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肖瑶

浅析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肖瑶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群力院区 150070

摘要:目的 研究并讨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及Barthel指数(BI)。结果 两组治疗后1、3个月MMSE、FM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MMSE、FM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综合康复;急性脑卒中;认知功能;运动功能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9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wo groups of simple mental state scale(MMSE) score,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FM) and Barthel index(BI) were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1 and 3 months of MMSE,FM and B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of MMSE,FM and B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1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and 1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bov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high safe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acute cerebral apoplexy;cognitive function;motor function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现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能够顺利度过急性期而生存下来,但据调查资料显示,经急性救治存活的患者中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1]。因此,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达到临床工作者满意的目的。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2~71岁,平均(65.2±2.9)岁;病程3~9 d,平均(6.3±2.1)d;卒中类型:脑出血23例,脑梗死22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1~73岁,平均(66.5±2.6)岁;病程2~8 d,平均(6.1±1.7)d;卒中类型:脑出血25例,脑梗死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审核。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2];CT及MRI等影像学证实;初次發病;存在明显的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完全性失语者、无法配合训练者、病情突然加重且无法完成康复训练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脑活素、奥扎格雷、甘油果糖、银杏叶制剂类等药物。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科医师在患者入院48 h后对其病情进行统一评定,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主要训练的内容:卧床期,保持好良好的体位、体位交换、被动运动、起床训练、坐位的床上训练;离床期,进行平衡运动、认知功能训练、起床训练;步行期,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跨栏训练及步行训练等。每周坚持练习2~3 h,每周连续治疗5次,治疗3个月[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治疗。指派专业的心理医师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疏导,常见的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抵触等,医师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耐心的鼓励、疏导与支持,利用启发的方法增强患者对社会的认同感,摒弃厌恶的思想,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4]。另外,与患者的家属取得配合,鼓励患者家属参加院内组织的关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教育讲座,提高来自家庭成员的辅助治疗能力。②功能电刺激治疗。采用微型电脑全身半身不遂治疗仪(深圳市欧宝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将两个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侧肌肉起止点部位,设定波频率为0~250 Hz,波强度为0%~100%,对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带动肌束震动,询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15 d为1个疗程。③认知能力加强训练治疗。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按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分组,根据病情轻重对组内成员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定向力训练、知觉障碍功能恢复训练、视运动障碍功能恢复训练、思维运作训练等,并由指导者对同组内人员训练情况进行打分,训练效果最好的给予适当奖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定向能力、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言语复述能力、短程回忆、即刻回忆等指标,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水平越高[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对患者的上肢及下肢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共同运动、反射运动、分离运动、协调及速度评价等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6]。③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穿衣、上下楼、如厕、进食、步行、洗澡、转移、修饰、大小便控制等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MSE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FM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FM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8-12]。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升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急需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认知功能及行为功能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并通过可靠的量表来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为患者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预后[13-18]。有研究报道指出,在发生脑卒中后,随着休克期的过渡,大脑已经受到损伤的区域的水肿会不断消退,随着血肿被有效地吸收,已经受到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开始恢复正常[19-22]。在此期间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脑部局部血运的改善,并借助肌肉、关节本体所具备的感觉冲动的传入,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病灶周围残存的脑部组织,并提高健侧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促进并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23-27]。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了基础药物治疗,达到了降低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平稳血压、控制神经系统缺损进展等目的,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了综合康复治疗,加入了功能电刺激疗法、心理治疗以及认知能力加强训练治疗,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导并形成正常的生理模式,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建立,改善了自然功能重组能力以及代偿方面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各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3个月 MMSE、FM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3个月均高于治疗后1个月,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不足,更加全面和详细,加强了对患者心理因素、角色变化等多方面的关注,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陪同并发挥康复治疗的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和认可,应用价值突出。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能够更好地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安全性较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在收集数据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今后将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颖冬,李雪萍,林强,等.脑卒中急性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123-124.

[2]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80-981.

[3]Sullivan KJ,Tilson JK,Cen SY,et al.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sensori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cedur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clinical trials [J]. Stroke,2011,42(2):427-432.

[4]張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6):55-76.

[5]高明月,杨珉,况伟宏,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和正常值的筛查效度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3):23-24.

[6]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4):90-91.

[7]黄晓琳,陆敏,喻澜,等.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效果的预测[J].中国康复,2003,18(3):20-21.

[8]高春华,黄杰,王盛强,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5):123-124.

[9]杜玉光.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58-59.

[10]毛杰,杨相凤.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90-91.

[11]唐云,凌峰.11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0-11.

[12]邱金玉.应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4,11(36):345-346.

[13]Cumming TB,Churilov L,Linden T,et al.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re both valid cognitive tools in stroke [J]. Acta Neurol Scand,2013,128(2):122-129.

[14]King A,McCluskey A,Schurr K. The time use and activity levels of inpatients in a co-located 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an observational study [J]. Top Stroke Rehabil,2011,18(Suppl 1):654-665.

[15]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病人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7):2122-2124.

[16]茹立良,王志梅,刘升辉,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实践的研究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87-1991.

[17]汪晗.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2):228-230.

[18]李小莹,薛盼,刘涛,等.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1):73-75.

[19]Duffy L,Gajree S,Langhorne P,et al. Reliability(inter-rater agreement)of the Barthel Index for assessment of stroke survivor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troke,2013,44(2):462-468.

[20]陈佩玲,章亚平,叶国芬,等.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98-101,105.

[21]劉卫华.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86-87.

[22]许将.在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干预的康复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12):86-88.

[23]崔长富,谷娟,李转会,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8):90-91.

[24]熊晓辉,王秀容.良肢位摆放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519-521.

[25]刘宣,王美玲.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23-124.

[26]张黎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28(1):87-89.

[27]刘琴,娄继友.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5):23-24.

论文作者:肖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浅析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肖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