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_罗莉

罗莉

武汉市第一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目的 探究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应用风险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在我院接受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一般组(40例,一般管理)与风险流程管理组(50例,风险流程管理)。对比不同组别护理质量评分、总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风险流程管理组基础护理、仪器操作、护理安全评分明显比一般组高(P<0.05);风险流程管理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比一般组低(P<0.05)。结论 CBP中应用风险流程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总护理不良事件。

【关键词】风险流程管理;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

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治疗多脏衰、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方式[1]。由于其操作多为创伤性、连续性,患者长期暴露在特殊环境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可能性很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与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应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流程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将探究CBP中应用风险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床旁CBP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一般组与风险流程管理组。入选患者与CBP治疗指征相符,排除依从性差、不能建立血管通路、资料不完整的患者。一般组40例,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22-76岁,平均(49.2±4.7)岁,急性重症胰腺炎、中毒、肾衰竭、其他分别14例、10例、11、5例;风险流程管理组50例,男女比例为31:19,年龄22-75岁,平均(49.3±4.8)岁,急性重症胰腺炎、中毒、肾衰竭、其他分别17例、13例、14、6例。不同组别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一般组予用一般管理。在CBP前将该治疗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与家属,做好常规检查工作,在CBP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生命指征的监测。

风险流程管理组予用风险流程管理。

组建风险流程管理队伍。挑选病区主任、责任医师、护理人员组建风险流程管理队伍,并划分责任制,根据CBP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规程;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邀请专家对小组成员实行专业培训,增强小组成员风险意识。

制定风险管理流程。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血管通路、治疗依从性等,总结评估结果;CBP治疗前访视患者,使用温柔的话语安慰患者,将CBP与风险管理流程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与家属;根据治疗计划与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流程。

实施风险流程管理。准备好CBP所需物品;预冲CBP管路,建立体外循环,依照标准流程开展治疗;基于应急预案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监测患者指征,若有异常及时上报;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均匀分配置换总量与置换时间;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针对高凝或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封管抗凝;加强治疗区域的消毒工作;隔离传染病患者。

1.3研究指标

(1)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仪器操作、护理安全,将《护理质量评价表》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各项分数范围均为0至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2)总护理不良事件。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风险流程管理组基础护理、仪器操作、护理安全评分明显比一般组高(P<0.05)。见表1。

2.2总护理不良事件

风险流程管理组出现体外循环凝血1例,一般组出现体外循环凝血、导管脱落、穿刺部位渗血、低血压、文书记录错误各1例,总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分别为2.00%、12.50%,风险流程管理组明显比一般组低(χ2=3.938,P=0.047)。

3.讨论

CBP即为使用弥散、吸附等方式持续清除机体中代谢废物与毒素,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达到稳定内环境的目的。该方式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一般管理虽然应用相对广泛,但存在职责模糊、交接不清等问题,难以满足CBP治疗与患者需要[2]。风险流程管理是对常规管理的优化与完善,加强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管理内容更丰富,步骤也更为清晰[3]。

本研究中,风险流程管理组基础护理、仪器操作、护理安全评分明显比一般组高(P<0.05),提示风险流程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风险流程管理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比一般组低(P<0.05),表明该管理方式可减少总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流程管理队伍的组建可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总结CBP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应急计划;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时将医师意见、患者情况综合考虑在内,保证管理流程与患者需要相符,并保证风险管理有章可循;实施风险流程管理是风险流程管理的实践,从导管固定、体征监测、应急预案、无菌操作等方面实施管理,保证CBP治疗过程的顺利。与一般管理相比,风险流程管理加强了对患者个体化差异与风险事件防范的重视,促进了护理管理整体安全性的提升[4]。

综合以上内容,CBP中应用风险流程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总护理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王玲,杨焕霞. 肾病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应用流程管理对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740-1741.

[2]薛箫,吴桂明,林朝霞,等.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4):41-42.

[3]唐雪,林丽,段棣飞,等. 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27-29.

[4]赵君. 连续性血液净化零风险护理管理方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776-776.

论文作者:罗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论文_罗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