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经营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车道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50万是道坎
在《规定》中,有关申请资格一栏里,有这样一条规定:已经在生产企业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在850万人民币以上的私营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申请自营进出口权。尽管外经贸部的领导在各种公开场合曾表示,对于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自营进出口权在数量上没有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单位来申请,原则上是能被批准的。可放一杆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需在850万人民币的秤在这里,能达标的私营生产企业其实屈指可数。外经贸部发展司的姚苏烽先生曾坦言,制定这条标准是经过调查研究的,目前能获得批准的企业数是多少他们心中有数。用一句当今流行的话说是“要切实加强宏观调控”。
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全国私营企业1996年500强资料显示,在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达8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数量不超过70家。虽然近两年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壮大,但据有关权威人士分析,目前在这个水平线上的企业数不过百家。如果抛去个别的私营企业通过其它渠道已获得进出口权,以及一些虽然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已达标但属于非生产性私营企业之外,具备申请资格的企业寥寥无几。
应该说,多数的私营企业家在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同时,眼光已瞄向海外市场,他们对外经贸部此次给私营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同时又抱怨门槛太高,对获取自营进出口权有可望不可及之感。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据姚苏烽先生介绍,向外经贸部正式提出申请的企业不过20家。经外经贸部批准,这20家企业都已经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他们是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华都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利华教育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金阳集团有限公司、大余县伟良钨业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佳木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双流霜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敦煌集团公司、四川金厂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侨凤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峨眉山荣高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兄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奥力福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但是,对于企业家们的看法,姚先生给出了另外一番解释。他说,我们鼓励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出口创汇,但我们不提倡没有规模和能力的私营生产企业来瞎掺和,像前些年国际大倒爷们在俄罗斯及东欧把中国产品的形象都给弄砸了,就是缺乏管理与调控。在姚先生看来,有850万注册资本的私营企业,是规模与实力的象征,也是规范私营出口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有一类私营生产企业,由于注册较早,注册资本较小,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净资产都远远超过了850万,但由于没有变更注册登记,营业执照上的数字没能达标,申请就是一个问题。上海一家生产信息产品的老总就曾对笔者说出了他的疑问。他说:“我们当时的注册资本不过区区200万元,经过发展,我们的净资产已经是200万的十几倍了,可营业执照没有变更过,不知能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对此,姚先生坦言,可以即刻找工商部门验资变更。
在申请资格中还有这样一条:私营生产企业连续两年年销售收入、出口供货额分别在5000万元人民币和100万美元(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出口供货额分别在3000万元人民币和50万美元)以上。但目前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企业规模很大,年销售收入也大,却无出口供货额。四川华西集团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对此,孙振宇副部长就明确表示:个别情况做个别处理。而有经验的企业外销员则告诉华西集团的有关人士,可以找外贸企业公司开一些假单来应付。据该外销员称,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目前的中国,它几乎成了一种规律。
收购外贸专业公司待何时?
允许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各界反响很大。有媒体称此举是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以轻松、活泼见长的《北京青年报》对此举的报道则起了个欢快的标题——《1999年闯入您生活的新变化》。
事实上,外经贸部近年在外贸经营体制改革上是积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对各类外贸公司放宽外贸经营范围的限制、不再实行进出口商品目录管理、突破地市县外贸公司只能一家有进出口权的规定、对经济特区内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权试行自动登记制、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等政策纷纷出台,在实践过程中也都得到充分地了肯定。但是,在富有成效地改革中还多少有些遗憾:新政策不少出台,却没有多数私营企业家翘首企盼的允许私营企业收购外贸专业公司的政策登场。依目前的形势,按说出台这个政策并不难,现实情况也需要这一办法来解决。但最近并没有任何有关的音讯。
由于长期在高度集中的外贸经营体制下,国家统负盈亏,各专业外贸公司一心只顾创汇,勿须问赢利,造成了各专业外贸公司缺乏生存能力。有外经贸部的领导在形容外贸公司状况时说:“外贸企业日子是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借新债还旧账,账账难清。”现如今,不少外贸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全面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大刀阔斧地进行资产重组;一方面是转换内部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今流行这样做,仿佛如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灵丹。“如果允许愿意收购专业外贸公司的私营企业来收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位正在做这方面调查研究的政府官员这样说。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在早些时候,他们已经向国家递交了有关允许私营企业兼并收购专业外贸公司的请求报告,不过,至今还没有被批准。
国家或许是从更宏观方面来考虑,或许时机未到,或许条件不够,不得而知。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想法却也有着充分的理由。他说:“如果真有企业愿意收购专业外贸公司,它看中的不是那副烂摊子及沉重的债务,它是冲着进出口公司的牌子和各种优惠条件去的。暂且抛开私营企业主管理手段是否能救活企业不说,收购外贸公司先还了国家部分的钱,消灭了一定的呆、坏账,何乐而不为呢?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来看,我国外贸经营制度迟早要从许可制向登记制过渡。这项改革一旦到位,外经贸专业公司连目前这点吸引力都不具备了,我们的外贸企业等谁来收购呢?”
这种担心随时都会变为可能。中国要与世界经济融合,就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及管理手段要符合国际惯例,外贸经营制度必然要实行登记制。孙振宇副部长就曾说过,中国在加入WTO后,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的外贸经营权从现行的许可制过渡到登记制。这就预示着我国将彻底走向自由贸易。换一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把目前的有利条件交换出去,将来它的价值就可能大打折扣。
其实,现实的情况虽不太乐观,也全然到不了悲观的份上。只要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清楚的认识,操作起来心里有底就简单多了,更何况中国有自己常说的中国国情。像当年的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地就开始了包产到户,虽冒了风险,也对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而像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至少早在1998年7月份就开始了。据可查资料,1998年7月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鼓励私营企业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条就是鼓励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说不定有一些勇敢的企业正私下里盘算甚至正在操作收购外贸专业公司。
对此,外经贸部的有关人士放出了口风:这种情况上面都知道,但现在不会去干涉,希望他们能成功地探索出一条路子来,为下一步外贸经营体制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客观地说,对于欲发展海外市场的私营企业来说,收购外贸专业公司是一条捷径,为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外贸专业公司长期经营进出口业务,对国际市场、法规的熟悉、掌握操作手段、信息渠道的通畅,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批专业人才等优势是目前的私营企业无法比拟的。
1+1> 2,经济学家们对此理论的研讨总是乐此不疲。那么,名正言顺的私营企业加外贸专业公司的联合会在何时出现呢?我们期待着。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