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窦 瑾,陈 香,江 鑫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宏观服务部,安徽 合肥 230051)
[摘 要] 当前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升级难、创新要素缺、人口红利减等系列制约,需要坚持新理念引领,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着力释放县域消费潜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动力。
[关键词]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县域是基层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也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激活安徽县域经济,对保持全省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1.1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十三五”以来,全省61个县(市)GDP总额由10637.9亿元增至14128.1亿元,县域GDP平均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超300亿元县(市)由4个增至13个。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1659.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为30.9%,县域财政平均规模达27.2亿元,其中11个县(市)超过40亿元。宁国、肥西、当涂、肥东、长丰、天长六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广德、庐江等12个县(市)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
1.2 特色发展步伐加快
各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优势,实现竞相发展。太和现代医药、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芜湖县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运行,1.4万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100%。4个省级特色小镇入围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 2018年全省县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2.9亿元,是2017年的1.96倍。界首、宁国、巢湖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三。
1.3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交通短板逐步补齐。全省干线铁路覆盖16市47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4市16县。截至2017年年底,县域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全省的75.9%,其中高速公路占全省的80.0%。宁国通用机场建成使用,砀山、庐江等12个县级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能源设施加快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动力电,中心村电网改造完成数量居全国首位。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基本普及。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县城污水处理率均超过94%,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1.4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县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其中29个县(市)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1万元,其中7个县(市)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县域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40.6%提高到41.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所有县(市)超大班额全部取消,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连战连捷。10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贫困县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5.7%降至0.93%。
从国内需求端来看,根据记者调查,东北地区生产企业的采购在持续进行,大型复合肥企业的生产也未间断,大型流通企业也在有节奏地进行储备。短时间来看,尿素市场供需平稳。
1.5 县域发展更趋协调
县域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滞后,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实验室、工作站较少,科技创新服务缺乏。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均仅占全省的30%左右,全省49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仅2家在县域。由于县域区位交通、设施配套、创新环境普遍低于城市,导致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
在国家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县域贷款增长较快,但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缓解。部分企业短期资金链问题,由互保、联保引发链式反应,波及一批生产正常企业,甚至影响县域融资环境。
2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滞后
进一步坚定高质量发展定力,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形成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双动能。评估优化新兴产业选择标准和发展方向,聚焦龙头招引、链条培育和平台打造,强化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供给。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运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共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质量标准支撑。有序化解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提高闲置土地、空置厂房利用率。
2.2 人口资源供需不协调
考虑该患者有黑便史,发现肺栓塞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应用抗凝药物期间告知患者密切观察身上有无散在出血点,有无黑便,应用软毛牙刷,忌用力抠鼻。
安徽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65%,但长期以来人口数量优势与劳动效率高要求不协调。企业反映,年轻人、高学历人口选择外出就业情况较多,本地就业职工劳动强度、职业精神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劳动力的成本和数量优势也在弱化。
2.3 创新平台要素短缺
皖北县域发展提速提质,2018年皖北县域6市18县中有12个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较2015年增加3个,其中界首市增长11.1%,为全省县域首位。皖北县域人均GDP达到23921元,相当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69.1%,较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24个贫困县中有14个GDP增速快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较2015年增加7个。人均GDP达到22377元,较2015年提高28.2%。
2.4 县域金融风险增大
令专家Exl对协同成员pi与pj在第κ类关系下影响概率的评价语言变量为φij,κl∈Θ,其三角模糊数表达式可表示为:
3 推动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打造产业发展“双引擎”
2018年,安徽省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5∶48.6∶37.0,县域经济一产过重、二三产滞后现象尚未根本改观。县域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下降,无为电线电缆、天长电子电器、太和生物医药等下滑明显。县域新兴产业多处于价值链末端,产业发展对个别龙头企业和行业政策依赖性强,抗外部风险能力整体较弱。
3.2 着力释放城乡消费潜力
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促消费政策举措,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县城养老、托幼等消费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县域商业网点,做好商业综合体、物流园区等设施规划,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畅通城乡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地方政府联合大型电商平台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习近平在谈到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时说到,“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此阐明“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没有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古丝路的一种新时代的延伸。他同时也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暗示我们要像我们的先辈那样携手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沿线各国建设“一带一路”的使命感。
3.3 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题
进一步调整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增强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能力。着力提高技改项目中长期贷款比重,创新发展上下游企业供应链融资产品。加强政、银、企联动,切实加强实体企业、房地产企业担保圈、资金链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稳步化解存量风险,维护涉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3.4 对标提升发展理念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深化长三角交流合作内容,以“结对县、结对园区、结对平台、结对学校”为载体,对标提升发展能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进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聚焦聚力公正监管,强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摸排,加大对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参考文献:
[1]赵冬.经济新常态下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考[J].纳税,2019,13(10):234.
[2]王小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8(5):59-67.
[3]郭爱君,毛锦凰.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略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4):82-89.
[4]闫坤,鲍曙光.经济新常态下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2):43-52.
[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35.035
[作者简介] 窦瑾(1985—),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区域经济;陈香(198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江鑫(1993—),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标签:安徽省论文; 县域经济论文; 高质量发展论文; 新动能论文;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