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峨眉山月曲”解读_峨眉山月歌论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峨眉论文,李白论文,山月论文,释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6)05-0080-05

唐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辞亲,去国远游”①,乘舟取道大江(今岷江)②水路出蜀,经过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一带,作《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此诗,历来被赞叹为“神韵”(明李攀龙《唐诗广选》)、“灵机逸韵”(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熔化入神”(清应时《李诗纬》)、“神韵清绝”(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可谓誉满千秋③。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历来对李白此诗诗意的解释,则是迄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④。

今年5月,笔者讲授李白此诗,同学有疑,课间持教材来问。然后自知往日诵读、教学此诗,实是不甚了了,因而成此小稿,印发同学。古人言,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又言教学相长,深可体会。谨此致谢来问同学,并以此稿就教于读者君子。

释“半轮”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是指照耀在峨眉山、平羌江(嘉州以上一段大江)、大江一带上空之月。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嘉州·峨眉县》:“东至州七十五里。”又:“峨眉大山,在县西 (十?)七里……两山相对,如蛾眉然,故名。”平羌江、嘉州,位于峨眉山东麓不足百里,李白出蜀行至平羌江、嘉州,望见皓月当空,故径称之为峨眉山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六《青衣水》引任豫《益州记》:“峨眉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到唐代,峨眉山早已闻名天下。李白《登峨眉山》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对于峨眉山之美,给予极高评价。出蜀的李白,是以峨眉山月作为故乡的象征。

“半轮”,半圆,指上弦月。先引李白时代以前关于上弦月的经典记述。《毛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东汉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唐初陆德明《音义》:“恒,本亦作,同。”(,绳索,弦也)唐初孔颖达《正义》:“八日、九日大率月体正半,昏而中,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上弦也。后渐进,至十五、十六日,月体满,与日正相当,谓之望,云体满而相望也。从此后渐亏,至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亦正半在,谓之下弦。”

再用今语解释上弦月。月相呈为半轮即半圆,只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上弦月是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中午12点月出,月相呈为半圆而弓背朝东,入夜18点月在中天,午夜24点月落,上半夜可见月亮而下半夜不见。下弦月是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午夜24点月出,月相呈为半圆而弓背朝西,早晨6点月在中天,中午12点月落,下半夜可见月亮而上半夜不见。

李白诗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又言“夜发清溪”(“夜发”是后半夜即拂晓前出发)、“思君不见”(诗题《峨眉山月歌》,“君”是指峨眉山月),是上半夜见半圆月而后半夜不见,可知正是上弦月。

李白出蜀舟行经平羌江到嘉州,当在开元十二年秋季某月初七、初八日。

“峨眉山月半轮秋”之“秋”字,写出秋高气爽,月之皎洁。

“秋”字置尾,亦是为了押韵。

杜甫诗《月三首》其一:“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魍魉移深树,蛤蟆没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想照西秦。”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注:“半轮,上弦月也。”杜甫亦以“半轮”指上弦月,与李白相同。

释“平羌江”

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嘉州·平羌县》:“南至州一十八里。”

民国《乐山县志》卷二《山川,平羌江》:“(岷江)自平羌峡至城东共四十五里,统名平羌江。” (平羌峡详下文)

平羌江,即大江南流,自青神(今四川青神)县南端(今汉阳坝)经平羌县(宋代废县)至嘉州一段江流,以流经平羌县得名。此是古代蜀中经水路出蜀的交通孔道,亦是出蜀的最重要的交通孔道之一。由李白诗可知,民国《乐山县志》所载嘉州以上一段大江别称平羌江,唐已有之。

古今注家往往以为平羌江指青衣江⑤,因青衣江又名平羌江。按此是习见的地名重名现象。青衣江与李白此行此诗无关。

既然说到平羌江,还须说到平羌三峡。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嘉州·平羌县》:“熊耳峡,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二十九《成都府·嘉州·龙游县》:“平羌镇,本汉南安县地,后周置平羌县及平羌郡,隋开皇初郡废,属眉山郡,皇朝宁五年,省入龙游。有熊耳峡,诸葛忠武凿山开道,盖今湖瀼峡云。”(唐宋嘉州治所龙游县,即今乐山)

