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剪纸艺术的审美趣味论文_吴立君

谈剪纸艺术的审美趣味论文_吴立君

摘要:剪纸艺术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剪纸民俗文化、审美趣味创作及审美活动,以及剪纸题材内容、造型观念和审美内涵。对于传承非遗传统文化与审美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俗文化;审美

一、引言

剪纸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充实自己的精神和审美趣味的需要而有意或无意的一种创造。这是一种直观的集体意识的审美趣味表现,在人民劳作中一种精神放松,对实用生活装饰的应用和世代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扎根于劳动者深厚的劳作事件、所闻所见的日常事物生活土壤之中,不受利益和功名、意识形态观念的约束限制,自由发挥随心创作,展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悟,具有特色的艺术张力和生活趣味的审美个性!

一般意义上来讲,剪纸艺术是一种平面视觉和直观的纸上艺术,运用镂空减去,剩下物体外轮廓,运用剪或者刻的技法,通过想象和取舍,表现吉祥和审美意味。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以剪与刻、镂空造型为主的多种表现技法,还有拼色、烧烫、撕纸、勾描、存托、染色等,使得剪纸艺术表现如灿烂如花,丰富多样,在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具有极大影响力。

由于地域性特点,受民族审美趣味、山川河流的地理环境、社会劳作生活习惯的影响,各民族、各地区的剪纸艺术特点和表现样式丰富多样。恰似郭沫若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粗犷如大笔挥抹”北方剪纸的特点是淳朴浑厚、豪放粗犷。重变形夸张,喜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注重表现人物特征的鲜明性。“细致似春蚕吐丝”南方剪纸的特点是秀丽、明快、柔美、工整细巧、玲珑剔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

二、剪纸艺术审美趣味创作样式

1、剪纸工具:剪刀、刻刀,磨刀石,垫板,各色笔(画稿),订书机等。剪纸材料:红宣、黄宣、黑宣、蓝宣等等宣纸,拷贝纸等。

2、想象造型:运用臆想图形、圆满装饰构图,强化线条写意造型,古朴稚拙的形象,寓意深刻想象力表达。

3、夸张变形:以我国人物等特点、比例、体型等为基础将人物、动物、景物等所见形象进行特有审美夸张的艺术处理,夸大或者缩小地自由组合变形。

4、字义吉祥:把中国特有审美的汉字书法与剪纸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直接地表达祝愿吉祥的感情。如最为常见的是庆祝活动、新婚嫁娶中剪的“双喜”、粮仓门窗的“丰”、喜花中的“寿”等,内容都是把文字同花卉结合在一起,字花相应成趣。这种用自然景物和文字组成的造型美观、主题鲜明的吉祥图案,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丰富想象力。

寓意吉祥是用一种吉语或寓意的谐音组成动物花卉图案的手法。如蝙蝠比“福到”;葫芦比“子孙满堂”;喜鹊、梅花比“喜上眉梢”;猴与马比“马上封侯”。

三、审美趣味的剪纸题材和内容

1、生活审美反映

由于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劳作生活、欢喜悲苦愿景、时代反映,对社会的一种现实反映和观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张剪纸,作者在创作中必然注入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情感。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就具有了审美价值。

2、民俗故事

美直接源于功能之中。在中国的“美”、“和”与“好”是不可分的,民间剪纸的艺术追求更是把审美标准与功能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

剪纸的内容多是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所熟悉,或喜闻乐见的故事和传说,就必定依附在民间的特定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劈山救母”、“红楼梦”、“三国演义”、“白蛇传”、“西游记”、“水浒”等历史戏剧小说人物,以及“老鼠嫁女”、“猴献蟠桃”、“回娘家”等情趣幽默的民间故事。

中国式传统审美都蕴含在传统艺术之中。剪纸在中国年份四季节令、婚丧寿宴、宗教礼仪、生男生女、生活劳动中的作用显得格外突出。每逢春节期间,房屋打扫干净后,窗户、房屋四壁、粮仓、圈舍一定要贴上新剪的窗花、门神等;正月十五闹花灯,要贴灯花,以显人丁(灯)兴旺。正月二十三,一张“春耕图”贴在门窗上,象征大地复苏,春耕开始。清明节时,祭祖扫墓,在供品上摆衬剪纸,以思故人。四月初一、五月端午,是祛灾除病的节令,妇女们剪虎、狮以“驱病”或端午节剪葫芦贴在门口,葫芦内有扫帚、剪、锥和“去除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以灭虫消灾。七月七是姑娘们乞巧的日子,她们聚在一起,赛巧手,传花样,剪“鸳鸯”,渴求美满姻缘。八月中秋节,剪“玉兔月亮”、“吴刚伐木”等,象征团圆丰收等。

3、生命繁衍

“美好”的审美情结还要延续。在剪纸中还有很多内容反映了人类婚姻和繁衍的主题,如以鱼、莲为主要形象的作品有“鱼戏莲”、“年年有余(鱼)”、就“娃娃坐莲上”等,都是古代以鱼代表男、以莲代表女、笙代表生的生殖崇拜的寓意和审美内涵。

4、愿望祝福

渴望“美好”生活和祝福。常用比喻手法是把动物或花鸟草虫比作一种愿望或吉语,如把葫芦和石榴比作多子多福,牡丹和蝙蝠比富贵,龙凤比呈祥,松、鹤、鹿比寿,梅、兰、竹、菊比季节君子,麒麟比早生贵子等。因此,在剪纸中有很多反映幸福安乐、吉祥如意的内容。这些内容构思非常巧妙,很多是用吉语的谐音,或是有吉祥的寓意隐喻。这种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够唤起民众感情上的共鸣,诱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和审美联想。

四、结语

总之,剪纸是符合民间习俗的一种审美艺术表达形式,它反映出民间特定审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剪纸审美文化形态,是充满情感的美,它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嬗变的产物,是人类本性、情感、意志在特定情形下的集中体现。也是东方文化的独特景观,它的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它的产生和发展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家道昌盛、长年延寿、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艺术审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湖南美术出版社。

[2]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费孝通,中国文化与全球化人文讲谈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立君(197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民建会员,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旅游工艺品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工艺美术、旅游文化、雕塑与陶艺研究。

论文作者:吴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谈剪纸艺术的审美趣味论文_吴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