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小微论文,资源论文,科技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6049/kjjbydc.2015120392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6)06-0094-08 0 引言 在当今中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从投资与要素驱动的粗放模式进入效率提升的创新驱动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最活跃的力量,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成长已被国家提升到战略高度,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扶植政策。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仍然处在“高死亡、短生命周期”的困境中,这些优惠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全面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是政府、业界与学者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对企业成长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理论丛林”,但尚未形成普遍认同的理论体系,很多观点存在争议甚至对立。通过梳理发现,主要有3个研究视角与代表性观点:外生成长理论、内生成长理论以及动态理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高度不确定性及自身复杂的组织特征,尽管大多存在“短命”现象,但有些企业快速成长,甚至发展成为行业领袖,如阿里、腾讯等。导致这种成长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如何?成长机制如何?显然原有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上述问题。本文认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机制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着多因素的复杂协同作用。 近年来,三者融合的观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过程机理研究开辟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研究的新范式[2],认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常面临高不确定性与资源匮乏,现有资源是机会的重要来源,并强调企业家及其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行动是突破资源约束,创造资源与机会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遵循“投入(Input)—作用过程(Process)—产出(Output)”逻辑范式,构建“核心资源(I)—协同创新(P)—企业成长(O)”理论模型,并对浙江省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揭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突破现有企业成长的“黑箱”,明晰成长路径,并展开相应管理对策研究。 1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核心资源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 以Barney[3]、Hitt[4]、Prahalad[5]为代表的资源与能力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制约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并强调稀缺、难以模仿、有价值、难以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与边界,这种异质性资源也被称为核心资源(或关键资源),它们通过资源位障碍机制在企业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6],不仅决定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7][8],也是企业成长差异性的主要来源[9][10]。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的正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实,并被普遍接受。 由于行业与情境不同,影响企业成长的核心资源也有所区别。有学者在深度剖析科技型小微企业具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高管深度访谈、设计问卷等采集数据,采用主层次分析法提炼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3大核心资源,分别为企业家特质、人力资源、公共资源[11]。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核心资源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 1.2 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 企业拥有的异质性核心资源主要通过两个路径成为创新的动力来源:一是组织基于自身资源独立进行创新活动;二是通过与外部组织的沟通及合作,建立网络进行互补性资源获取[12]。而创新的商业化离不开互补性资源的支持[13],企业核心资源的异质性与多样性程度越高,越能刺激企业积极探索外部资源获取渠道,有效提升外部沟通机制[14],进而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15]。 企业所需互补性资源的专用性、不可模仿性以及非流动性等特性使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定价和交易在要素市场上获得。自身资源特征有助于企业建立与外部组织共享创造资源的渠道,决定了其能够吸引哪些外部组织建立创新网络,以及合作关系的强度,有助于企业找到与自身相匹配的互补性资源。可见,核心资源有助于提升协同创新绩效[1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企业核心资源对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1.3 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 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重要的特征,学者们无一例外肯定了创新驱动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与支配地位。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通常面临高度动态、模糊、不可确定性的环境以及自身资源约束,先前的技术创新范式往往出现困境[17]。现实经验显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一定具备高成长性。在当今产业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正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18]。单凭企业自身力量的创新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开发,实现单独要素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将有助于企业降低不确定性,增强灵活性,并增加信息交换,促进异质性资源的整合与流动,更有效地协同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形成创新合力[19]。协同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最佳创新模式[20],是企业突破自身约束,获取与整合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与关键途径[21]。 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是有机统一的系统,从企业运行层面来看,是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要素协同,对外部知识与资源实现耦合与交互作用,更有效地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新技术,不断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过程[22]。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完善或创造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激发顾客更多需求;通过市场创新识别新的市场机会,为产品或服务开辟新市场,发展新客户,扩大目标市场;通过管理创新,有效整合与创造新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市场新需求,有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创新。市场创新则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商业化,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选择和动力保障。技术与市场创新离不开战略与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与变革,管理创新能够提升组织效率,促进信息沟通与学习,推动技术与市场创新。由此可见,三者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协同关系。实践中有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陷入创新困境而出现“短命”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在创新过程中过于专注某一个或某两个单一因素,忽视了技术、市场、管理之间的创新协同[23]。