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高维,黄育清

(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松柏医院 361012)

摘要: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66例儿童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3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住院护理,护理组患儿则实施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的护理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565;P<0.05);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配合度96.9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853;P<0.05)。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联合引导式教育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提高患儿的康复质量,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应予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引导式教育;脑瘫患儿;护理效果

脑瘫在临床中一般是非进行性的脑部发育缺陷及脑损伤或者由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大脑先天性发育缺陷而导致;患儿是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知觉、认知以及行为等障碍;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中的危急重症患儿的存活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有所提高。但是患儿的脑瘫疾病的发生率有着上升的趋势,该病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导致患儿的生活质量总体下降[1];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脑瘫患儿实施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质量,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的全面的护理十分重要;其中在多种多样的护理模式中整体护理联合引导式教育在临床中对于脑瘫患儿的应用效果良好,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究脑瘫患儿应用整体护理以及实施引导式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接受治疗的儿童脑瘫患儿共6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观察分析整体护理干预联合引导式教育应用于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脑瘫患儿共6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3例;其中排除具有肝肾衰竭以及其他脏器严重衰竭的患儿,排除具有感染疾病以及合并脑积水和脑肿瘤的患儿,排除具有精神异常或者神经性耳聋的患儿;对全部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护理组患儿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71±1.54)岁,其中有运动迟缓型8例,脑瘫痉挛型患儿12例,混合型1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65±1.27)岁,运动迟缓型10例,脑瘫痉挛型为11例,混合型为12例;在本次研究中,全部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次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儿均为脑瘫患儿。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全部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日常护理、宣教、对患儿的居住、饮食、身体的基础护理等。

1.2.2护理组: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以及引导式教育进行护理,根据不同患儿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的性格进行针对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联合引导式教育来指导患儿自主完成各项指定的动作从而激发患儿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1)基础护理:在患儿入院治疗后,根据医师的叮嘱按时给予患儿服用药物,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儿居住的室内应保持舒适干净,房间内可适当用一些卡通可爱的装饰进行点缀,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患儿居住的环境四周要没有噪音,并且温度以及湿度要适宜,护理过程中避免外来人员频繁走动,影响患儿休息,避免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对患儿的床单要经常更换,对于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械要经常消毒。对于不同的脑瘫患儿给予针对的引导训练方法,包括睡姿和坐姿的调整、洗漱与如厕等多方面进行基础指导和护理。(2)心理护理:观察患儿的心理反应,针对患儿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状态以及进行心理护理,对患儿可适当的进行眼神与抚摸等,来表明善意以此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针对患儿出现的自卑以及焦虑等心理对患儿进行鼓励,播放音乐或者讲笑话以及给予玩具等来缓解患儿的情绪。另一方面在进行日课的时候引导和鼓励患儿之间相互帮助。使患儿能够良好积极的配合护理。(3)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使患儿进行放松,引导患儿的头部维持在正中的位置方便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能够倾听,使用动作辅佐语言,语言尽量简洁易懂,以便于患儿理解,并且要认可患儿的沟通方式,充分理解。并借助其他物品,如图片以及工具等来引导患儿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总体加强患儿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4)运动以及饮食护理:对患儿的饮食主要应给予有利于患儿恢复的食物或者易消化的食物、营养和清淡的食物为主;食物上保证患儿的身体的营养提供充足,给予患儿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患儿恢复。应用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来引导患儿进行自主运动,在进行日课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引导患儿进行运动,比如下蹲等运动;可将患儿喜爱的物品或者能够引起患儿产生兴趣的物品摆在地上引导患儿进行下蹲的动作。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疗效。(2)观察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护理配合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详见表1。

护理组患儿在经过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儿为78.79%,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近年来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目前在临床中对于完全康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一旦经过确诊的后,则会对于患儿的发育和成长具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脑瘫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姿势不正常等,因此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和恢复患儿的一些运动功能,应用引导式教育,在相关的措施之下可以激发患儿的学习动机,使脑瘫患儿自主性进行恢复运动,引导患儿利用周围的环境设施进行学习以及实践,提高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并且总体对于患儿的运动、语言、心理、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中则针对患儿进行了引导式教育联合护理,对患儿的语言、运动、等多方面对患儿进行了多方面的整体综合护理;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护理配合度96.97%以及护理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刘海华的研究文献中[3],实验组患儿的护理配合度98.11%以及护理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说明,在临床中对于脑瘫患儿应用引导式教育和整体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能够增加患儿的康复质量,护理的总体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于脑瘫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加强患儿的护理配合度,并且拉近了患儿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就是讨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龚旭平. 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1):264-265.

[2]孙青华. 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110.

[3]刘海华. 引导式教育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6):2479-2480.

论文作者:高维,黄育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及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高维,黄育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