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设计与策划带动三峡库区旧城发展论文_夏国藩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旧城如何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语境下各个地方城市普遍要面对的问题。三峡库区的旧城在自然人文环境、时代发展背景上有一些共同特性,如山水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三峡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等;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移民安置压力沉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利用有限、城市建设面貌破损等。本文以忠县旧城区——“半城”为例,通过城市设计与策划,探索三峡库区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经济、文化、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三峡库区;旧城;城市设计;策划

一 研究背景

1、三峡库区概念

三峡库区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被淹没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

2、三峡库区旧城特色

三峡库区城市大都建在长江边的坡地上,拥有优美的自然山水,自古以来也是商贸和文人聚集的地点,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颇为丰富。三峡建设形成的广阔长江水域,更是使得库区城市面向长江有很好的整体展示面。

3、三峡库区旧城问题

库区旧城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与建设、城市文化延续等几个方面。

库区旧城,虽然有较好的水运条件,但相对于现代城市发达的公路交通及航运交通,三峡库区城市往往相对比较闭塞,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山地城市土地也有限,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建设。库区的建设给旧城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形成了很大的移民安置压力,还有安置后移民的日常生活与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库区旧城面临的经济问题。

三峡的建设对库区旧城建设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城市功能重心转移至新城,造成旧城功能相对单一,大部分是居住功能,配套不完善,且环境品质差,建筑陈旧杂乱。部分连接上下半城的纵向联系道路变成断头路,导致旧城区交通不畅。滨水区传统开放空间被改变或消失,市民活动空间减少。丰富生动的传统滨水山地建筑因淹没而被拆掉,临江的建筑变成70-90年代新建的多层、高层甚至是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当年缺乏科学规划,杂乱无章。

另外,库区建设也对城市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文化古迹及历史街区消失在长江水中无法再见天日,城市文化底蕴的丧失也是库区移民缺乏归属感的重要原因。

4、城市设计与策划的概念与作用

城市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综上所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

城市发展策划,则需要解决城市设计之前和城市设计之后的事情。在城市设计之前,需要通过策划来比较分析城市资源与城市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使得城市设计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促进政府和百姓经济双赢。在城市设计之后,需要确定开发实施策略和策划具体项目来落实城市设计的各项内容,使得政府和开发企业掌握投融资的方式和开发的步骤,使得城市设计成为真正可用的设计。

下面以忠县旧城为例,阐述库区旧城城市设计与策划的思路与体会。

二、忠县旧城(半城)城市设计与策划

1、半城概况

●忠县区位:忠县是三峡库区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是重庆东部经济走廊及三峡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图一)

图一 忠县在三峡库区的位置

●忠县旧城——“半城”:因三峡建设使得旧城一半位于山坡上一半位于水中而得名。它在忠县老城区的中心,北依巴王路,南临滨江路,东起白桥溪大桥,西至玉溪大桥,占地约0.4平方公里,是忠县历史文化的集中地、市民居住的主要区域。(图二)

图二 半城用地范围

2、特色资源(图三、四)

●忠文化之城

半城是古忠州城的所在,忠州历代忠良辈出,是国内唯一以“忠”命名的忠义之城。旧城里目前还有一些关于忠文化的建筑,如东门是巴幔子将军不屈服于敌人武力、刎首留城的遗迹。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担任忠州刺史,亲自带领当地群众种花植树,美化环境,并留下了众多诗文佳句,使忠州成为后代文人倍加推崇的文化之城。

●移民之城

半城是三峡库区独特的半淹城市,水下水上两个半城的景观,使忠县半城成为真实记录三峡移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移民之城。

●街巷空间、民居建筑

半城拥有典型的巴蜀山地街巷、不同时期的民居建筑。

●山水特色

优美的滨江自然景观与坡地建筑文化景观相结合,依山面水,城市层次丰富。

图三 半城现状模型

图四 半城现状特色

3、半城发展面临的问题

半城当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受自身软硬件限制,投资吸引力不强。重庆周边各县区都在努力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同质竞争,除了少数重要城市,各县及其旧城都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另一个重大的挑战是移民安置工作。在建设三峡库区的过程当中,忠县及半城承担了较大的移民安置任务,导致半城更是地少人多,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差,没有太多的新产业可以吸纳安置移民劳动力。