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淳熙四年丁酉 (1177)六月:“甲申,早出山,至江步,与送客先归者别,放船过青衣,入湖瀼峡,由平羌旧县,至嘉州,日未晡。”

民国《乐山县志》卷二《山川·岷江》:“自北而南,至青神汉阳坝入境,下流五里入犁头峡,次经背峨峡,又次经平羌峡,三峡水平如掌,曲折十五里。”

由上可知,唐之熊耳峡,宋称湖瀼峡,后称平羌三峡、嘉州小三峡、岷江小三峡,即今岷江南流经青神县南端汉阳坝入乐山市北23公里悦来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一段峡江,全长15里。峡区河道蜿蜒,江水碧蓝,两岸风光绮丽。

今人或以为“三峡”指平羌三峡,这样理解的行程方向,恰好与诗中行程方向相反,“发清溪”、“下渝州”,怎能回头向上游平羌三峡逆行?至于或以为清溪在犁头峡上游,则毫无文献依据。

李白诗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描写秋季上弦月夜舟行平羌江到嘉州时情景。

“影”,月影;“流”字,写出舟行江上,月随江流,月随人行。

释“清溪”

夜发清溪向三峡

清溪,指清溪驿。在唐犍为县治(今四川犍为县南马边河入岷江处)。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嘉州·犍为县》:“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南宋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卷十《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鹤曰:青溪驿在嘉州犍为县。此诗当是永泰元年去成都经嘉州下忠渝时所作。故诗有‘佳期付荆楚’之句。”

清王琦注《李太白集》卷八《峨眉山月歌》引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清溪驿在嘉州犍为县”。

按,宋黄鹤《补注杜诗》及清王琦注《李太白集》引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皆曰“青溪驿在嘉州犍为县”,则此说已可确定。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卷《山剑滇黔区·成都江陵间水道》:“考《舆地纪胜》一四六《嘉州碑记目》有《孝女碑》,‘在犍为清溪口杨洪山下’,……检《(嘉庆)一统志》嘉定府②卷《山川目》,‘清水溪在犍为县南二十里,源出叙州府屏山县界③,东流至孝女渡入江,曰清溪口。’是此津渡当在今犍为清溪口,在县南二十里。检今图,即清水河口也。……杜翁(甫)有《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详注》一四),为离开成都南行至戎州途中作。《详注》引《舆地纪胜》,清溪驿在嘉州犍为县。检《纪胜》一四六嘉定府全卷未缺,但无此条。然前引《纪胜·碑记目》,犍为有清溪口,即今清水河入汶江之口。此清溪驿因此清溪受名无疑。(杜)诗云:‘漾舟千山内,日入泊荒渚。’是为水驿,必在清溪口左近不远处。然则县治、津渡、水驿皆在今犍为南二十里清水溪入汶江水口地区。观今图,嘉定、叙府间流入汶江之水,此清水溪为最大,设治于此地区固宜。”④据严氏之说,复按今图,以及民国《犍为县志·疆土志·水系·清水溪》:“源出马边……名马边河,过屏山荣丁场,改名清水溪,东流……入县境……入岷江。”《中国旅游设计规划联盟网》王威《论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的开发》:“马边河(又名清水河)是长江的二级支流。”《中国工程项目网·舟坝电站—马边河上的璀璨明珠》:“马边河是岷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其流域范围涉及马边、沐川、犍为3县,河道全长192公里。”《四川水文水资源网·岷江水系》:“岷江……过犍为县城东,河宽约300m,南至河口村右纳马边河。”可知清溪、清水溪、清水河即今马边河,唐犍为县治在今犍为县南马边河入岷江处。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图65-66《唐剑南道北部》,标唐犍为县在今犍为县南马边河入岷江处,是为得之。

