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徐俊华 梁怀梅 韩洪梅 张琼

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本文就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参照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则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对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主要是因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而引发血液供应不足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多以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随之病情进展易引发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1]。该类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尤为关键,本文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急诊护理措施,对我院近一年的部分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急救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总:

1 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9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39--7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9.6±4.1)岁;梗死部位:18例为心肌前壁梗死,20例为心肌下壁梗死 , 4例为心肌广泛前壁梗死,3例为心肌前间壁梗死。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3±4.4)岁;梗死部位:17例为心肌前壁梗死,19例为心肌下壁梗死 , 5例为心肌广泛前壁梗死,4例为心肌前间壁梗死。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排除标准:将患有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严重肝肺肾功能不全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的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护理,包括一般接诊、配合抢救、心电监护等内容。实验组患者则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急诊护理人员主要负责院前转运及抢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确保在5min之内出诊,救护人员要立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家属将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对家属实施适当的心理慰藉,使家属冷静的按照救护人员叮嘱对患者进行处理,等待救护车。待救护人员接到患者后,要及时为患者解除心肌疼痛,予以面罩吸氧,氧浓度控制在35%--42%之间,并确保输氧通畅[2]。予以患者喷雾吸入硝酸甘油,也可为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患者用药5min后,心肌疼痛等症状未见好转,则需再次给药。而后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监测并记录其心电图。抢救后要将患者立即转运,将头偏向一侧,连接好心电监护装置,并做好防脱、气管插管、除颤等操作。到院后,要将患者情况对接诊护士进行详细说明,做好交接工作,嘱咐护士为患者采集血液标本送检,建立下肢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急诊科专用的满意度调查表为患者家属发放,共计25小题,每题4分,包括救护车到达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态度等内容,共计100分。得分在85分及以上者,记予非常满意;得分在60--85分之间者,记予一般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者,记予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整理及统计,急诊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t检验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其中包括非常满意38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例;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38/45),其中包括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7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使冠状动脉管腔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引发急性循环功能障碍[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该类患者在发病后,需第一时间接受急救,在急救过程中,护理配合工作不容忽视。以往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但易出现慌乱现象,影响患者的急救时效及效果;故我院现阶段主张为该类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减少时间浪费[4]。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流程,能够使患者被快速转运到医院,缩短抢救时间,以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5]。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由于患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救护人员要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加以重视,予以适当安抚,使其保持冷静[6]。

此次研究中,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对实验组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这足以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流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确保患者快速被转运入院,为疾病治疗争取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3]张淑兰,钱云,付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4-6.

[4] 刘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C]//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 2014:230-230.

[5] 朱秀芬.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09(6):236-237.

[6] 许新华.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8):40-41.

论文作者:徐俊华 梁怀梅 韩洪梅 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9

标签:;  ;  ;  ;  ;  ;  ;  ;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徐俊华 梁怀梅 韩洪梅 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