因此只有通过3个层面的协同创新才能更好地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协同创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协同创新在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及实践调研,构建基于I-P-0分析框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核心资源、协同创新驱动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1.1 问卷设计 本文问卷设计采用被广泛认可的国内外成熟量表,通过对杭州海创园1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基于中国情境进行改进与完善。问卷主要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基本情况、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企业成长4个部分。 其中,核心资源量表的设计综合参考了Watson[24],Andersson[25]、Karami[26]、王勇[27]、魏江[28]、张玉明[29]、李森森[30]等研究成果,结合访谈与问卷调研结果,由企业家特征、人力资源、公共资源3个维度构成;协同创新量表充分借鉴了Delmar[31]、Cho和Pucik[32]、Barringer[33]、饶扬德[34]等学者的观点,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进行描述;可成长测量采用Davidsson[35]、Hart[36]、蔡宁[37]等成果,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征,用持续盈利、销售增长、资本积累3个指标进行测度。所有量表均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在正式大规模调查前,依托台州中小企业协会,对3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探索性调研,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删除并修正了部分题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2.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鉴于本文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组织特征,调查对象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技术、电子及通讯、生物、制药等),以及人员规模在500人以下的科技型企业。通过人脉关系先从各园区管委会及当地经信委获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录,在杭州高新区、萧山临江高新区、杭州海创园、余姚工业园区、台州工业园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现场调查与邮件方式向企业家或高管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16份,剔除21份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65%,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评估未被调查者可能引起的偏差,对参与调查和没有回复的企业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两类企业在行业类型、企业年龄和规模上没有显著差异。同时采用哈曼(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关键变量可能出现的同源偏差问题,其特征值均大于1。其中,第一个主成分因子只解释了总方差的23.23%,表明同源偏差问题并不严重。总体上,样本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强代表性。 表1 样本企业基本特征 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中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成长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8,0.890,0.826,各变量Cronbach’s a均超过0.7,表明量表信度良好(见表2)。然后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检测内容效度与建构效度,三者的KMO值(见表2)均在0.8以上,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在0.000,表明效果良好。最后,用验证性因子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是否良好,各变量收敛是否显著,GFI、CFI均大于0.9,RMSEA小于0.08,显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适合开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前,需考察两个变量关联程度,一般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表示。表3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2 Cronbach' s Alpha、KMO、Bartlett球形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3 变量相关系数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2 结构方程分析 为了说明核心资源对协同创新、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中间变量协同创新的中介作用,利用AMOS17.0软件建立核心资源、协同创新和可成长3个潜变量的一阶中介结构模型。从上述信度、效度分析可以看出,3个潜变量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因此,在核心资源衡量模式上,将各因子均值作为潜变量指标,整体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椭圆形表示在潜变量,矩形表示观测变量。 模型主要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df值为1.575,远小于接受标准3,GFI、CFI均大于接受标准0.90,RMR、RMSEA均小于接受标准0.05与0.08,且AIC与ECVI的值均比饱和模型(Saturated Model)以及独立模型(Independence Model)的值小,符合评价标准。因此,该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无需进行修正。 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参数估计均通过检验:在影响路径中,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0.838(P<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725(P=0.005<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635(P<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见表7)。在另一条影响路径(核心资源—协同创新—成长)中,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0.052(P=0.745>0.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见表5)。 图2 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结构方程示意 表4 一阶中介模型拟合指标 表5 路径系数及其假设验证结果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1)核心资源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通过验证核心资源与成长关系模型发现,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635(P<0.001),而且很好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支持了本文理论推演中提出的假设H[,1],实证结果与动态资源基础观较为吻合。核心资源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有效保障,决定了与哪些外部组织合作、哪些组织愿意合作。企业家与管理团队为关键节点,对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获取渠道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这种独特的异质性资源的动态演变与积累,产生垄断优势与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企业成长。因此,核心资源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差异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2)核心资源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核心资源对协同创新影响路径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838(P<0.001),很好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核心资源对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本文假设H[,2]。核心资源是协同创新的动力来源,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通过自身内部资源积累与整合进行协同创新;二是通过与外部组织间的合作,创造、获取新资源来实施协同创新。在现有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后者已成为主要路径。核心资源决定了能吸引哪些企业合作、合作伙伴的数量与规模、合作关系的强弱程度等。同时,核心资源决定了企业间沟通的质量、效率与可靠性,从而推动协同创新活动的进行。 (3)协同创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协同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725(P<0.01),表明协同创新对成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证实了假设H[,3]。实证分析结果与Chesbrough[38]、Huizingh[18]、解学梅[21]的部分观点吻合。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在高度动态、竞争、不确定性环境下,要求原有单一、封闭的创新模式向多要素协同创新转变,促进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互动与能力提升,形成创新合力。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有助于企业对现有资源与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创新速度与绩效,使企业创新系统发生质的飞跃,突破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源与能力约束,进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协同创新是新常态下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升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与路径。 (4)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由表5可知,核心资源通过两条路径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一条路径是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直接产生影响,其完全标准化效应值为0.635(P<0.001);而在另一条路径中,核心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根据Baron和Kenny[39]、温忠麟等[40]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核心资源与企业成长、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加入中介变量协同创新后,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的相关性变得不再显著(P=0.745>0.01),协同创新对企业成长的相关性仍然显著(P<0.001)。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加入中介变量(协同创新)到因变量(成长)对自变量(核心资源)的模型后,自变量(核心资源)与因变量(成长)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将完全消失(完全中介变量),而中介变量(协同创新)还与因变量(成长)显著相关,从而验证了协同创新的完全中介效应。因此,本文最终验证了协同创新在核心资源对成长影响中的完全中介效应,假设H[,4]得到验证。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这一动态过程转化为企业成长绩效。本文结论明晰了核心资源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具体路径、方式以及过程作用机制,打开了企业成长的“黑箱”。 5 结论与启示 企业资源、创新均是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充分验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理论推演和深度访谈,构念了推动企业成长的异质性资源的一个子集“核心资源”,提出了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的新范式,并通过重建测量量表,构建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该模型深入揭示了核心资源推动企业成长的过程作用机制:核心资源作为投入要素,经过协同创新的过程作用,不断创造、获取新资源,对新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企业成长。协同创新不仅是将企业成长过程中各要素整合,动态转化形成合力的催化剂,更是将投入(核心资源)转化为产出(成长)的“中央处理器”,协同创新能力决定了这种转化水平,从而影响企业成长“质”与“量”两个维度上空间与时间的拓展。本文突破了以往仅将企业作为输入到输出“成长黑箱”的假设,解释了企业成长差异化的原因,剖析了企业成长的动态过程。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支持与丰富了企业成长过程理论,对于解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资源与能力约束问题具有现实价值,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的结论与启示: (1)建立企业核心资源获取长效机制。研究表明,核心资源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基础要素,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现有资源与能力约束,建立获取外部资源的长效机制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工作重心。首先要识别所需核心资源的来源与搜索成本,根据自身资源状况以及对核心资源的需求,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建立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是获取外部资源的基础。它能刺激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建立更有效的探索外部机会的渠道。由于组织间越来越熟悉彼此对核心资源的需求,这不仅降低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成本,而且提高了组织间关系的可靠性和质量,从而有利于促进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确定资源获取方式与路径。一旦确定所需核心资源,企业便会尽可能创造条件获取,根据双方需求、获取的可靠性与便捷性、获取成本,协商确定获取方式与路径,与自有资源进行整合,不断累积。因此,“资源识别—沟通—建立关系—获取—整合—积累”,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获取外部资源的基本逻辑与路径,内外交替、动态、螺旋式推动企业成长。 (2)构建高效、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内部异质性资源与能力很难长期持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组织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然而这种特殊的异质性资源很难从公开要素市场获得,需要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异质性资源的流动与整合。本文研究表明:核心资源是通过技术、市场、管理等要素协同创新这一动态过程推动企业成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更多依赖于客户、供应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异质参与者,因而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共同创造,形成协同创新合力。首先,应创造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为协同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可在企业内部传播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构建创新型文化氛围,以及合理的激励与薪酬制度等。在外部,行业协会、非营利组织、政府等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分享公共资源等方式,有效支撑、规范、保障协同创新行为,推动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 其次,不断提升协同创新网络能力。网络能力的核心是信任,应建立与网络成员的信息沟通和成果分享机制,提升相互信任度;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需求选择合作伙伴,不断优化关系组合。通过开展组织、协作、交换、控制等活动进行网络管理,有效解决网络成员冲突及不稳定因素,降低交易成本。 最后,构建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运行与管理机制。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协同创新主体需要构建有效的动力、过程、转移、支持与产出机制,以及相对公平的成果分配机制与风险承担机制。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与文化相容机制,提高各成员协同创新动力与效率,持续产生创新成果。 本文引入协同创新的中介作用,系统全面地洞察了企业基础资源子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系,实证支持与拓展了企业成长过程理论,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突破资源与能力约束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本文研究局限主要在于,样本选择区域性特征明显,样本来源不够广泛;同时限于调研时间及数据获得性等因素,采用截面数据,分析结果只能得出变量间相关关系,未能动态跟踪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在不同特征区域进行调查,运用多案例与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跨时序纵向研究,并拓展这些变量的前置因素与调节作用,提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代表性。标签:协同创新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协同理论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异质性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