今人或据民国《乐山县志》以为唐时青溪驿即今乐山上游之板桥溪。此说于诗中行程方向可通,但究竟不如以“夜发清溪”指唐犍为清溪驿更切合此诗大幅度写行程之诗意也。尤要者,此说缺乏可靠的历史地理文献依据。覆按民国《乐山县志》卷二《山川·板桥溪》:“出(平羌)峡口五里,廛居十馀家,高临大江傍岸。清邑宰迎大僚于此。盖唐时青溪驿,即宋平羌驿也。”按,此说实难以成立,其故有二。第一,民国《乐山县志》此说并无任何早期文献依据。除民国《乐山县志》外所有今存明清相关方志,包括明嘉靖《四川总志》、万历《嘉定州志》、清康熙《嘉定州志》、乾隆《四川通志》、嘉庆《嘉定府志》、同治《嘉定府志》、嘉庆《乐山县志》、同治《乐山县志》,经笔者寓目,均绝无此一记载。民国《乐山县志》曰“盖”,亦已表示此语是推测,实际并无把握。第二,唐代一州之内,不会有两驿同名。唐犍为县属嘉州,嘉州犍为既然已有一个清溪驿,则嘉州不会再有另一个清溪驿。

李白取道岷江出蜀,到今板桥溪宿之可能性极小。平羌三峡北口南距乐山46里,平羌三峡长 15里,板桥溪位于平羌峡南口南5里,则板桥溪下至嘉州仅26里④。李白与其到今板桥溪小码头宿,何不下到下游仅26里之嘉州大码头宿?宋代苏轼出蜀诗《初发嘉州》云:“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苏轼取道岷江出蜀,是到嘉州宿。宋代范成大、清代山川早水取道岷江出蜀,亦皆是到嘉州宿(详下文)。此因自唐代至清代,嘉州始终是成都渝州(今重庆)之间最大最繁荣城市和码头之故。李白取道岷江出蜀,当亦是到嘉州宿。

释“夜发清溪”之日期

古人水陆旅行例在后半夜即拂晓前出发,故李白诗言“夜发”⑤。诗言“夜发清溪”,可知此前李白已到清溪宿,“夜发清溪”,是在次日拂晓前从清溪出发。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二《剑南道·眉州》:“南至嘉州一百四十里”,“北至成都府二百里”。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嘉州·犍为县》:“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记淳熙丁酉岁(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五月二十九日戊辰离成都乘舟取道岷江出蜀归吴,一路逗留游览,“六月……甲申,……入湖瀼峡,由平羌旧县至嘉州”,“七月……壬寅,将解缆,嘉守王亢子苍留,看月榭,……食后,发嘉,……仅行二十里,至王波宿。……癸卯,发王波渡,四十里至罗胡镇,……百里至犍为县,县有江楼甚高爽,下临长川。过县二十里,至下坝宿。”

日本山川早水《巴蜀旧影》记明治三十九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月十四日从成都登船取道岷江出蜀回国,十六日,“下午五时到嘉定城下,夜泊”,十七日,上午九时游凌云寺后从嘉定出发,“到犍为县,……离开县城走八十清里,到月坡,……往下走二十清里,入夜到泥溪,夜泊。行程二百清里。”⑥

按:第一,自成都至嘉州里程(水陆里程基本一致,因陆路皆沿水路曲折),据《元和郡县图志》,为三百四十里;据山川早水,为三百三十七里,记述基本一致。山川早水自成都至嘉州木船航行的时间,实际是两天。⑦范成大、山川早水从成都乘船取道岷江出蜀,皆到嘉州宿。

第二,自嘉州至犍为里程,据《元和郡县图志》,为一百五十里;据范成大,为一百六十里,记述基本一致。范成大、山川早水自嘉州至犍为木船航行的时间,均为一天,当日到达。范成大从嘉州下游二十里王波出发,日行一百六十里,过犍为县到下坝宿。山川早水从嘉州出发,日行二百里,过犍为县到泥溪宿。

由此可以推知,开元十二年秋季某月李白乘舟取道岷江出蜀途中当亦到嘉州宿。李白诗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经平羌江至嘉州见上弦月,当在初七、初八日,夜宿之时。复据李白诗言“夜发清溪向三峡”,拂晓前从清溪驿出发,可知是前日即当在初八、初九日拂晓前从嘉州出发,日行一百五十里,当日到清溪驿宿,次日即当在初九、初十日拂晓前从清溪驿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之“三峡”,指巴东三峡,即今长江三峡。西起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江陵(今湖北宜昌),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江的总称,全长192公里。为蜀中东大门。

