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智力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获得成功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智力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使学生在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掌握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成功智力理论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是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三方面,分析性能力有比较、对比、分析、评价、判断等方面,创造性能力为有创造、发明、想象、构思、假设等方面,实践性能力目标应该有应用、展现、操作、使用、示范等方面。每个人这三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他的大量实验证明,通常学校学习更适合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这种学校里最为推崇并视之为聪明的能力,在学生日后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却不如创造和实践能力。它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
首先,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学生智力是不断成长并可以成功培养的: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成功智力理论却表明智力具有发展的可能,比如分析能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进程而逐渐提高,完成学业之后达到顶峰,随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实践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学校如果开设一些既需要分析性能力,同时又对其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学生的成功智力就完全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其次,成功智力理论相信“人人都能成功”: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成功属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对自己位置的平常人。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一定要整齐划一,在教学策略的采取上应该针对不同的能力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再次,成功智力理论提出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应更突出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里的学习偏重于分析性学习,通过训练,能使学生熟练地解答老师或书本提出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给你提出问题,而是需要你自己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更多地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数学公式的演绎和变换,关注给学生创设情境,开展猜想、验证、评价的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关注过他们的学习风格差异吗?我们关注过他们的成功体验吗?
(一)教师的无奈
“读懂学生的心真的很难”——我们的“标签”让我们漠视了学生的成功和自信:在批改作业时,一些教师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说,这个练习又是张某某没做对,这节课我们班的王某某又是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没回答出来……我们不知不觉地给学生贴上了“有点笨”“不动脑”“不勤奋”的“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标签”让我们漠视了学生的努力,扼杀他们的自信。
“数学练习成了学生心中的痛”——我们的“正确率”一次次阻击了学生的成功:数学教师重视的是当堂练习反馈,我们要求学生的计算不仅要正确还要速度,要学生能巩固所学,所以有尝试练习、巩固练习、课堂作业;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也让学生做了很多错题。这一道道错题成了阻击一些学生的成功体验的有力“武器”。
(二)学生的烦恼
面对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吗?笔者对本校三至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了简单调查:其中喜欢数学的人数为66人,占总人数的33%;在8门功课中数学受喜爱的程度是3.5%;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调查数学受喜爱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其中“教师上课”占66%、“能变得更加聪明”占17.5%、“受到表扬”占36%、“老师对我有信心”占15.5%;在剩余的不喜爱数学学生中调查,原因也有四个:“数学太难”占42%、“作业太多”占55.5%、“经常被惩罚”占7%、“老师只关心好生”占24.5%;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听得懂却做不出”占28%、“不敢问”占59%、“怕答错”占36%、“碰到困难放弃”占12%、“注意力不集中”占34%;而在学业成功感的调查中,“很好”占0、“好”占34.5%、“一般”占53%、“不太好”占12.5%。
从中可以看出,数学学科在学生中喜爱度不高,学生喜爱数学大部分是由于老师的原因,而不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上的烦恼还是比较多的,不敢问和上课不回答问题普遍存在;其中学业成功感上感觉一般占了大多数,感觉很好的一个也没有,同时学生不敢和老师交流现象很严重,教师对学生学习了解不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成功智力理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实践
(一)了解学习风格
斯腾伯格和格里格伦科在研究中指出,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个人获得成功必须的能力,但每个人的这三种能力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各有所长。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听觉型学习者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和序列思维,视觉型学习者更善于注意细节、发明新事物等创造性活动,而肢体——动觉型学习者则善于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笔者对所教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听力型11人、视觉型16人、肢体——动觉型10人、均衡型9人。分别占23.9%、34.7%、21.8%、19.6%。因此,要促进不同风格学生学习的成功,首先要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才能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类型的教学策略。
(二)设计课堂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设计其实是不同教学价值观或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外显表现。因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功,满足学生多元发展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笔者根据《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比较:
“教学设计一”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知道轴对称图形含义,会辨析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为:出示轴对称图形,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得出对称含义;根据轴对称含义判别轴对称图形;运用轴对称图形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对称轴。“教学设计二”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剪、拼、画等操作,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经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知道轴对称的含义,学会辨析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所带来的美。教学过程为:出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鼓励学生用剪、画、拼等方法,画一个对称图形;指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找朋友、画一画、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辨析轴对称图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或找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摸摸画画它们的对称轴。
经过比较,第一个方案以观察和教师分析指导为主,学生也以分析性能力为主,对轴对称的概念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第二个方案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性学习,设计轴对称图形的创造性学习以及观察、比较的分析性学习,发展了学生多元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
(三)布置学生作业策略
分析性能力作业布置策略: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某道数学究竟在问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数学答案和生活实际的不同;教师可让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题中的文字信息;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解某道数学题的解题过程。
创造性能力作业布置策略:教师鼓励学生对某道数学题提一个与原来不同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质疑;教师可让学生去说服同学相信他提出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教师可让学生创造一道数学应用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二题多解;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实践性能力作业布置策略: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如商品利润、建筑设计等简单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开展数学问题调查;教师可布置学生制作立体图形、画图等家庭作业;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等;教师鼓励学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
(四)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一种激励,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在分析、创造、实践这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认识和提高。
评价的基础是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友善、宽容、亲情和情感体验。学生敢于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开展成功智能发展性评价:不但要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更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他们弥补自己的弱点;对数学来说,分析性能力是“能运用比较、评价、分析、判断等分析性能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创造性能力是“能开展想象、提出新观点、能用不同方法解题”,实践性能力是“能画图、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制作图形”。
收集学生优点来提高学生自信心:由于学生三种能力的不同,在学业上也不会相同。有时会导致学生没有成功感,从而缺乏学习动力。在数学活动课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优点,由老师收集后,打印交给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成功智力理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笔者运用成功智力理念,有两个观念的误区需要突破:
成功不等于降低难度:在教学中学业比较低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有时不自觉地逃避问题,那么为了这部分学生的成功,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是降低难度,让他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有时甚至只是判断是或不是;这样让他们真正体验成功了吗?“我只能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同学都会笑话我的。”一位学生这样回答。所以通过降低难度不能真正地帮学生体验成功,学生感觉到“我只能是这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作为学生来说,他最大的自信还是来自学业的成功,而不是降低了的“成功”。教师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这些学生提前就下节课学习内容沟通,但我们却不能随意降低难度。
“教学平等”不是“教学相同”:教学平等是每个学生拥有平等的学习和进步机会,但不等于要让学生做同样的事。由于每个学生学习风格、学业背景的不同,针对同一个学习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强调同质学生合作。如优优合作,让学业低的学生和学业高的学生不分在同组,既保护学业低的学生学习、思考权利,也促进学业高的学生更多的思考。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让我们树立成功智力理念,不断结合于课堂实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