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护理、专科康复护理、原发病护理及心理护理对肾病综合征(PNS)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PNS合并脑梗死临床资料、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梗死发病30d时无明显功能障碍7例, 轻度功能障碍12例,中度以上功能障碍8例, 死亡1例。结论:针对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护理、专科康复护理、原发病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偏瘫肢体的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脑梗死;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76-02
本文旨在探讨PNS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寻找合适的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PNS合并脑梗死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及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嗜好、心房纤颤、心脏病、肢体血栓事件史及脑卒中病史等。急性脑梗死主要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当时神经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为尽可能减少因PNS进展对患者机体活动的影响,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量表评价脑梗死发生后30天预后,mRS 3~5分被视为预后不良。收集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肿瘤标记物,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多普勒、头颈部CTA(CT angiography)、头颅CT、头颅MRI、DWI、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等检查结果。收集PNS相关资料:肾活检、血浆白蛋白、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PNS诊断标准病例28例(2.90%),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10~63岁,平均43.65±9.6岁;病程在0.5~3年,半年内发病12例(42.86%),半年至1年发病11例(39.29%),1年至2年发病3例(10.71%),2年至3年发病2例(7.14%);12例(42.86%)患者既往有1项或2项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动脉狭窄、吸烟、嗜酒等脑卒中危险因素,16例(57.14%)无脑卒中危险因素;NIHSS评分2~20分,平均6.33 ± 5.30分;因PNS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脑梗死21例(75%);因急性脑梗死的表现而住院治疗,期间被首次证实患有PNS7例(25%),且年龄均在40岁以下。PNS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11例(39.29%),膜性肾病5例(17.8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例(10.71%),不能确定9例(32.14%);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的PNS相关表现,明显低蛋白血症(低于20g/L) 15例(53.57%),其NIHSS评分13~20分,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30~21g/L)的NIHSS评分2~13分,伴发血脂升高16例(57.14%),血纤维蛋白原增高16例(57.14%), 血小板计数增高14例(50%),D-聚体增高12例(42.86%)。梗死发病30d时无明显功能障碍7例(25%),轻度功能障碍12例(42.86%),中度以上功能障碍8例(28.57%), 死亡1例(3.57%)。
3.PNS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
PNS患者发生脑梗死已经受到临床上的关注,本组PNS患者合并脑梗死特点:(1)本组多数患者具有PNS相关的血液生化异常包括血脂升高、外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等,提示PNS相关血液生化异常是PNS合并脑梗死患者有别于传统脑梗死的显著临床特点。另外多数患者缺乏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同样提示脑梗死的发生就可能与PNS有关,需要动态监测,做好预防宣教 必要时予以脑梗死的一、二级预防;(2)多数患者的脑梗死发生在PNS被诊断后的半年之内,提示PNS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在PNS病程中时间上的特点,要求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询问、观察患者有无局灶性损害症状与体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3)明显低蛋白血症(低于20g/L)的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大,且病情较重,是肾病综合征易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情较重的因素,因此对低于20g/L血浆白蛋白患者,要及早予以抗凝治疗,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4)本组7例(25%)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年龄均在40岁以下,明显低于一般缺血性脑卒中平均年龄,如何早期识别这些患者,及时进行脑梗死及肾病综合征两方面的治疗与护理,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
3.2 PNS合并脑梗死发病机制
新近的研究结果显示PNS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本组大部分患者缺乏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血浆白蛋白降低,外周血血脂、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同样提示本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另外,由于PNS患者出现血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也被认为加速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参与PNS导致脑梗死的过程。
总之,对PNS合并脑梗死患者,针对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护理、专科康复护理、原发病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偏瘫肢体的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
论文作者:黄永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脑卒中论文; 因素论文; 血小板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血脂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