“夜发清溪向三峡”之“向三峡”,直指蜀中东大门三峡,乃是表示此行旨在出蜀。

青年李白“仗剑辞亲,去国远游”的豪情,见于言外。

诗意通释

思君不见下渝州

“君”,指峨眉山月,拟人,亲切;切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暗示此月是上弦月。“影入平羌江水流”,言舟行经平羌江到嘉州宿,已经入夜,一路上上弦月伴随人行。(二、三句之间跳跃省略的内容当是:次日拂晓前从嘉州出发,到清溪宿,亦已入夜,一路上上弦月伴随人行。)“夜发清溪向三峡”,言再次日拂晓前从清溪出发下渝州、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言拂晓前从清溪出发时上弦月早已月落,故曰“思君不见”,虽不见“君”(月)而念念不忘“君”也。

今人或以为“君”指友人。此说不仅无文献依据,而且对诗题,诗意,完全失去把握。

古今注家或以为“君”指月,而“思君不见”指沿江两岸高山遮蔽月亮。此是不了解当地地理,嘉渝间岷江、长江江面宽阔(如前揭岷江至犍为河宽约300m),沿江两岸皆浅山丘陵,没有高山,不会遮蔽月亮。

李白把峨眉山月当作故乡的象征。旧俗以一捧故乡土随身远行,以故乡月随身远行,更具诗意。

《峨眉山月歌》,就其内容言,描写出故乡月伴随江舟远行的意境,抒发了对故乡缠绵似水而又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就其艺术造诣言,当有四点特色可说:

第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江月的皎洁、空灵、流动。可谓神韵荡漾。

第二,五个地理名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和四个动词(“流”、“发”、“向”、“下”)联翩而来,写出了轻舟沿江而下一日千里的迅捷感、轻快感。神来之笔,佇兴而就。

第三,上弦月后半夜的月落,自己对落月的念念不忘,皆出之以暗示。趣味,含蓄。

第四,江月的溶溶光明、轻舟的一日千里,象征了青年李白怀抱理想、进取理想的开朗、轻快的心情。象外之意,天然凑泊。

余论

宋苏轼《送张嘉州》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难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此特别值得玩味。谪仙诗意含藏,东坡显然会心。

人们常以为李白诗飘逸、神韵、浪漫,似乎远离写实。由李白《峨眉山月歌》可见,飘逸、神韵、浪漫与写实,在诗歌中可以融为一体。

收稿日期:2006-08-10

注释:

①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清王琦注《李太白集》卷二十六。本文引用李白诗文,均采用此本,不再一一注明。

②古人以岷江为大江即长江上游,故称之为大江。以岷江源出汶山,故又称汶江。“汶”同“岷”。旧说自明代徐霞客始知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其实宋代《禹迹图》已准确、清晰地表明金沙江为长江上游。今存最早《禹迹图》为陕西省碑林博物馆藏伪齐刘豫阜昌七年即南宋绍兴六年(1136)四月刻石,是今存最早的按比例尺用方里网绘成的地图。拓片影印本,见《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274页。

③历来对李白此诗的评论,参阅:詹锳主编《李太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0-1202页;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37-638页。

④历来对李白此诗的注释,参阅:清王琦注《李太白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1-443页;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568页;詹锳主编《李太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197-1199页;安旗《李白诗秘要录》,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相关论文不备举,见中国期刊网。

⑤青衣江自卢山(今四川芦山)发源,东南流,经雅州(今四川雅安)、夹江(今四川夹江)注入大渡河,东流于嘉州汇入岷江。

⑥南宋庆元二年(1196)改嘉州为嘉定府。

⑦宋政和四年(1114)改戎州(今四川宜宾)为叙州,明洪武中改为叙府。清水溪即马边河发源于今四川马边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屏山县西,古人遂以为源出屏山县界。

⑧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台北)之八十三第1089页,1984年。

⑨笔者电话请问乐山市中区旅游局,承回电答复:“经询问当地政府部门,板桥溪至乐山水路13公里。”与文献记载相合。

⑩笔者经验,川江航行今犹如此,如长江下水江轮到万州港宿,后半夜启程,天亮后入三峡。

(11)日本山川早水:《巴蜀旧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237页。李密等译自:山川早水,《巴蜀》,东京成文馆,明治四十二年。

(12)《巴蜀旧影》,第232-233页。

标签:;  ;  ;  ;  ;  

李白“峨眉山月曲”解读_峨眉山月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