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区内资源整合角度看中心居住街区的改造论文_李觐

从街区内资源整合角度看中心居住街区的改造论文_李觐

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439

摘要:城市化建筑进程的加快,让整个城市都在发生着全面的变化,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人们不仅把目光放在建设上,同时也需要将目光放在当前的街区改造上,对于城市来说当前的街区都是历史建筑或者为老建筑,所以在使用上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所以对街区进行改造已经是当前重要问题,在改造过程中要考虑街区资源整合角度,完成街区的整体改造,让其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关键词:中心居住街区;街区内资源整合;平衡利益;共赢

引言:我国当前的城市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是当前的城市外围建筑较好,但是中心街区却建设的较差,同时由于其是中心街区,所以无法进行相关的改造,此地的居住者不愿离开该区域,但是却难以获得舒适的生活,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要对中心进行有效的改造,提升改造的可能性。

1历史沿革及改造机遇

以上海市为例子,上海是国际型大都市,通过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创新,所以有着较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留街道,但是作为我国的一级城市,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符合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所以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改造,这种改造不能影响到城市中历史建筑,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要让其符合现代人的相关需求,所以要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提升。

2历史成因

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由三点问题组成,第一就是在城市的建设中,缺少相关的经费,根本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建设,同时又有较多的劳动者需要进行安家,所以城市就会选择使用进行最经济的建设方式,导致城市中心的相关建筑已经无法符合实际要求,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第二在街区内会出现不同的规划情况,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所以在建设上也会出现相关问题,导致最终城市的建设出现杂乱无序的问题,影响了后期的规划和治理。第三步就是随着城市的大面积建设,传统建设会被逐渐的包围,让传统街道在逐渐的被建设和完善,让它们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和街区,使其无法满足当前的具体使用需求。

3面临问题

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改善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街区碎片化严重,路网建设的比较凌乱,人们虽然居住在此,但是较多的环节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中心街区在不但的完善,使其越来越乱,所以在实际改造上就更加的困难。

4改造难度

在目前我国街区的建设中,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快速,所以城市的相关地价在不断的增加,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逐渐的靠近边缘地区,逐渐的将城市的老街区包围成中心区域,这样将改造的难度在逐渐的增加,首先中心区域一直都是城市的商务发展区,所以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就无法满足其具体的改造要求,只能做小规模的城市规划管理,并且城市中心改造需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第一是其实际的改造时间较长,第二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投资也较多,所以在目前的城市改造过程中,融合街区内部资源进行相关处理存在的难度也较高,所以改造的整体目标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5现状案例分析

以上海城市为案例,最能够感知到的就是现在的格局、道路和建筑,大部份都是民国时期留下的,比如:遮天蔽日的法桐大道、有着小尖顶洋房的武康路、复古浪漫的思南路、老式弄堂的思南路等等,这些老式街巷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所以在整体的改造上就会出现相关的问题,导致改造难度增加。

5.1路网密度较大、行车受限

当前的改造过程中,路网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上海弄堂较多,这就会导致弄堂改造问题的出现,弄堂错综复杂,并且已经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不能进行破坏,因此在改革和改建过程中,会存在相关的问题影响实际的改建情况,让其无法得到良好的建设,达到改建的目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路网的整体密度较大,影响改造工作的具体开展,让行车受到影响。

5.2小区边界生硬、利用率低

不同的小区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小区与小区的相互边界处,都是会有相关的边界需要进行处理,但是当前的边界处理上有着资源浪费的情况,部分小区将其作为交通路段,但是大部分都是将其作为公共的分段区域进行处理,这些地方没有绿化,没有相关的处理措施,导致土地出现浪费的情况,影响了实际的使用效果。

5.3配套设施不足、均衡性差

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是完善的,但是也存在无法保证完善的情况,首先作为城市中心区域来说,其都是建设时间较长的区域,所以即使想进行相关工作的完善,还是无法做到全面的保证,较多大型的配套设施就无法进行建设,因为在老城区的建设中,并未预留大型配套建筑物的位置,如果进行相关配套的建设,较多情况进行限制,所以配套不足,均衡性差都是主要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改造手法

6.1整合资源,合并道路

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将各校区周边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第一步各小区会有相关的周边道路,对其进行统一的调查,然后在整理资料,认真研究各小区的实际使用情况,将绿化停车都考虑到实际的建设当中,统一规划出几条相关的道路,预留最合适的几条道路,其他的进行统一的管理,合并,建立相关的绿化和配套设施,总之针对道路要保证出行的方便,同时要考虑道路的具体情况,将多余或者是不必要的小路进行合并,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6.2向相邻小区做到尽量打通

在小区建设上,为区分不同小区,各施工单位会进行相关的围墙建设,这样一来小区规划一目了然,但是各小区之间会存在相互的隔绝,导致有些道路可以在小区当中相互建立,既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达到了合理规划,所以在目前的规划建设上,要统一整理道路的相关情况,尽量减少地面空间的浪费情况。将剩出的相关面积进行有效的处理,建设相关的绿化等。