此外,在三峡蓄水之后,和库区其他旧城一样,半城的生态比较脆弱,建设用地非常有限,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制造业,尤其不适宜有污染的制造业发展。

半城虽然可供发展旅游的题材丰富,但是缺乏有号召力的景观。半城旅游最大的问题是对游客吸引力小,无论是每天从门前经过的长江游客,还是重庆和周边城市的休闲短途游客,基本上没人来。半城与库区及周边其他区县的景点也没有联系,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等也没有发展起来。创造旅游吸引力,用各种方法首先把旅游者,进而是投资者吸引到忠县半城来,是半城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关键点。

4、半城发展战略

1)SWOT 分析

●优势(Strength)

1.半城依托长江发展,有良好的景观;

2.已建成连接重庆、万州的良好高速路系统;

3.半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4.半城有充沛的低价劳动力资源;

●劣势(Weakness)

1.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缺少对投资的吸引力;

2.半城建设导致交通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3.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建设用地有限,城市形象差,不适合发展大规模制造业,缺少旅游吸引力;

●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和重庆对三峡库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三峡大坝蓄水后,半城具备的水港条件及山水景观;

3.国内和区域的城镇群众对文化、旅游、休闲、运动等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挑战(Threat)

1.经济地位和特色吸引力显著低于重庆市区、万州、武隆等周边城市,容易被边缘化;

2.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与周边县市大同小异,在招商引资方面,与周边区县同质化竞争;

3.与周边区县的独特景观相比,缺少核心旅游景观。

2)战略规划

结合半城的特色、发展的问题、政策的指向等因素,对半城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忠县半城的发展战略愿景:

以文化为核心,以新“城”代谢为改造原则,将半城塑造为长江上独特的文化休闲中心,使半城城市与建筑以有序高效的方式完成更新,实现小商富民。

5、城市设计

1)设计原则

●城市文化共生:

半城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各个时段的各种文化,包括人文文化和建筑文化。人文文化主要有忠义文化、士大夫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是指本城内建筑种类繁多,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均有,并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土、木、砖、混凝土建筑文化。这些文化在半城中不断的积累发展,取得了和谐共生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于丰富城市的形态与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因而需要继续保持和发展,使半城成为一个文化博物馆,让老百姓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形式,增强城市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归属感。(图五)

●城市物质新“城”代谢:

半城的物质,主要指半城的建筑、街道、景观、市政设施等内容。目前,这些城市物质损害比较严重,有些很难再加以利用;大量的民用建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包括水灾、火灾、震灾等,大量建筑需要改造甚至拆除;街道上破旧的棚子,裸露的污水管,随意搭建的电线,显得杂乱无章。这些都需要迫切的进行改造与有机更新。经过新城代谢的半城,将依然拥有半城原来的特色,同时又能适应半城商业旅游开发的要求。

图五 半城建筑文化共生状况

2)规划布局

●功能结构:“一带三轴三中心四片区”,解决半城结构相对单一问题。(图六)

●半城功能:结合发展战略,半城功能包括文化、商业、商业居住混合、商业文化混合、居住用地,解决旧城城市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

●交通规划:沿长江修建滨江路,在旧城区内梳理出消防道、十字街道、体育路等机动车道,解决半城交通疏散及消防安全问题;同时尽量保持半城原有步行道,维护半城肌理。(图七)

●绿化布局:增加绿化公园、绿色通道、滨江广场及绿化公园,形成绿化专用地块。

●地块划分:综合考虑半城肌理、半城交通,对半城进行地块细分。

●地块导则:对每个地块的红线范围、退线、开口位置、规划指标、建筑风格等进行定义,控制地块开发。

图六 半城结构

图七半城交通

3)城市设计内容:

●半城肌理:保持半城街巷空间肌理,使之具有历史韵味,使旅游者在此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气息;同时优化半城肌理,使之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消防安全的需要。(图八)

●半城开敞空间:梳理和增加半城开敞空间,打通了北山广场-戏院、月亮沟、东坡商城至滨江的三大轴,增加了半城沿滨江路的休闲餐饮商业空间。(图九)

●半城高度形态:控制半城高度形态,将半城空间设计为从巴王路至滨江路依次叠落的效果,改变半城混乱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形象。(图十)

