以很好的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安抚与解答。同时在其他生活与心理的诉求上,在合理范围都要尽可能的满足,从而提升治疗过程的身心舒适度,进而调节情绪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通过患者问卷调查表进行,满分为100分,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评分范围分别为90分及以上,80分至89分,80分以内,满意率为很满意与基本满意患者的比例总和。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进行,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数据通过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对比(x-±s,分)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对于肺癌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实质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不仅要注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舒适度,从而有效的提升治疗体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更好保证治疗效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消减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感,对家庭成员也有较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薛德威.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170-171.

[2]严莉,陈永琴,肖仁梅等.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30(9):77-80.

[3]常晓丽.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252-2253.

作者简介:方立沙(1985-),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工作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呼吸科。

论文作者:方立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分析论文_方立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