6.3景观区域分级处理

城市景观区域有着主、次的分别,所以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要将主观区域和被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进行相关的规划,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用最大的建设面积,完成最好的施工建设,将景观进行良好的设计,让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提升一定的趣味性。

6.4建设公共繁华区域,

如果两个小区之间存在公共区域,可以对其进行有关的处理,将各小区之间的公共区域进行有效的整合,拆除传统设计中存在的的隔断,让小区的公共区域连接在一起,对公共区域进行景观设计,设计相关的休息区域,打造街巷邻里互动,儿童玩耍,老人健身的小游园,为居民和留下茶余饭后休息的空间。

景观合并要保证其统一性和整体性,但是如果出现景观形式不同的区域,可以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过渡区域的建设,所谓过渡区域,有着两种不同的作用的,第一过渡区域可以建设一些相关的活动设施,让人们可以从一个景观区域向着另一个景观区域转变,同时过渡区域可以作为分离分割区域,将两个不同的景色区分开,不要产生混淆的效果。保证小区可以既有完整性,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7综合配置服务设施

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不同的小区有着不同的规划效果,所以在当前的小区使用上,有的小区绿化建设较好,但是有些小区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这就是高档小区和普通小区结合的主要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具体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土地资源来换取环境资源的方法,如将高档和低档小区围墙拆除,低档小区的多余空间可以存放车辆,高档小区的业主需要支付费用,但是费用会返还给业主,作为回报就是高档小区需要开放绿化区域,供两个小区进行相互的休息使用,这就是土地换环境的具体方法。

消费换取服务就是较多的低端小区是缺少相关配套的,后期建立也无法完成,所以在此过程中可以和周边高档小区进行合作,缴纳相关费用之后可以自由出入高端小区,这样一来高端小区就会得到相关的经济回报,同时各周边小区可以得到休闲和娱乐区域,大大加强了相关设施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小区内会存在不同的活动需求,根据不同人员的相关要求可以建设两片区域,第一是日常居住区域的喧闹活动区,老年人喜欢跳舞等活动,较为吵闹,而住宅附近都是偏向于安静生活的,所以在当前的小区规划和建设上,可以与周边的小区进行合作,规划一个较远的区域来进行广场舞的活动,让其不会出现相互打扰的情况。第二可以建设一个安静的活动区域,如小区棋牌活动室,标注相关的活动要求,做到不相互干扰,提升相关的休息活动区域。

8协调街区管理

小区内维持原有物业管理方式。街区整合后,建议由原有物业公司继续管理,并不宜为了与其他小区比肩而提高物业费,使居民良好过渡。对于所有权在一个小区,但作为交换,给另一个小区使用的用地,建议由使用者管理维护。

建议由各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共同成立联合物业及业主委员会,对街区的规划和发展提出建议,实现街区更高层面的管理。本小区物业公司有权决定本小区事宜,但应参考联合委员会的建议。

9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探讨由国家、居民共同出资完成街区内整合的可能性。根据国家节地的政策、近年来旧城区改造的力度,建议国家对如围墙拆除、道路施工等基础性工程进行投入。除基础性工程外,如停车场地、活动场地、景观绿化等,与物业管理和居民需求的关系更密切,且需根据使用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居民在该部分投入资金,与国家共同承担工程所需的费用。

探讨资金分期投入、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基础性工程如围墙拆除、道路施工等应一次性尽快完工。停车、活动场地、景观绿化等可以分期分批实施。建议基础工程的资金来源以国家投入为主,以当年物业费用为辅;后续工程的费用建议以每年的物业费为主,以国家后续投入为辅。对于物业费不足而工期紧张的,可采用其他小区物业垫付,再有偿使用其他小区设施的方法收回成本;新增停车位等出租出售取得的收益,可反哺街区内整合工程;整合后将为区域内商业服务设施带来收益的,可与商家协商,争取一部分商家资金支持。街区内资源整合尤其会提升老旧小区的环境,为居民带来切实利益,不排除具有一定量的成功案例后,有小区自筹资金,自发组织街区内整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规模建设下的城市中心居住街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意见》的发布,为街区内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具体操作上,街区内资源整合既要多为弱势一方考虑,又不能舍弃强势一方的利益,只有协调各方,想尽一切方法平衡居民利益,才会在尽量少的资金、人力投入下,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这样才有可能使街区内资源整合,进而使旧城居住区环境改善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郎岱古镇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J].周丹,付林江,陈国忠,赵京京.度假旅游.2019(03)

[2]浅析历史街区现存问题及保护误区[J].黄妍,陈雨欣,吕越.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

[3]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研究——以太古里和平江路为例[J].张心怡,杜守帅.大众文艺.2019(01)

[4]基于“完整街区”理念的历史街区生态更新研究——以美国四个历史街区为例[J].胡长涓,宫聪.中国园林.2019(01)

[5]从“封闭”到“开放”:我国推广街区制的困境与出路[J].杨春,张群.城市建筑.2018(35)

论文作者:李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从街区内资源整合角度看中心居住街区的改造论文_李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