●半城建筑设计导则:为改善半城建筑形象,完成半城建筑更新,制定了新建建筑和改造建筑的导则。

新建建筑:严格按地块导则给出的指标和建筑风格进行控制,在新建建筑底层形成传统的川东民居商业文化街区。

改造建筑:指标上不得超过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原有建筑面积、原有建筑高度,在建筑风格上修旧如旧,体现川东民居特色。在功能上引导为特色文化与商业功能,有利于半城旅游的发展。

●半城色彩:统一设计半城色彩,增加半城色彩丰富度,增加部分鲜艳颜色,吸引游客到半城旅游。

●半城夜景:运用水下半城照明、重点照明、轮廓照明、街道照明、地景照明等手法,打造半城夜景照明效果。

图八 半城肌理特色保持与发展

图九 半城开敞空间优化

图十 半城高度形态控制

8、重点项目策划与设计

为启动半城开发和吸引旅游,策划了十来个近期重点项目,主要是文化休闲及商业类项目,有利于吸引外来资金和游客,让社会资源与本地百姓自发参与到半城的更新改造与发展中来。

●忠义寨

通过整合半城十字街、滨江路等道路空间构建忠义广场,设计忠义门、忠义寨、忠贞祠轴线空间,形成半城的公共空间节点。(图十一)

图十一 忠义寨

●忠义历史文化公园

图十二 忠义历史文化公园

公园与北山广场、东坡剧院形成连接巴王路与滨江路的通江景观通廊,是半城设计中最重要的纵向轴线之一。忠义历史文化公园是半城“城市酒店”概念中的庭院空间。(图十二)

●东坡路

结合东坡路原有特色文物古迹与传统院落空间,将此片区域改造为文化休闲中心,包括东门巴蔓子刎首留城处、东亭、白鹤井、清凉画馆、仰白书院、苏家梯子、严颜碑等空间。(图十三)

●水下半城夜景照明

采用全息影像技术还原水下半城城市肌理,让游客与外来者体验历史的印记和现代技术的梦幻。(图十四)

图十三 东坡路

图十四 水下半城夜景

●旅游策划

为配合打造半城文化之城、商业之城,增加半城经济收入,对半城旅游进行了详细策划,将半城打造为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核心目的地。

旅游的主要客群定位为:长江三峡游的上岸游客、周边地区的城市休闲商务购物游客,接受红色教育、考古、文化研究和社会研究的专门化游客。

在对半城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后,将半城的旅游围绕三个文化主题和一个自然主题展开,即忠义文化、士大夫文化、半城移民文化和长江自然景观。同时对

旅游游线体系、旅游交通停车游船体系、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住宿体系以及旅游景点进行了详细设计。(图十五)

图十五 旅游游线体系

9、实施策略

半城的开发实施策略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两个层面、三个主体、四个阶段,即:

一条主线:“以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为着力点,以文化观赏休闲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并使忠县逐步确立在区域竞争优势,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平衡、可持续和快速发展”。

两个层面:半城建设包括两个层面,即城市更新和旅游开发。

三个主体:半城开发主体主要是三个:政府、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

四个阶段:项目的开发可以分为筹备期、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

三、结语

三峡库区旧城,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与建设、城市文化延续上都存在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师或城市规划师的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工作所能解决的,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策划,对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设计内容与项目实施策略等各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有远大的目标又有分步实施的细则。

半城城市设计与策划,以“以文化为核心,以新‘城’代谢为改造原则,将半城塑造为长江上独特的文化休闲中心,使半城城市与建筑以有序高效的方式完成更新,实现小商富民”为发展战略,提出了城市文化共生和城市物质新“城”代谢的城市设计原则,对半城进行了规划布局和整体城市设计,对重点项目进行了概念性设计,并制定了半城开发和更新的实施策略与步骤,从全方面和深度上解决半城存在的经济发展、环境与建设、文化延续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思路和经验对于三峡库区其它旧城和其他地方城市的旧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夔万.运用节点改造方式推进旧城有机更新.规划师 2010年04期

[2]李兴樑.忠县忠州镇志.2004

论文作者:夏国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以城市设计与策划带动三峡库区旧城发展论文_夏国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