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_新课程改革论文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_新课程改革论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笔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会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教师培训论文,高中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高中课程以其充满活力的新方案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大都异常欣喜,但也有担忧。如何理解高中课程深刻的教育意义?怎样使课程合理安排?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并科学评价?教师该怎样学习与合作?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必然成为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的主题,也使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与高中新课程理念相适应,高中教师培训要坚持参与性、主动性、发展性的原则。

参与性是强调参加培训的教师与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是合作伙伴,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案例和困惑都会成为培训的宝贵资料和研讨主题。在义务教育国家级新课程培训中“参与式培训”给众多参与教师带来了震撼,这种震撼不仅因为培训形式的互动、生成与平等,更在于为教师创设的新环境与新角色,当教师用身体体验分享着课程的魅力、用头脑思考建构着课程的理解时,教师的自信、主动、学习变得生动可见,教师体会到了新课程的真实,也增强了对新课程的亲切感和使命感。所以参与式培训应继续成为高中新课程培训的核心理念。主动性是强调教师在培训中不再是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员,而是培训过程中的主人,有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学习侧重点和内容的权利,有表达自己思想、经验、疑问的机会和参与争鸣、研讨的权利。发展性强调培训内容的生成性、方式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的反馈性。教育的不确定性使教师培训处于动态生成之中,伴随教师的不同需要培训应灵活提供情境化、程序化、开放化的多种指导,使教师在与自己、他人的不断对话中反思,丰富和提升理解课程的水平。

随着高中课改实验在各省推进模式的不同,各地高中教师培训将从不同培训对象(教师、校长、教研员、行政人员)、不同学习领域(学科、模块)、不同地区的需求出发,开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家与地方、学校相结合,培训与服务相结合的多种研修活动。培训的内容应覆盖三部分:课程理念通识培训——主要是使教师从对国内外高中课程发展中理解高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高中新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实施策略等,使教师整体认识高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创新点、难点,做好实践的思想准备。各学科标准培训——使教师从各学科课程改革中理解各学习领域的教育意义,力求在行动中体现出课标的教育理念。教材培训——是为教师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提供指导。

每位高中教师培训的参与者会在一种新的培训文化中走进实践与理论、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标签:;  ;  ;  ;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_新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