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领域实现两个转变的内涵及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外经贸论文,内涵论文,途径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外经贸体制的转变
实现第一个转变的主要涵义是:按照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开放的总体部署,基本建立以经济与法律手段为主要调控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体现“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改革方向。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这一转变:
1、建立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外经贸间接调控体系。首先, 全国实行统一的对外经贸制度和政策,主要运用关税、汇率、利率、信贷、税收和其他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对外经贸;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益、公平、公开、竞争”原则改革外经贸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最大程度上弱化一事一批的微观事务管理,机关工作重点转变到调查研究和政策指导上,确需保留的少量直接行政措施也要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如进出口配额要实行招标、拍卖和规则性分配,提高政府机关的决策水平和服务效率。其次,加快立法工作,争取在“九五”期间形成以外贸法为主体的比较完备的外经贸法律体系,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2、实行有管理的放开经营。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通行作法, “九五”期间基本奠定外经贸放开经营的总体格局,充分调动各类外经贸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快实施外经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依法登记制的过渡,开展外商经营外贸的试点;减少统一经营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出口商品范围,规范和调整经营办法,适当引进竞争机制。
3、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外经贸企业经营机制。 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外经贸企业的实际,争取在“九五”期间大多数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及其他配套法规的要求普遍实行公司化改造,转换外经贸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把外经贸企业改革与改造、改组及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推动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提高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水平。
4、建立、健全外经贸中介组织体系, 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功能。改革进出口商会、工程承包商会的组织机制,健全分商品的分会组织,大大强化商会的协调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外经贸经营活动中的协调指导和咨询服务的作用;健全会计师、律师、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服务。
二、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外经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涵是:使外经贸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也就是使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成为保证外经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更重要动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对外经贸发展的宏、微观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简单地讲,就是外经贸发展要逐步转变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其具体要求是:
1、调整外经贸发展战略和计划方式,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今后外经贸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转变到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外经贸总量计划特别是出口总量计划要转变为真正的指导性计划,彻底扭转出口指标层层加码的倾向,克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观念和习惯,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使对外经贸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增长速度。
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实现出口产业的战略升级。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实现出口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是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要在保持数量有一定增长的同时,重点抓提高质量和优化进出口结构。利用外资、海外投资、技术进出口、对外承包劳务、援外等项业务也应有同样的要求。这里的质量不仅是指把好货物的质量关,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就出口而言,“九五”期间要加大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轻纺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增强自主开发和自我配套能力,在创名牌上多下功夫,尽可能提高轻纺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推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主导产业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成为出口主导产业,实现国内产业发展目标与出口产业升级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为更大程度提高外贸的宏、微观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3、加快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融合,提高外经贸的贡献度。 实现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提高外经贸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贡献度,为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做出最大的贡献。为此,必须加快实施“大经贸战略”,实现外经贸与科技、生产、金融、商业等部门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更好地为实现总体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4、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微观经营效率。 推动外经贸企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提高按国际惯例经营的水平,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微观经营效率。
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扩大开放、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模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紧密相关,因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首先,我们必须确立外经贸工作新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外经贸工作重点切实转变到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其次,必须促进全系统加快转变观念,调整多年来沿袭下来的旧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习惯,切实改进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第三,抓紧制定实施两个转变的具体规划和步骤,作为指导外经贸工作的重要纲领;第四,突出重点,抓住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
我们建议,目前要抓住调整外经贸企业组织结构这个突破口,通过加强联合和发展专业化协作,改变小型化、分散化的外经贸企业组织结构,在推进外经贸规模经营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作法是,结合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改革与改造、改组及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结合起来,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快资产存量的调整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加快组建10家左右大型化、多功能、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中国式综合商社和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在某一领域具有经营优势的外贸企业集团,尽快形成以这些实行综合化经营的超大型和大型外经贸企业为主导,以实行专业化、系列化经营的中小企业为辅助的合理经营分工格局。其目的:一是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经营费用,获取规模经济的效益;二是改善经营和竞争秩序,从产业组织方面消除抬价抢购、削价竞销的根源;三是有力增强外经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四是为改进外经贸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