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杨建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杨建

安庆市禹信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公司 安徽安庆 246400

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桥梁施工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于地基处理方面,具有成本投入低、施工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相邻干扰小的优点,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加水下施工、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等,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桥梁施工的质量,还需要对其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并对具体要求进行了说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与两种施工技术的钻孔桩和锤击方法相比,钻孔桩比锤击法好,由于钻孔桩施工噪声小,振动小,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灌注比原来设定孔径更大的桩基础。施工质量决定了桩的承载力,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着重施工过程中底孔底沉淀、坍孔、流砂沉积等问题的处理上。

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

2.1 护筒要求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初的工作是埋设护筒,这对桩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两点:①护筒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是否能够准确的稳合;②护筒周围位置是否和护筒底脚紧密相连,是否会发生透水现象。

2.2 骨架的存放和运输

将预制钢框架放置在平坦而干燥的地方。储存时,要按照实际细分的要求,按要求的实际节段进行排序,以便今后的施工使用。 骨架的每个部分必须进行标记,指定具体的段号和站号等。 未标记的钢骨架不能储存在其中,以避免发生混乱,导致事故质量问题。在骨架储存时,还要特别注意雨水,霉菌和水分,不宜过多储存。在运输骨架的过程中,仔细运输,骨架不能变形,标签的骨架不能损坏,从而不影响到相关的检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骨架起吊与就位工作

在实施骨架起吊工作时,应尽可能的避免发生骨架变形状况。在起吊过程中多数会采用两个吊点,即骨架的下部与骨架总长度的中心位置。在实际起吊时,先将骨架的下部提起,在结合骨架总长度的中心位置同时实施起吊工作。骨架逐步与地面脱离后,骨架的下部即可停止起吊,进而不断提升骨架总长度的中心位置,直至骨架与地面呈垂直状,起吊工作即可结束。将骨架缓慢置入孔内,避免出现摆动情况,导致孔壁受到碰撞。骨架实施焊接工作时,应将上骨架与下骨架置于同一根竖直线上,把接头先进行焊接顺直。骨架在最上端的定位时,应先测量孔口的具体标高,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定位筋所需长度,通过反复核对确认无错误事项后方可实行焊接定位工作。骨架在就位焊接结束后,还应核实骨架上的标注,以免发生漏接以及接错骨架的情况。

3 灌注质量控制

水下混凝土在实施灌注工作时,导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导管一般会采用钢板卷制然后通过焊接而成,也可使用无缝的钢管制成。根据桩长和桩径来决定导管的直径,其主要制作要求就是坚固耐用,内壁要尽可能的顺直与光滑,无任何局部的凹凸感。每节导管的内径大小应大致相同,若存在偏差情况,偏差应维持在20毫米的距离。导管在施工使用前以及使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检查其质量、耐用程度、拼接构造以及规格等内容,同时还要对抗拉强度和接头、承压等方面进行试验。

在钻孔桩施工中,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属于重要的工作程序。通过成孔质量检查钻孔合格之后,才可以实施具体的灌注工作。进行灌注前,应再一次检测孔底沉淀层的厚度,若厚度已超出有关规定的数据,可采取喷射措施进行3~5分钟的孔底喷射工作,促使沉渣悬浮,进而立即实施初次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当初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进入到钻孔底部之后,应立即对孔内的混凝土面高度进行测量,及时计算出导管实施埋设工作所需的深浅程度,在实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措施时,埋设导管内部的具体深度应维持在2米至6米之间。在实施灌注工作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拌合物,预防其通过漏斗顶端溢出,导致泥浆内混有水泥物质而变得粘稠凝结,使得无法得到准确的测深。此外,还要注意管内混凝土与孔内水位这两者的变化,观察两者是否出现下降或是升高的情况,以便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导管提升则应维持轴线保持竖直状态以及位置居于中间,逐渐升高后,要实行快速的拆除工作,时间不可超出15分钟,还要注意不要把工具掉到孔内,注意自身的安全。拆除下来的管节要清洗干净和摆放整齐。

4 常见故障处理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坍孔、卡管等故障,一般可分别采用回填重钻、淤泥吸拔、叉钩打捞等方法解除故障。下面是关于卡管及导管进水处理:

(1)卡管处理。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导管进水造成砼离析;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管中停留时间过长等均会导致卡管。要解决卡管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卡管位置在地面下不远,可采用ф25以上的钢筋直径冲捣;②在导管外加焊铁板,利用导管下落时铁板与其它卡座的撞击,振动疏通;③锤击导管法兰,吊绳上下拌动等兼可疏通。

(2)导管进水处理。导管进水一般是首灌砼量不足或导管口提升过高以至无埋深或误测导致导管提升至砼面外。其处理办法是①第一种原因进水,用导管作为吸管,用空管吸泥的方法将孔内混凝土吸出,重新灌注;②第二种原因进水,若表面砼没初凝,可将导管重新插入砼中,用泥浆泵抽出管内的泥浆,重新浇灌砼;若表面砼已超过初凝时间,则作为废桩;③若导管已离桩顶不远时,可在以后基础开挖中埋入护筒,清除沉渣及软弱砼层,安装同样直径的模板,浇筑砼至设计标高。

5 结语

钻孔灌注桩工施工在水利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是一个隐蔽的项目。质量检查很困难,为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完善施工方案和全面应急措施,建立“质量第一”思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学安.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04:82.

[2]黄兴华,韦小明.钻孔灌注桩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之友,2010,18:75-76.

[4]梁健波.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民营科技,2013,07:166.

论文作者:杨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杨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